?
上周宋仲基和宋慧喬宣布正在辦理離婚手續,這對從電視劇里甜到劇外的CP,沒能延續“王子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美麗童話。
同一天晚上,李晨范冰冰發微博宣布分手,昔日秀過的恩愛還歷歷在目,現在回看也是只剩唏噓。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為1010.8萬對,同比下降4.9%,離婚登記人數為390萬對,比上幾年略低,但是從2010年至今的趨勢來看,離婚人數在逐漸上升。其中80、90后起訴離婚的比率達到51%,遠遠高于70后、60后等其他年齡段人群。
高居不下的離婚率背后,是一個個獨自撫養孩子的單身媽媽和單身爸爸。
獨自帶著孩子沒那么輕松
最近我的朋友家寧突然病了,做了個小手術,術后請假在家休養了3天。她32歲,是個帶著4歲兒子獨自生活的單親媽媽。家寧的父母拿著退休金自給自足,不用她操太多心,她的收入也足夠支持自己和孩子的開銷。
在家的這3天,打破了她對自己生活“還不錯”的幻想。母親在廚房忙著做菜的時候,父親陪著外孫子,趴在地上玩了十幾分鐘的奧特曼,當外孫子轉移陣地要去玩別的,父親扶著腰,花了好長時間才艱難地站起來。吃飯時兒子心不在焉想去看電視,母親顧不上吃飯,趕緊把他抓回來喂,喂完了才草草扒了兩口,吃的時候還得防著小家伙來鬧家寧。家寧拖著病體癱在家里,就像個幫不上忙的旁觀者。
她以為的歲月靜好,其實是年邁的父母在背后奮力托舉。她的安穩就像沙上的塔,只要父母一場病、只要自己工作上出點岔子,就可能傾倒。
如果你選擇做單身媽媽或單身爸爸,勢必要失去大部分自己的時間。你得上班,你得更加努力賺錢,如果另一方在離婚后沒有付出足夠的撫養費,你的一切努力很可能只能勉力維持自己和孩子的生活。
下班以后你必須回到家里,因為沒有另一個家長來陪孩子玩、來監督孩子寫作業,有些事你不在,你的父母也做不了。
你會擔心孩子得不到完整家庭的愛,缺失的那另一半的愛你想加倍補回來,所以有時候你不是對孩子太溺愛,就是太嚴格。
你不敢生病、不敢失業,最不敢的,是在孩子面前露出脆弱,不敢看到孩子因為心疼你,在眼中超出年齡的懂事。
你依然可以活得精彩
當你看過人間足夠多的的家庭就會明白,所謂單親家庭的難處,只是世上千千萬萬種難的一種。只要心向陽,石壁未必不能開出花朵。有人說你選擇帶著孩子離婚離婚,是替孩子選擇了跟你一起承受單親家庭的各種苦。可如果孩子愿意呢?
辯論綜藝《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你會不會選擇做單身媽媽”,在那一期里,辯手董婧站在單身媽媽子女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董婧的媽媽是劇院的戲曲演員,原本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柔弱小女兒,離婚后為了保障孩子的生活,她去接各種演出,漸漸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多,在當地名氣越來越大,賺的錢自然也水漲船高。這位母親在完成事業的積累后變得獨立自信,也給女兒董婧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因為和母親共同奮斗的體驗,給了孩子很好的言傳身教。
在那次辯論中董婧的一句話特別觸動我,她說她身上確實有來自于家庭的性格缺陷,但那是在父母離婚前的將就和勉強帶來的,“父母離異后,我的生活走上了正軌。”
你勉力維持的“完整家庭”,在很多時候未必是孩子心中家的模樣。
2016年劍橋大學曾做過一個研究,將51個單身媽媽的孩子與另外51個來自傳統完整家庭的孩子作對比。在雙盲實驗下,區分不開這102個孩子來自怎樣的家庭。美國1991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造成最大影響的并非單親家庭,而是婚姻結構完整但充滿矛盾的家庭。
所以獨自帶著孩子的你,不需要因為所謂的不完整覺得虧欠。你一定能給孩子足夠的愛,并且讓Ta感受到:
專注認真地聽孩子講話;
陪孩子做你們都喜歡做的事,比如外出、閱讀、運動;
當孩子需要你時,讓Ta感覺你在;
身教大于言傳,和孩子一起你會變成更好的自己;
不要在孩子面前發泄情緒;
有時候你也可以示弱,孩子比你想的堅強。
生活從來都不會容易,不管你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但如果要選擇的是一條難走的路,別忘了給自己多準備一點盤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