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老婆看了幾集《歡樂頌》,準備睡了
看到我們班的班長大大發來消息!
you raise me up,讓我三更半夜的up!!!
up起來復盤了!
還要復兩個盤,
1.學習設計師的面授的過程。
2.團隊PK沒有拿第一的原因。
先說面授的事
來面授之前其實我想象了一下,如果我來上這個課我怎么上,這也是我個人學習的習慣。
通常在培訓之前,我會給自己設定學習目標,再針對自己要達到的目標,提前查閱資料做個了解,設想一下上課前后我的理解有什么差異,而這次我因為提前學了微課,也通過了考試,在認知上面的不一樣已經解決了,我就在想:如果我講這個課,我會如何講 ?
所以,我設計用翻轉課堂的形式來匹配學習內容,知識這個層面大家都了解,要加強能力的轉換和遷移,尤其是動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刻意練習,讓學員在練習中做到”無意識有能力!”那是最好!
我想的翻轉是六個知識點,設計六個案例,沒想到張立志老師,只用了一個案例。而在案例中層層加料,情景的畫面感跌宕起伏,最后把六個點融會貫通了,這是我要學習案例運用技巧啊!后面的我在做課程設計時,案例的編寫我也可以用一個背景下的一個主人翁(或一個團隊)來做,最后再來串珍珠,這可就是三精牌葡萄糖酸鋅啊!
再說培訓的過程,張立志老師加了不少料,讓我感嘆張老師超強的知識鏈接能力,比如:平衡積分卡的設計原理可以用來指導培訓需求調研,NLP的邏輯層次可以用來作為學習設計師的角色定位,ORID可以是用來培訓需求訪談的工具,以及教練技術的不批判不評價在提問中的運用。。。。都用得恰到好處,這樣的玩法,用互聯網的話說,這是跨界!用培訓的話說,或者是我的啟蒙導師馬梅老師的話說,這是甩鉤子,用無數條線把知識點和知識點link在一起了!而線條越多link的效果就越扎實!
這種“甩鉤子”的方式,也是我需要刻意練習的,不能讓人覺得我的“鉤子”是畫蛇添足,而是要讓學員感覺這是整個流程中確實需要的一個關鍵環節,我要像張立志老師那樣,增加了一些“鉤子”,使之成為成為支持某個理論的落地工具(這也能讓我的課程更像版權課了)。當然,還是要隨便達到讓學員欽佩和仰慕的目的,粉絲都是支持者,這也是有sponsor,才有result!
最后說課程結束后,還有大賽繼續PK,還有群討論,當然,還有班委對群的管理和推動,比如:今天班里的老大就敦促我及時復盤,而我作為學習委員,我也要開始設計我們的定期分享活動了,這是后話。所以這些培訓后的遷移方式,都是我以前缺少的,都是我以后可以直接用的。再說下我在PK賽屈居第二的原因吧!
從一開始,我們的比分一直落后,其實,我們真的覺得委屈,我們組是表現得是真不錯啊!
每次呈現我們都最積極,所以每次呈現也收獲了最多的掌聲,但是我的小組的得分卻不高,我也曾經懷疑可能是我顏值的問題,可我一看郭龍分數都比我高,我就覺得不對啊!他胡子都沒刮呢,不是看顏值啊!?????? ?因為不是老師來給分,而是其他小組投票得分。
我覺得不公平啊!我們和其他小組都是競爭對手,怎么能由他們來對我們投票打分呢?
可轉念一想,這樣的投票環節設計也是為了增加學員的參與感啊!這對結果是有益的,我反對意義也不大,多從自己臉上,哦不,身上找原因!(我忍不住又照了一下鏡子 ??)正所謂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也是張老師說的,要歸因于內,結合課程,還找到了自己的原因,這是最大的一個收獲:
我在做課程呈現的時候考慮了組織需求——如何完成作業,我也考慮了我的個人需求——展示才華,卻沒有考慮其他組聽眾(學員)的個人需求,我作為他們的對手,有競爭的威脅,這能給我投票嗎?結合是張老師講的NLP邏輯層次,(我試著link一下)環境決定行為和能力,行為和能力也決定著身份和角色。他們在PK對立的環境下,當然會產生不給我投票的行為,因為這時候我們是競爭者身份啊!但是,我可以去改變他們的身份啊!
按照規則,決賽只有分數最高的前兩名可以參加PK,第三名和第六名的小組是不參加PK的,也許三四名還會拼博一下,而參加決賽無望的第五六名,是可以讓他們變成我一伙的,變成我的聯盟的啊。(突然想到這本書了。我再link一下)
如果時光倒流,我會爭取機會做一個拉票的演講,還會讓我小組的人做好托兒,及時而且大聲的回應我,而且我作為川陪聯的老司機,在其他組也有很多我熟悉的小伙伴,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人脈和私交啊,都是sponsor啊!
搞定了我的托兒們,我會這么說:
通過這一兩天的相處。大家感覺我的學習萃取能力強不強? (我相信很多人會發自肺腑地說強)而我作為成都班的班委,我也有義務為大家做學習分享,大家收到我的復盤筆記了嗎-《學習設計師的七度空間》(很多人都收到了,我在群里發過)你們能感覺到我既有分享干貨的能力,也有樂于分享的意愿啊! 所以,我們小組如果拿了第一,我們擁有了學習賬號,我一定會及時分享給大家的,大家期待繼續享受我的服務嗎?(應該都會說希望)希望大家支持我!
這樣估計會把奪冠無望小組的同學們變成我的支持者!以后遇到這樣的情況,也要先辦法改變他們的愿景和價值觀,重塑他們的身份,把他們搞成自己人!那么自然他們采取什么行為就是我們意料當中的了!
也許你會覺得我太有心計了,一天就揣摩人性,其實培訓,就是一個搞人的工作!(不是我說的,是偉大領袖--張立志老師說的)
后來,在我們團隊的努力堅持下,我們終于還是跌跌撞撞的叩開了決賽的大門。
最后的決賽,是做一個案例展示,看了決賽中對手的作業,這下感覺輸得心服口服!
我用文字去描述,而得了第一名的小組長是“愛得咨詢”的謝婧,她是用圖畫去展示的,這也是多好的用戶體驗啊!
我寫了很多文字,是很全面,很系統,然后,學員記不住的,沒有感覺,又有什么用呢?而用圖形化展示,當然會很大程度提升學員的感知度,而高感知度會必然帶來學員的高支持度,學員的高支持度,也會帶來高參與度,六大維度中這三項都是直接和人相關的,這也是本次培訓中張立志老師強調得最多的地方:
培訓就是搞人的工作!
有sponsor,才有result!
而我以前關注的點大都在事情上,對人的關注很少。這次培訓一下重現構建了我的三觀啊!
以后要加強三關,
關懷-個人
關系-人和人(團隊)
關注-氛圍
用著“三關”去和別人多發生關系,去建立業務關系。這哪里還有談不下來的業務?哪里還有上得不好的課程啊!
最后,感謝下我推薦這個課程的馬梅老師,感謝讓我收獲滿滿的張立志老師和大熊老師,感謝我老大對我的關心和持續跟進!不是你的提醒,我真忘了復盤了!
you raise me up,
讓我忘了熬夜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