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作為世界文物大國,我國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且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一起來看看你家鄉的博物館,最頂尖的寶貝都是啥吧!
北京故宮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為我們展現了九百年前的宋朝汴京城的盛世景象,同時它也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
中國國家博物館
?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屬于祭祀用品。它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它造型簡潔、優美雄奇、寓動于靜,被稱為“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
天津博物館
《雪景寒林圖》
此畫為北宋范寬所作,描繪了北方壯美的雪山景色。畫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白雪皚皚。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云氣萬千。其山取盤桓向上高遠之勢,其水造平靜冷凝之態,其樹畫深郁寒峭之意。
河北省博物館
?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后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征,古代人認為玉能夠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征。?
山西博物院
? 晉侯鳥尊
晉侯鳥尊體現了鳥與象這兩種西周時期最流行的肖形裝飾的完美組合,鳥尊的蓋內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可證明為宗廟禮器。晉侯鳥尊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特巧妙,裝飾精致豪華,使之成為中國青銅藝術中罕見的珍品。
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院
? 匈奴王冠
匈奴王冠是純金制成的,重1394克,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匈奴單于金冠。金冠由金鷹和冠帶兩部分組成,上面浮雕有羊和狼的圖案,雄鷹站在半球形金冠頂上,俯視著冠帶上狼與羊搏斗的情景。
山東省博物館
? 東平漢墓壁畫
這些壁畫是山東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藝術水平最高的早期壁畫。畫面色彩艷麗,造型比例勻稱,線條簡練流暢,刻畫細膩精美,形態生動逼真,反映出漢代畫匠高超的藝術水準和繪畫技巧。對于研究漢代喪葬制度、民間生活習俗以及漢代繪畫,有著重要的價值。
南京博物院
? 清乾隆帝行圍圖轉旋瓶
此瓶是為紀念乾隆皇帝“東巡狩獵”,由景德鎮官窯特意制作的,再現了乾隆皇帝盛年時期出巡騎馬射獵時的場景。轉旋瓶是乾隆官窯創制的特有瓶式,工藝復雜,結構奇巧,最大特色就是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
南京市博物館
?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該文物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小口、豐肩、斜腹、斂脛、平底,造型優美,線條圓潤、流暢,雍容華貴,給人以凝重的美感。肩腹部刻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瓷瓶上所繪的青花紋飾層次多樣,非常獨特。
上海博物館
? 王羲之《上虞帖》
《上虞帖》的草法隨意灑脫,輕松自然,不拘小節。在筆法上,首先,它不是靠輕重提按變化來豐富線條內容的,而是以節奏和運行速度來充實線條內涵,提按為輔。其次,結構上強調開合變化,收放自如,所以字形構架的視覺效果顯露出一種“張力”的特征。
浙江省博物館
《富春山居圖》(前段)
《富春山居圖》為元朝的書畫,是黃公望的代表作,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并用,極富于變化,同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福建博物院
? 云紋青銅大鐃
云紋青銅大鐃(náo)為西周樂器。平口,鉦部兩側有36個冏紋乳突狀枚,枚直徑3.5厘米,高2厘米。鼓飾變形獸面紋,兩側飾云雷紋,甬亦飾變形獸面紋。大鐃雙范合鑄,渾大厚重,作風穩重古樸,表現出很高的鑄造工藝水平,是福建出土的最大的青銅器。
安徽博物院
? 戰國楚大鼎
鑄客銅鼎,又稱楚大鼎或大鑄客鼎,為戰國青銅器。圓口,方唇,鼓腹,圓底,三蹄足。此鼎形制雄偉,堪稱楚國重器。
江西省博物館
?商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
該件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yǎn)?是最大的青銅甗,有“甗王”之譽。此甗甑(zèng)鬲連體,鬲襠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顧。鹿豎角,短尾卷,身披鱗片。甑腹飾四組展體的獸面紋。它體形巨大,氣勢雄渾,穩定性卻非常良好。
河南博物院
? 春秋蓮鶴方壺
春秋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飾于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
湖北省博物館
?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它彰顯了中國青銅鑄造工藝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
湖南省博物館
? 素紗禪衣
素紗禪(dān)衣是西漢時期紡織技術巔峰時期的作品,是世界上最輕的素紗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織物。這件素紗襌衣中,襌衣用紗料制成,因無顏色,沒有襯里,出土譴冊稱其為素紗襌衣?!氨∪缦s翼”“輕若煙霧”的襌衣,代表了西漢初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黑龍江省博物館
? 金代銅坐龍
銅坐龍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龍取坐姿,左前肢高舉,與左后肢間有騰云相連。右前肢著地,與右后肢相接。尾部翹起外卷,前肢長鬣(liè)突出于肩部之上,與頭上卷鬣及后揚的長鬣相映。這尊金代銅坐龍繼承與發揚了前代龍型的優點并且根據自身濃郁的地方特色加以拓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
吉林省博物院
? 青花云龍紋高足碗
元代青花云龍紋高足碗,侈口,深腹。高圈足上有三道凸弦紋,呈竹節狀,口沿為青花唐草紋。內壁暗花印行龍二條,外壁用青花繪一游龍,并襯以火焰紋。青花色澤青翠濃艷,線條流暢有力。
遼寧省博物館
? 宋徽宗《瑞鶴圖》
《瑞鶴圖》是趙佶書畫中的珍品,難得的詩、書、畫具為上乘之作。圖中描繪了鶴群盤旋于宮殿之上的壯觀景象。繪畫技法精妙絕倫,圖中群鶴如云似霧,姿態百變,各具特色。
廣東省博物館
? 千金猴王硯
千金猴王硯質地細膩溫潤,嬌嫩如小兒肌膚,四周以火捺等色彩環繞,形成一只蹲著的獼猴圖案,甚至眼、鼻、嘴和前足都清晰可見,非常逼真,所以由此得名。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 翔鷺紋銅鼓
這是西漢時期的金屬器,入土時胸腰已截開,胸部飾羽人劃船紋六組,船形兩頭高翹。該墓部同時出土的還有中原漢式器物,既反映了西南各民族人民的創造才能,也體現了當地人與漢族人從古就有密切聯系。
海南省博物館
? 宋青白釉花口鳳首壺
青白釉花口鳳首壺胎質潔白細膩,釉色瑩潤,白中泛青,看起來很像青白玉??诓繛樗陌昊▓D案,象征鳳冠,徑部被裝飾成鳳首形狀,鳳首后部呈鉤狀,恰似鳳凰的羽毛。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 鎏金銅牛
鎏金銅牛是西夏時期的一件青銅器。這件青銅鑄造的牛屈駛而臥,體態健壯,比例勻稱,造型逼真,個體碩大。銅牛中空,外表通體鎏金,制作時需要將冶煉、模具雕塑、澆鑄、拋光等工藝集于一體,反映出西夏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
甘肅省博物館
?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征。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形成穩定性。這種浪漫主義手法捕捉了飛馬矯健英姿的瞬間,給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青海省博物館
? 銅鎏金觀音造像
銅鎏金觀音造像是國寶級文物。由明朝皇帝賜給青海著名的瞿壇寺。該器物身姿婀娜,站立在蓮花座上。衣飾線條流暢飄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體鎏金。其鑄造工藝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術水平。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 舞馬銜杯紋銀壺
壺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國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狀,壺身為扁圓形,一端開有豎筒狀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蓮瓣式的壺蓋,壺頂有銀鏈和弓形的壺柄相連,這種形制,既便于外出騎獵攜帶,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現了唐代工匠在設計上的獨具匠心。
貴州省博物館
? 東漢銅車馬
銅車馬是東漢時期的銅鑄文物,是武威的標志性文物,象征東漢時期擁有強大的武裝官僚勢力,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史學知識和文物內涵。
云南省博物館
? ?;~案
?;妇褪怯脕矸奴I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獻祭,它們既和中原及西北青銅文化有著歷史淵源,但又有著鮮明的邊疆民族個性。
西藏博物館
? 雙體陶罐
雙體陶罐無論從器形還是紋飾上,都體現出與西藏同時期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器與眾不同的特點。代表了當時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而且體現出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卡若先民智慧的結晶,也是新石器時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點睛之作。
臺北故宮博物院
?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與真實白菜相似度極高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的,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細看菜葉上停留的兩只昆蟲,還是專門挑選了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