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初中三年的同窗友誼換來了畢業三年后一次觥籌交錯的相聚。作為聚會發起人的L從發短信,打電話確認,到定菜品,買飲料,到派送邀請函無一不親力親為。到最后定下來16個人,班級的一半人數。
? ? ? 很抱歉的是,三年一次的同學聚會,我遲到了。入席的方式很尷尬,所有人都到齊了,盯著剛進門的我,那時候備受矚目的感覺,可不怎么好,而后開始坐下來吃飯聊天,純粹的尬聊。男生中有那么兩三個活躍的很,剩下的各吃各的,各玩各的。用他們的話來說“好像是臨時湊的一桌”。吃的差不多,男生開始決定玩游戲,俗套但是經典的真心話大冒險。
? ? ? 而從吃飯開始到現在的這一刻,坐在我旁邊的L沒有動過筷子,只是端著盛了酒的杯子靜靜地看著我們,我猜他一定是在細細看著我們每一張曾出現在他生命里的臉龐,或者笑著,鬧著,流淚著,開心著,難過著,疲憊著,堅定著。
? ? ? 游戲玩到一半,L突然開始不受控制,又是點歌,又是喝酒,上躥下跳,胡言亂語。我印象中他一直是很冷靜很理智的人,連中考失利都只是淡淡的一筆帶過,怎么會突然如此。他站著,手里一杯滿滿的啤酒,開口便有了三分醉意。他說他喜歡了一個女孩整整五年,他們是初二認識的,他每晚都一點多睡是因為想她,他說這個女孩也到場了,他說他知道這個女孩也喜歡他,他說:“如果你還喜歡我的話,今天晚上發個消息給我。如果不喜歡了,就不要發了”他說這話的時候低著頭閉著眼,手里拿著酒杯,身形搖搖晃晃。整個包廂里都回響著他手機里的歌。“明明你也很愛我,沒理由愛不到結果,只要你敢不懦弱,憑什么我們要錯過”。
? ? ? 我開始心疼起他,不是因為他說的那些話,只是因為他是他,他是L。愛而不得有多殘忍,恐怕我也有發言權吧。如果13歲的時候喜歡一個人,是分不清情感,不懂得喜歡,那么16歲還喜歡呢?那如果是18歲呢?
? ? ? 少年時代的感情最是單純可愛,但另一部分又是炙熱的發燙。長達五年的情感埋在心里,終于有一天爆發了,也是情有可原。那如果那個時候倆個人再勇敢一點呢,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 ? 聚會結束回家的路上他發了一句話在群里“再也不會這么用情的喜歡一個人了”。群里的人回他,無非就是些安慰的話。我的手在鍵盤上,卻一個字母都敲不下去,我該說L是突然間的動情或是早已預謀好的計劃。心痛如洪水猛獸一般涌過來,無力感直驅四肢百骸。這便是命運吧,也應當如此,愛而不得,可是最能賺足人眼淚的結局。
? “那么夜長夢還多,你就不要想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