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海? 文:丹菡
我的家鄉三臺,享有足球之鄉的美譽。
牛頭山腳下,半山環抱而成一天然足球場,球場四周,石梯緩緩沿山而上,構成巨大足球看場。
石梯之后,是蜿蜒而上的林間小道,小道的兩旁,是青青茂密的樹林,小道曲徑通幽,拾小道而上,緩步可達山頂杜甫草堂。
這是當時全國標準的天然足球場,與牛頭山相對的是古香古色的主席臺,足球場的兩旁,各有一個籃球場,環抱球場的,是幾圈長長的跑道。
它承載著這個城市所有體育館的功能,也是當時全省的主要比賽場之一,曾有過國家級的比賽。
(老照片。此照片由朋友的表姐提供,當時,她正觀看這一場賽事。從照片上,依稀可見足球場當日的輝煌。)
每個清晨和傍晚,足球場里滿是生龍活虎的人們,踢足球的、打籃球的、打羽毛球的、跑步的、轉山的、練武的、跳舞的、談情說愛的……人氣十足,熱鬧非凡。
年老的、年輕的、年幼的都有。夏日,運動的人們大汗淋漓,冬日,人們頭上熱氣騰騰,構成了充滿生命力、生機勃勃有溫度的清晨和黃昏。
家鄉最美好的記憶便定格在這個球場,在我腦海里保留著熱氣騰騰的溫度。
然而后來,它卻無情地被鋼筋水泥的居民樓代替,原本曲徑通幽的牛頭山,由一條寬寬的、直直的石梯直達山頂。
相較過去的美好記憶,對家鄉新建的體育館一直沒有好感,覺得它冰冷而無生命。
可是海,卻從獨特的視覺發現了它獨特的美。
陽光明媚,藍天白云下,海陪小公舉COS。
來到體育館,充當苦力間,舉頭一望,體育館呈現出令人震憾的幾何之美,忙用手機捕捉之。
漫步在熟悉的街頭,看著習以為常的建筑,常常會忽略掉身邊之美,這組鏡頭,海用自己的心靈和眼睛記錄下了她看到的美。
鏡頭中,建筑的陣列與幾何元素充滿韻律感,構成了別樣的氣韻。
窗,房屋之眼,窗里窗外,似乎是兩個世界。
窗,打開了看外面世界的通道,卻又將世界分割,留給人們的是無盡的遐想。
在澳大利亞女作家泰格特的著名作品《窗》中,一個病人透過窗戶看到的是公園、湖水、天鵝、孩子、玫瑰花以及發生的美麗故事。
而另一位病人,為了占據窗邊的位置,見死不救,透過窗戶,他看到的卻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窗,是一種規矩,更是一種延伸。
當你內心充溢著美麗的時候,你所見到的,也會是美麗的風景。
當你內心有溫度的時候,你所見到的,也會是一個充滿溫情的世界。
于是,在這個午后,海在體育館見到了她心中的窗戶。
你在橋上拍風景,我在后面拍你和風景。
玩COS的公舉們,也成為建筑的一景。
無論色彩、還是造型,都協調得混然一體。
美景無處不在,非遠涉才可見。心有多寬,景便有多遠。
心中有溫度,城市便會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