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邊境自駕游記北上篇之三
(文/永新? 圖/建成? 并生? 蘭蘭)
(續前)
根滿公路
根滿公路(根河——滿歸)位于中國地圖雄雞后腦勺的部位,是大興安嶺內蒙古一側的林區公路,全程205公里。在高德地圖上根滿公路被標識為X324(縣級公路),而百度地圖上未見標識只是在設置導航后才顯示此段為根滿公路。
我們查詢地圖,若走S標頭的省道須從根河往東經內蒙古興安盟首府加格達奇后往北到黑龍江塔河,然后再往西才能抵達漠河。如此繞道比從根河經根滿公路直插漠河要多出370公里路程。
建成說他在網上看過一些自駕漠河的游記,其中有一對教師夫婦從根河穿越大興安嶺林區直抵漠河走的就是根滿公路。于是我們決定抄近路沿根滿公路直插漠河。
出根河市區到了這條林區公路入口時我還是遲疑了一下。只見林區防火檢查站的欄桿后,一條窄小的柏油路徑直地通向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密林深處,不見車進也未見車出。我略帶疑惑地問建成:是這條路嗎?建成肯定地回答:那對教師夫婦說的就是這樣的路!關鍵時刻男人的勇氣總能通過語氣相互感染。我不再猶豫,把車轉向小路停在了檢查站的欄桿前。
小屋出來個人,很老道地瞄了一眼我們的車,一聲不吭升起欄桿讓我們通過。我猜想他定是知道我們這外地的車能抵達此地早就過了n道關卡,腦子里毫無疑問已筑起了牢牢的防火墻。
我們沿著根滿公路在大興安嶺西北面的山嶺中蜿蜒穿行,山不算太高,坡也不是太陡,與海拉爾至滿歸的鐵路時而靠近時而遠離,總是不離不棄。公路兩側白樺林和東北落葉松林一山望過一山似乎永無止境。而我們猶如兩只揚起風帆的小船在這森林的海洋里游弋。不過這美妙異樣的感覺不久就隨著不斷出現凍土層沉降顛簸的路面而逐漸消失。
公路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個護林站的小屋,每個岔路口都設有欄桿還立著一個崗亭,不時可見臂掛袖章沿著公路巡視的護林防火員。
路上車輛極少,以致每見到一輛迎面而來的車時都會有種親切的沖動,就如一只孤獨的野獸在荒野中遇到了同類。我想對方也一定有同感,于是每當此時我總會不由自主短促地按一聲喇叭表示對陌生朋友的問候,而大多也都能收到及時的回應。一輛林場運輸車滿載著砍伐的木材緩緩駛來,我們趕緊靠邊恭敬避讓,但遺憾的是僅此一次。
路邊一塊林蛙培育基地的指路牌告訴人們這兒是出產名貴滋補品哈士蟆油的地方。我想生長在這浩瀚無垠的林海雪原中,又吸收了天地浩瀾之精華的林蛙,其體內的哈士蟆油定有大補之功效。
途經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時,我們下車拍照。公園管理處可愛的狗狗們圍著我們熱情地搖著尾巴,在歡迎我們的同時又不舍這新朋友的離去,以致我們離開時緊緊尾隨直至我們加速才眼巴巴望著我們消失在密林中。
車輛緩慢行駛在凍土層不規則沉降的路面上,就像一葉扁舟在海面上隨波晃蕩。并生說她好像要暈船,我不得不進一步減慢車速。
路邊時而出現我從未見過的"前方跳車減速慢行"黃色警示牌。我想這"跳車"應當是形容路面沉降嚴重車輛速度快會蹦起的意思。這不規范的交通設施用詞在此處倒是很形象逼真。開車走南闖北的建成說他也從未見過。當然,路邊斑駁的里程碑確切地表明這就是根滿公路。
一成不變的美景時間長了也會視覺疲勞,但快速穿越公路的松鼠總能令人眼前一亮。路上有對鷓鴣嬉戲著似乎無視我們的到來,而在我緊急剎車的刺耳聲中撲動翅膀各自分飛。可惜此刻并生已經"暈船" 沒能拍下珍貴的照片。
在一個彎道的路邊,我們看見一塊大石頭上刻著烈士陵園的字樣,鮮紅色的字跡莊嚴肅穆,旁邊有條小路一直通向靜謐的密林深處。我知道1987年這里曾經發生過一起特大的森林火災,長眠在這里的應當就是當年的犧牲者。而幾天后我們在黑龍江大興安嶺的林區也見到了同樣的烈士陵園。
1987年這起由林業工人誤操作引發的森林大火持續燒了近一個月,大風刮起火球四處飄蕩全面開花。五萬多軍民全力以赴也無法阻止火魔的肆虐,最后還是天降大雨才逐漸熄滅。整個大興安嶺燒毀的森林面積達133萬公頃。漠河縣城和4個林業局鎮以及5個儲木場化為灰燼。200多人犧牲,5萬多人流離失所,損失近百億元,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災。巨大的火球還隨大風飄到俄羅斯焚毀了大片森林。事后,國家林業部長被撤職,更多人受到處分或被判刑。
當然,現在我們身處的大興安嶺連綿不絕的森林大都是那次火災后重建的,三十年后又見一片林海。想到這里,我在心里默默地為那場火災中不幸的遇難者祈福。
中國冷極
從沿途的路牌得知我們將途經中國冷極村和冷極點。一路顛簸已令我們神情麻木兩眼發直,不知不覺中看到一個驛站我們立刻停車休息。暮然回首才發現對面山坡上聳立著一具高大但不知是何寓意的不銹鋼造型,走近后方知此處即為中國冷極點。巨大的不銹鋼造型是中國冷極的Logo標志。這時,我才看明白這造型是個狂草的"冷"字,也像是個凍得發抖的人,加之不銹鋼的冷色,使人看了心里發冷。
這冷極的緯度雖然比漠河北極村低,但由于海拔較高且為風口實際溫度比北極村更低,因而獲得“中國冷極”之稱謂。根據氣象數據,這里的年平均氣溫為—5.3℃,歷史記載最低溫度達到—58℃,全年無霜期僅70天,而凍結期卻在210天以上。經國家環保部實地考察后確定為“中國冷極”。
冷極點對面偌大的呼倫貝爾9號旅游驛站空無一人。
木制的驛站牌上用中文和蒙文刻著"呼倫貝爾旅游驛站9號中國冷極站"。
驛站的衛生間門已封死,上書"廁所凍結無法使用"。我想也是,這冰天雪地比冰箱冷凍室還冷的地方一切都已凝成固態,不用說水就連人們新陳代謝之物恐怕也會堆積成山,當然PP更受不了。真有這冷極極冷的特色。
拍攝完畢,身穿羽絨服的我們早已踐行了"寒從腳上起"這一老祖宗的古訓,于是匆匆上車繼續前行。
在不遠拐彎處的林業站有個大幅廣告牌寫著:中國冷極,越冷越熱情!這熱情的冷問候,令人感到一股暖流開始從腳底升起。
幾公里后路過冷極村,時間關系我們未再停留而繼續趕路,直到被攔在了一個鐵路的過道前。
這是從海拉爾經根河通往滿歸的鐵路。兩條中間打著結的紅布條橫在鐵路兩側,一個女孩戴著袖章站在鐵路旁,身邊停著一輛摩托車。不一會兒,一輛列車呼嘯而過。從一晃而過的列車運行牌上我看清了這是從海拉爾開往滿歸的客列。列車一過,女孩立即收起紅布條揮揮手示意車輛可以通行,自己騎上摩托車揚長而去。如此簡陋的鐵道口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不過如果每天僅有一班列車的話這也不失為一種省錢的管理方式。
終于,我們經金河鎮、阿龍山鎮及沿途7—8個林業檢查站后,于天黑之前抵達了滿歸鎮。
滿歸鎮
終于全程走完了205公里穿越大興安嶺林區的根滿公路。抬頭看看寫著“中國滿歸”像凱旋門一樣的大門,心里真有一種歷盡艱辛凱旋歸來的感覺。路邊有個用原木搭成的造型,分別用中英蒙文寫著“滿歸歡迎您”,周邊用雪花和綠樹裝飾點綴。白色的雪花和文字在褐色的原木襯托下格外醒目。這應當就是滿歸這林海雪原中森林之城的LOGO標志。
從早晨海拉爾出發算起,今天460公里的行程歷盡艱辛,可以說是自北京啟程以來最辛苦的一天。
夜宿滿歸北興賓館。并生、蘭蘭請賓館熱情的老板娘做了熱騰騰的羊雜湯和香噴噴的土豆燒牛肉犒勞辛苦的駕駛員。
第二天一早,我們簡單地參觀了滿歸鎮的街景。
滿歸雖說是個鎮,但實際規模像個小縣城。街道寬敞整潔,人口似乎不多。這里所有較大的建筑物幾乎都與森林有關,包括鎮上最大的賓館。昨天也因這家賓館正在接待一個林業會議,經前臺服務員推薦,我們才改到北興賓館住宿。
滿歸最大的樓是林業局大樓。大樓頂上架立著“中國內蒙古滿歸林業局”幾個大字。從大樓的規模就可知其在此地舉足輕重的分量。
這里還有個中國冷極自然展覽館。
我們沒能等到開展時間,在門口拍了拍照就離開滿歸鎮,繼續向北前往下一站——漠河。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