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極其渴望看COCO這部電影(尋夢環游記,個人并不是很喜歡這個翻譯),是因為在朋友圈看到裝裝發了一條關于豆友“帝月”寫的短評:
廣州試片會。主持人在現場透露:Coco原本涉及到亡靈題材,是不能引進的。但是在過審核時,當場看哭了所有廣電審查人員,so破例讓過了。
我頓時眼前一亮,能夠讓廣電破例審核通過的電影emmmmm,一定要看!
從電影片頭慢慢進入觀影狀態,男孩米格在偷到德拉庫斯的吉他(其實是埃克托的)彈奏的一剎那,金色的萬壽菊花瓣突然亮起金光,毫不夸張地說,我渾身起了一下雞皮疙瘩。視覺效果和創意讓我不忍為之驚嘆。
接下來的情節便是米格進入了已經逝去的親人的世界,以及他在那個“亡靈世界”的一系列冒險到最后回到活人的世界,合家歡的大結局。
整部電影的核心人物是Coco和米格。Coco年事已高,已經忘了所有的人唯獨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親——papa是Coco老年癡呆時說的最多的一個詞,也是唯一的一個詞。Coco整天坐在輪椅上,直到結尾之前戲份都不多。而電影卻是以Coco的名字命名的,可以說意味深長。
米格,只有左臉有酒窩的這個小家伙,仿佛就是帶我們觀影者去冒險去探究真相的領隊人:從活人世界來到亡靈世界——希望得到家人的祝福回到活人世界,發現歌神真相,與曾曾爺爺相認——與德拉庫斯斗智斗勇,想拿回曾曾爺爺的照片,供奉起來不讓他消失在亡靈世界——被迫回到活人世界,最后用埃克托的吉他彈唱喚起Coco對papa 的回憶。Coco蘇醒,從珍藏本中拿出一張關于papa殘缺的照片,最后埃克托因為沒有被遺忘,順利過了萬壽菊花瓣橋,和女兒Coco,妻子團聚。
整體感受下來,追逐夢想不過是一個引子,這更多的是一部探討親情,同時也涉及到死亡這類永恒主題的電影。
而電影的情節我都有猜到,猜到電影情節一般也就等于有了心理預設,一旦有了心理預設,是不太容易觸發淚點的,但Coco這本電影與眾不同就在于,明明前一個情節還讓我開懷大笑,下一秒卻讓我淚流如柱。
這讓我忍不住思考,導演自己在編寫安排這些情節的時候,他應該預料到觀眾會在哪個點和電影一起共鳴。說得本質一些,電影的每個共情點,導演自己都清楚并且拿捏地非常到位。
而相對導演,買賬的我們,為什么在看了一個又一個與Coco類似的故事之后,我們還是愿意沉浸到這個充滿墨西哥元素的虛構故事中。正如我基本猜到了Coco的所有情節,我還是愿意去吃導演設置的每一個套路。
王敦教授在《打開文學的方式》,一書中,對“我們為什么非要故事不可“進行的解釋,正好解決了我的這個疑惑。他如是寫道(整理如下):”人類的學習是是通過模仿進行的,人在學習過程中亦會獲得樂趣。那么,我們從故事中學到了什么?我們學到了事物的本來面目。我們需要通過虛構的故事來品嘗可能的自我,并且將我們的狀況在實際世界中進行推演和角色扮演。通過故事,我們得以塑造并且重塑我們的生活經驗;通過故事,我們嘗試盤查人類生存的意義,或許也能夠創造出新的意義。”
電影Coco教給我的,恰恰是它貫穿整個劇情的核心思想:死亡并不是終結,遺忘才是。太多人教我們如何迎接新的生命,卻很少教我們怎么面對死亡。而這個抽象概念,它似乎給了半年前手足無措的我,一個滿意的答案。
大概今年5月份的時候,爺爺出門旅游,因為天氣太熱導致一時休克,全靠掐了一個多小時的人中才算撿回一條命。
爺爺發生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只是這次明顯比之前更加老了一圈,而且爺爺這次哭了。原因也很簡單,爺爺想讓奶奶陪伴的時候,奶奶剛好在趕來的路上。
重點不是奶奶不肯陪爺爺,而是奶奶剛好沒在身邊。中間也不過幾小時的時間,可是爺爺哭了。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爺爺是急哭了還是害怕死亡嚇哭了,不論是哪種原因,都更加讓我舍不得將來某一天爺爺離開這個世界。
可是面對這種必然事件,我無能為力。我不可能握著爺爺的手欺騙他,他能永生;更不可能用另外歪七糟八的理由去哄他,我一直在尋找也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可以用在將來的某一天和爺爺去道別。
直到我看了Coco,讓我相信對即將死亡的人最好的慰藉或許是告訴他——我永遠不會忘記你。
這個啟發仿佛給我生命的拼圖又補上了一塊,即使還不夠飽滿完整,我亦感到高興。
而關于死亡這個話題,早先和朋友討論過,前前后后也看過涉及死亡主題的電影,比如《野草莓》、《年輕氣盛》等。老實說,人生雖然不是生就是死,但是生死這個概念對我而言,目前為止我完全參不透。
小時候我常想人死了會去哪里,總是理想主義的我一直告訴自己他們會變成星星,在夜空閃爍著試圖照亮夜行者的路,好讓他們順利找到家的方向。
回到電影片頭,看到逝去的人們在亡靈世界也可以過得很好,仿佛心里就松了一口氣。我愿意去相信這個虛構的情節——這個情節就像我一直在尋找的讓自己心里過得去的理由,想起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存在著,這何嘗不是乏味生活的一劑甜味良藥。
看到好多人說看Coco哭得不能自己,我想看哭并不是因為悲傷,正是藏在我們心中那份美好被喚起——Coco小時候就與papa 的分離,到Coco對papa一生的等待,最后如我們觀影者所愿:Coco回憶起papa并在亡靈世界一家團聚。
血濃于水的親情永遠不會嫌太沉重,就像我們流淚——如果因為悲傷落淚,我們似乎沒有選擇的余地。因為面對悲傷,我們很難笑得出來。但是面對美好的時候,在我們可以選擇用會心一笑或者其他方式去感受它的時候,我們選擇流淚,會讓我覺得特別地真。
此時此刻我們的眼淚不會帶來負擔,而是夾雜著對生命的感恩與感動,那一刻我們是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