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菜集錦 | 北京?? | 聽鸝館餐廳 |【知·食】

《知·食——中國名菜集錦》目錄

上一篇:仿膳飯莊(下)

【知·食】的目的,是將準(zhǔn)確的、真實的、純粹的飲食內(nèi)容推給真正喜愛吃食的你。

我是裸食,愿你喜歡。


裸食說

大約是三十年前,一群日本人組團來到中國,對北京、上海、廣東和四川這四地的名菜名店一一探訪。有趣的是,當(dāng)時的日本人可能不知道川菜的存在,在準(zhǔn)備上飛機前,被四川人拉住,才得以讓這今天威名遠揚的菜系被收錄其中。

在一部關(guān)于川菜的紀(jì)錄片里,知道了這套書。立馬搜索并找到了日文版,無奈不懂日文,只得放下。

某天,找了個日文翻譯,看能否翻譯一下。這翻譯的朋友也真心負(fù)責(zé),竟然跑來說:“這套書有臺灣版的。”

當(dāng)下真的感激不盡。畢竟,翻譯這套書的金錢亦或時間成本都實在高昂。幾經(jīng)波折,中文版終于到手,雖然外殼相比日文版那是不堪入目,但好歹也是珍品了。

【聽鸝館餐廳】

聽鸝館餐廳

【題記】

用起泡蛋白做好的蒸魚,浮在湯上;湯一動,龍舟魚也跟著動,好一副龍舟隨波搖晃的既視感。這菜亮了!一名普通的船夫憑什么逆襲成土豪?靠的就是這道龍舟活魚。

《知·食》推出《中國名菜集錦》專題,以名店、名菜為主題。用今天的語言和閱讀習(xí)慣,重新編撰這套三十年前的巨著!不忘初心盡綿薄之力,以期能以此回顧曾經(jīng)中國的名店名菜、地方風(fēng)味、飲食文化、烹調(diào)藝術(shù)……

這聽鸝館,還得從那個有故事的園子說起……

模仿皇帝的色彩(明黃色)

【聽鸝館餐廳】

稍微知道點歷史的人都知道,這頤和園可是個有故事的園子。唉!說多了都是淚。

1750年,乾隆皇帝在此地建造了清漪園;

1860年毀于英法聯(lián)軍,

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500萬兩白銀再建,改名為頤和園,便成為慈禧聽?wèi)虻牡胤健?/i>

1900年被八國聯(lián)軍毀掉部分

民國19,重新修復(fù)。

頤和園位于北京市西北十公里的郊外,是清代的宮廷庭院。聽鸝館,自然是指宮廷的音樂陶醉人心。

風(fēng)光明媚的宮廷庭院頤和園中,從精雕細刻的回廊向西,走到美麗的清遙亭,就能看到幾株青竹掩映著的紅漆樓閣,這就是以宮廷菜和全魚宴聞名的聽鸝館餐廳。

正門的匾額上,寫著“金支秀華”四個字,意思是金制樂器,裝飾秀美華麗;因此,這面匾額上四個字的意思是,宮廷音樂演奏的場所就在這里。

后來開放成餐館,主要做福建菜和四川菜。因為聽鸝館有了頤和園的宮廷背書,就特意經(jīng)營起了宮廷菜。

為了研究宮廷名菜,餐廳聘請了清朝宮廷的老御廚,調(diào)閱了御膳房的菜單。

所以,聽鸝館自然也是正宗的御膳房技法。做出的菜肴、點心,有著濃濃的宮廷菜風(fēng)味。這些菜肴,色彩艷麗、造型優(yōu)美、芳醇美味,令人難以忘懷。

頤和園風(fēng)景秀麗、波光瀲滟、物產(chǎn)豐富,聽鸝館便有了比一般餐館更加清雅的環(huán)境。

每到昆明湖蓮花盛開的夏季,香郁醇厚的荷葉黃魚、荷葉肉、荷花魚絲,便成為應(yīng)景而生的美食。

每到菊花競相開放的秋天,風(fēng)味獨特的菊花生片魚鍋,又成為宴席中廣受歡迎的一道菜。

在聽鸝館前方的昆明湖,是個淡水魚的養(yǎng)殖場。有鯉魚、青魚、草魚、鰱魚、鱖魚、鰹魚……用昆明湖養(yǎng)殖的活魚,做出來的菜肴,更是鮮美芳香。

聽鸝館烹飪的魚,居然有兩百多種菜品。有名的全魚席,全部用魚做成;有魚湯、魚肉點心……

【龍舟活魚】

活魚 火腿 雞肉 雞蛋 油菜 紹興酒 蔥 姜 鹽 魚湯

龍舟活魚

一名普通的船夫憑什么逆襲成土豪?萬萬沒想到!靠的就是龍舟活魚。

地球人都知道,乾隆皇帝是最喜歡微服私訪了。

有一天,乾隆假扮成一個商人,私游江南。在前往蘇州的路上,看到山清水明的松江上,漂浮著裝飾豪華的龍舟。玩心大發(fā)的乾隆,一時興起就要去坐船。

正好前方的渡船場上停著兩艘船,一艘是金黃色的龍船,另一艘是五彩的鳳船。

但,身份很重要!

正要跨足上船的乾隆,卻被船夫給攔了下來,“這可是天子的坐船,哪里是普通人能坐的?”當(dāng)真為船夫捏了一把汗!有眼不識真龍,當(dāng)心小命不保。

此話一出,突然狂風(fēng)大作,掀起了皇帝的外衣,露出里面刺繡黃龍的衣服。船夫一見,大驚失色“陛下,請上船!請恕罪,剛才大膽放肆……”

所謂不知者無罪,乾隆也就赦免了他。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zhǔn)備的人。到了中午,樂而忘返的乾隆肚子餓了。正好這個名叫尚良的船夫,原本就是個烹魚大廚。于是大顯身手,做了金水渡舟。魚做的龍舟浮在金黃色的湯上,頓時妙趣橫生,令皇帝食欲倍增。后來這道菜便出現(xiàn)在宮廷菜譜上,就這樣船夫逆襲成土豪,發(fā)了大財。

這道菜把起泡的蛋白蒸魚,浮在湯上;湯一動,龍舟魚也跟著動,就像龍舟隨波搖晃的畫面。

先把一條活鯉或草魚,從腹部切開,除去內(nèi)臟后在背部刀切四角,再翻過魚身做成倉形,把泥狀雞肉拌入蛋白、鹽、酒調(diào)味后,塞入船倉,與魚湯、蔥、姜、鹽一起蒸十五分鐘左右。

最后,把打起泡的蛋白煮過,平鋪在魚湯上,蛋白上再撒油菜葉、火腿,再上面放上蒸魚——龍舟魚,即可。

昆明湖出產(chǎn)鯉魚、青魚、草魚、鰱魚、鱖魚……

【萬壽無疆席四道上菜】

萬字燕菜卷 壽字人參鴨

無字散花魚 疆字鬧海蝦

據(jù)故宮的御膳檔資料記載,聽鸝館做出了萬壽無疆的四道主菜。這四道菜仿照清宮中御膳大碗菜四品;色澤優(yōu)美,香味俱全,風(fēng)味獨特。

不同的是,當(dāng)時宮中用燕窩直接在菜上寫字,而聽鸝館卻在另一碗中用白糖寫字,再用人偶裝飾。

萬字燕菜卷,用傳說人物曹國舅裝飾;

壽字人參鴨,用壽翁裝飾;

無字散花魚,用散花仙女裝飾;

疆字鬧海蝦,用大鬧海宮的哪吒裝飾。

有了這些裝飾人物的加持,萬壽無疆四道菜品,看起來尤其熱鬧。

入口順暢的萬字燕菜卷,是老人的最愛。味道濃郁的壽字人參鴨,讓人百吃不厭,具有強精效果,簡直就是名副其實的長壽。無字散字魚用的是鯉魚、鱖魚、草魚、鯽魚等活魚,再搭配上番茄醬,巧妙地融合了酸、甜的味道,尤其剔除魚骨后非常適口。媽媽再也不用擔(dān)心,吃魚被魚刺卡住咯。色香味俱全的疆字鬧海蝦,濃厚的味道配上清爽的炸芥菜,風(fēng)味十分獨特。

【萬字燕菜卷】

燕窩 雞胸肉 雞蛋 火腿 黃瓜 紹興酒 太白粉 鹽 清湯 雞油

萬字燕菜卷

燕窩用水泡發(fā)、洗凈后備用。把雞胸肉剁成泥狀,加蛋白、酒、鹽拌成糊狀,在小碗中平鋪好。放上燕窩,再用雞泥卷起燕窩。以火腿絲、黃瓜絲、蛋皮拼成細小的萬字,放在菜上;入籠蒸熟后,淋上用雞湯、酒、鹽、太白粉、雞油調(diào)成的芡汁即可。

【壽字人參鴨】

填鴨 人參 雞蛋 對蝦 山奈 砂仁 蔻仁 丁香 肉果 肉桂 紹興酒 鹽 蔥 火腿 油菜 蛋皮 玉米粉 姜


壽字人參鴨

把填鴨從鴨背入刀分切成兩塊,取出內(nèi)臟洗凈。用蔥、姜、鹽、酒搓揉,腌漬二十分鐘。待鴨肉入味后,把人參切片、山奈、砂仁、蔻仁、丁香、肉果、肉桂一起塞進鴨腹中,入蒸籠蒸熟;去骨,平鋪,撒上玉米粉。另外把蝦仁剁成泥狀,用蛋白、酒拌勻后放在填鴨肉上面,撒上火腿絲、蛋皮絲、油菜絲。蒸熟后,切成菱形裝盤即可。

【無字散花魚】

活魚 冬菇 冬筍 豌豆 胡蘿卜 番茄醬 玉米粉 蔥 姜 蒜 白糖 醋 紹興酒 鹽 花生油

無字散花魚

把魚除去內(nèi)臟,將魚頭、尾(原書注:連上一部分魚身)切開。在除去魚骨的魚身上切花,撒上酒、鹽腌漬五分鐘。等其入味后,裹上玉米粉,炸成金黃色。

把魚頭、魚尾切開,調(diào)上玉米粉炸好。將處理好的魚頭、魚尾、魚身做成整魚的形狀,并排擺放在大盤中。冬筍丁、香菇、豌豆、胡蘿卜丁、蔥、姜、蒜、白糖、醋、酒、番茄醬下鍋炒熟、調(diào)味、勾芡,淋在炸魚之上。

【疆字鬧海蝦】

對蝦、雞肉、雞蛋、芥菜、熟豬油、白糖、玉米粉、紹興酒、鹽、姜、火腿、黃瓜、冬菇、粉絲

疆字鬧海蝦

蝦去足后切成兩塊,把頭胸與身體切開。頭胸部用足夠的熟豬油炒到紅色時,放入酒、姜末、鹽調(diào)味,轉(zhuǎn)小火蓋上鍋蓋悶煮,收成濃汁后裝于盤的一頭。

蝦身去除蝦殼和背腸,用鹽、酒腌漬放十分鐘左右。入味后,裹上玉米粉。將剁好的雞肉泥調(diào)味,并涂抹在蝦身上,再以火腿絲、香菇絲和黃瓜絲裝飾,蒸熟。

用熟豬油把蒸好的蝦肉炸到金黃色,裝在盤子的另一邊。最后,把炸到柔軟而膨脹的芥菜絲,撒在盤子中央,用炸過的粉絲裝飾,做成波浪形即可。

【鴛鴦生片魚鍋】

活魚 對蝦 雞胸肉 豬肝 雞蛋松 粉絲 青菜 西紅柿 紹興酒 鹽 高湯

鴛鴦生片魚鍋

魚鍋又稱為”暖鍋“,也就是火鍋的一種。秋天開始到冬末,都是常規(guī)吃火鍋的季節(jié)(四川人是個例外...)

沒電、沒煤氣的歲月,怎么吃火鍋?以往的火鍋大多用炭火,非得加上排煙用的煙道不可。不然怎樣好好的吃火鍋呢?

腦子是個好東西,魚鍋是以用酒精作為燃料的。鍋下放銅盆,銅盆中加水隔絕鍋熱。沒有專用的酒精前,人們會用燙過的白干酒放入銅杯,加火作為燃料。

魚鍋雖然主要是吃魚,但也會加上蝦、豬肉、豬肝、雞肉。另外還有粉絲、雞蛋松(原書注:蛋打散后炸過)、青菜、番茄……燙過魚、雞、鴨、豬肉后,湯汁自然變得更加鮮美。

湯煮開后,放入魚片涮著吃。最先放魚、蝦、肉類。吃足了這些葷菜的美味后,再放入蔬菜,享受清爽的味道。秋天采幾朵菊花放在鍋中,漂浮在湯上的菊花,讓這魚鍋清爽美味、菊香四溢。不禁讓人垂涎三尺呵~

聽鸝館廚師的技藝可不是蓋的。吃過鴛鴦火鍋,見過鴛鴦魚鍋嗎?所謂鴛鴦生片魚鍋,就是用蛋皮和蛋白做成小鴛鴦的形態(tài),放在鍋中,這小鴛鴦便會漂浮在湯上,簡直是萌氣外露,軟化人心啦。

【雪花桃泥】

核桃仁 雞蛋 面包屑 葡萄干 蜜餞 青梅 瓜條 杏脯 蔬菜鋪 梨脯 糖桂花 金糕 熟豬油 白糖

雪花桃泥

雪花桃泥,這么清麗的名字,不覺讓人想起雪花紛飛、桃之夭夭的意境。中國傳統(tǒng)甜食:炒三泥(原書注:炒山藥泥、豆沙泥、金糕泥)經(jīng)過創(chuàng)新后,就成了雪花桃泥。

桃泥是剁碎了的核桃仁,富含脂肪質(zhì),有堅果特有的香氣。《本草綱目》說:“食之令人肥健,潤肌,黑鬢發(fā)。”又說:“食之令人能食,通潤血脈,骨肉細膩。”都說核桃補腦,原來還能健脾補腎。

用核桃仁、蛋、面包屑做成的雪花桃泥,拌上各種蜜餞,入口清爽順暢,唇齒生香。

端上桌的雪花桃泥,那小清新的畫風(fēng),真讓人倍感清爽。入口即化仿佛淡雪融化在舌尖,這道宴席最后的甜點,真讓人回味無窮。

彩瓷溫碗(裝盛雪花桃泥的器皿)

模仿周朝銅鼎的溫碗,裝菜的碗下,裝上熱水,就能保溫防止菜冷。

【梅花銀耳】

銀耳 鴿蛋 熟豬油 清湯 雞油 太白粉 紹興酒 鹽

梅花銀耳

滿漢全席,怎能少得了燕窩?那么問題來了!燕窩中肉眼看不見的羽毛,會不會留在肚子里?想想好可怕,要吃銀耳壓壓驚!

有磚輕拍!畢竟這不是我說的。那時候,滿漢全席上的高官貴族,可是相當(dāng)?shù)闹匾曫B(yǎng)生之道。清爽可口的銀耳,帶著淺淡的甜味;據(jù)說能幫助消化,排除留在體內(nèi)的細羽毛。

這說法是否科學(xué)暫且不說,但銀耳的確是一道美食。

在梅花形的模型內(nèi)側(cè),涂上融化的熟豬油,打入鴿蛋;再把浸泡過的銀耳放入每個模型中,入蒸籠蒸熟后,取出擺盤。

最后澆上用清湯、鹽、太白粉、雞油做成的芡汁即可。

【瓤冬菇盒】

雞胸肉 冬菇 油菜葉 金華火腿 雞蛋 百合粉 紹興酒 鹽 熟豬油 雞湯 太白粉 雞油

瓤冬菇盒

冬菇是冬季采集的香菇,被譽為“菇中皇后”。冬菇是南方的菌類植物,自古以來就開始人工的栽培。檀香木(白檀)、橡子樹、椎、栗……都可以培養(yǎng)冬菇,但白檀栽培的冬菇品質(zhì)最好。每年重陽節(jié)(九月九日)左右起到第二年清明節(jié)(四月四日),是冬菇栽培的最佳時期,天氣越冷冬菇長的越好。

上品冬菇肉厚味香,經(jīng)常與肉、魚、蔬菜、豆腐等做成湯或炒菜,尤其調(diào)入肉餡,最能出味。精選菇笠部分大而厚、形體整齊的上等貨做成的瓤冬菇盒,簡直就是一道上等佳肴。

在熱水中放入少許鹽,把泡發(fā)的冬菇放入快煮。放涼后,撒上百合粉,涂抹上熟豬油裝在盤中。

把剁成茸狀的雞脯肉,加冷雞湯拌成糊狀。加鹽、酒、蛋白、熟豬油拌勻調(diào)味,然后把它緊緊卷進冬菇笠中,做成一個個小圓盒的樣子。撒上金華火腿和油菜葉末,放入蒸籠蒸熟,擺盤勾芡即可。

【熘魚片】

草魚 水發(fā)玉蘭片 胡蘿卜 豆苗 雞蛋 白糖 紹興酒 太白粉 鹽 熟豬油 高湯

熘魚片

熘魚片是慈禧太后壽膳房里常見的一道菜。把魚骨去除干凈后,用滑熘的烹飪方法做成。

講真,薄切的魚片,老年人簡直不要太喜歡。選用身白肉嫩的草魚燉煮后,富有光澤、味道鮮美。聽鸝館用昆明湖草魚做出來的熘魚片,更是風(fēng)味尤佳。

把草魚去鱗、扒皮、除骨;切成薄片,撒上蛋白、太白粉拌勻。然后把水發(fā)玉蘭片、黃瓜切成花樣,胡蘿卜切成薄片備用。

在熱鍋中融化豬油,將魚片一片片滑入,等魚片呈白色狀后撈出濾油。再將玉蘭片、豆苗、胡蘿卜下鍋汆燙。

鍋里放熟豬油、酒、白糖、鹽、湯、太白粉調(diào)成芡汁,放入炸好的魚片、玉蘭片、胡蘿卜拌炒均勻,裝盤后用豆苗裝飾即可。

滑熘?是熘的一種方式,把無骨的小塊材料調(diào)味后,裹上蛋白和太白粉,下鍋用中溫油似炸似炒,并勾芡拌勻。吃起來會有滑溜軟嫩的口感。

【紙包三鮮】

雞胸肉 對蝦 金華火腿 水發(fā)玉蘭片 蠔油 芝麻油 紹興酒 白糖 鹽 玻璃紙 花生油

紙包三鮮

沒吃過紙包三鮮?紙包雞總吃過吧!自古以來,就有紙包的烹調(diào)法。

但在玻璃紙還沒發(fā)明前,怎么紙包呢?那時候,用浸過芝麻油的金糕紙。(原書注:油封紙,常用來包裹金糕,又叫做金糕紙)

這種油封紙浸過芝麻油后,呈半透明的淡黃色。因為非常牢固,關(guān)鍵時候從不會掉鏈子,是紙包烹調(diào)必不可少的材料。但自從玻璃紙出現(xiàn)后,這種材料就消失了。

紙包三鮮的三鮮,就是雞胸肉、蝦和金華火腿,再加上了蠔油,讓這三種材料味道更佳。用玻璃紙包起來炸的三鮮,食材不不直接觸碰油,但油的熱氣會傳導(dǎo)進玻璃紙的內(nèi)部,因此保持了獨特的風(fēng)味。

先把雞胸肉、蝦和金華火腿分別切成薄片。雞胸肉和蝦調(diào)上蠔油、酒、白糖拌勻備用。把金華火腿薄片用水發(fā)玉蘭片、芝麻油拌勻。

然后,用玻璃紙把調(diào)理好的三鮮包好后,炸到玻璃紙變色即可。

【荷花魚絲】

生魚肉(新鮮的魚肉) 鮮荷花瓣 冬筍絲 雞蛋清 ?熟豬油 紹興酒 芝麻油 太白粉 姜絲 鹽

荷花

荷花,又被稱為蓮花、芙蓉、芙蕖,亭亭玉立、清香四溢。

吃荷花?你是說仙女嗎?No,這么附庸風(fēng)雅的事,是古人的最愛。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說:“蓮花......服食駐顏。”

難怪荷花這么漂亮,原來是天然的美容養(yǎng)顏呢!

但蓮花味道苦澀,當(dāng)真是難以下咽!不過這色、香,看看也很養(yǎng)眼哦。

聽鸝館的荷花魚絲,用昆明湖產(chǎn)的鮮魚和蓮花為主要食材。炒好的鮮魚肉絲,趁熱用荷花裝飾,裝在盤上即可。白色魚肉的四周圍上粉紅色的蓮花,再用綠色蓮葉的盤子襯托,堪稱美器美味。

【香桃鴿蛋】

鴿蛋 饅頭 對蝦 雞蛋 肥豬肉 荸薺 火腿 香菜 百合粉 姜 淀粉 花生油 紹興酒 鹽 花椒鹽 生菜 蘿卜

香桃鴿蛋

從清朝宮廷的《御膳節(jié)次膳單》中,就能看出宮廷用鴿蛋做出的各種菜式。比如,熘鴿蛋、三鮮鴿蛋、攢絲鴿蛋……都是皇帝的御膳。

御膳房老廚師透露,比起鵪鶉蛋,宮廷中的人更愛吃鴿蛋。因為鴿蛋比鵪鶉蛋更有營養(yǎng)。

先把饅頭切成八片后,再切掉一邊,做成桃形。把剁成茸狀的蝦和豬肥肉,加上姜末、荸薺末拌勻、撒上蛋白、酒、鹽、淀粉攪拌成糊狀,涂在每一個桃形饅頭上。

煮過的鴿蛋去殼后,撒上百合粉,塞入調(diào)制好的糊狀物中,整理好形狀。尖端用火腿絲裝飾,下面的兩側(cè)用香菜末當(dāng)做葉子裝飾,做成桃子的模樣。整個炸到金黃色,用生菜裝飾后裝在盤上,另外準(zhǔn)備小碟裝的花椒鹽,蘸著吃十分美味。

紅彩盤(裝盛春桃鴿蛋的器皿)

紅彩盤,是清光緒年制官窯,有金魚圖案。是當(dāng)時頤和園的貢品,慈禧太后日常所用的食器之一。

【佛手魚翅】

魚翅 雞胸肉 老母雞 鴨子 干貝 火腿 黃瓜 雞蛋 熟豬油 蠔油 雞油 紹興酒 鹽 太白粉 高湯

佛手魚翅

佛手又叫做佛手柑,屬于氣味濃香的柑橘一類。

佛手柑是吉祥的象征,被視為吉祥仙果。據(jù)說,以前的人,能用佛手柑裝飾屋子,那就是當(dāng)時南方的土豪了。

佛手魚翅是一道吉祥菜,用魚翅、雞肉泥做成佛手的形狀,再用小火燉煮,四周用魚翅裝飾。咬起來又脆又香,味道清爽、十分可口。

先把水發(fā)魚翅放入煮開的水中稍微煮過,再放入用老母雞、鴨子、干貝、火腿等做成的高湯,小火煮到魚翅幾乎融化的程度,再裝入盤中。

把雞肉剁成茸狀,加湯攪拌成糊狀,再加入蛋白做成橢圓形的手掌,插入細魚翅,做成手指的形狀,再用火腿、黃瓜條裝飾,蒸好后裝在剛燉煮好的魚翅四周。

用熟豬油、蠔油、酒、鹽、太白粉勾芡,淋到佛手魚翅上,再加雞油即可。

裸食注:此段落僅為,對此菜品的介紹,不代表認(rèn)同對野生動物的傷害行為,特此告知!No Trade No Hurt!

【茉莉瓤竹蓀湯】

竹蓀 鮮茉莉花 雞蛋 雞肉 火腿 豆苗 熟豬油 紹興酒 鹽 清湯 太白粉 雞湯

茉莉瓤竹蓀湯

竹蓀又叫做僧竺蕈,在西南地區(qū)的山林里,夏季竹林中盛產(chǎn)這種木耳。采集的竹蓀切掉菌蓋后,干燥保存。

竹蓀的顏值,算得上食用菌界的網(wǎng)紅了。有點像古時貴人隨行的黃羅傘。

白柱狀的漂亮菌柄下,看起來像粉紅色蛋形。濃綠色或純紅帽子形的菌蓋下面,是紋理細致的純白網(wǎng)狀菌,像極了芭蕾少女的裙擺。

這道上等的湯菜,用昂貴的竹蓀和馨香的茉莉花為主材料做成。干燥的竹蓀有獨特的香味,最適合做湯。據(jù)明代文獻記載,茉莉花做茶、做湯,都唇齒生香。

泡好的竹蓀,再用熱水浸泡到顏色變白,多次清洗后切成片,撒上淀粉,裝在盤上。

剁成茸狀的雞肉,加入少量雞湯調(diào)成糊狀;然后加鹽、酒、熟豬油拌勻,再加入打到起泡的蛋白。當(dāng)調(diào)制的雞茸看起來像白粥時,涂抹在竹蓀上面,撒上火腿絲、豆苗,放入蒸籠蒸熟。

冷卻后,切成方便入口的大小,再與鮮茉莉花一起裝碗。把雞、鴨、豬肉燉成的湯煮開后,倒入碗中即可。

【羅漢菜心】

油菜心 雞胸肉 金華火腿 豆苗 雞蛋清 淀粉 雞油 雞湯 鹽 紹興酒

羅漢菜心

老廚師揭秘,以前加上羅漢的菜有十八種。比如,羅漢大蝦、羅漢鯽魚、羅漢豬肚、羅漢面筋、羅漢菜心……特征在于以瓤做饀,看起來就像羅漢捧腹大笑的模樣。

羅漢菜心才是清朝慈禧太后的最愛。據(jù)光緒時代宮廷名廚梁忠說,西太后臨終前三天,還要吃 壽膳房做的羅漢菜心才安心。

信奉佛教的慈禧太后,愛吃的羅漢菜心真的是素菜?別看這菜看起來就像素菜,卻是用加入葷菜的烹調(diào)法,這叫吃花齋,也就是半葷半素的菜。

原來在素食齋戒期間,慈禧實在對清淡的素菜不感興趣。廚師只好想出了這種折中的辦法,羅漢菜心便是西太后齋戒時最常吃的菜(嗯,慈禧要被吐槽的節(jié)奏了...)

【扒四寶】

鵪鶉蛋 海參 鮮蘑 雞片 火腿末 豆苗 雞蛋清 紹興酒 雞油 太白粉 鹽 蔥 姜 高湯 花生油

扒四寶

扒四寶的材料并不固定,既可以用鵪鶉蛋、海參、鮮蘑、雞肉的組合;也可以用鴿蛋、龍須菜、雞肉、鮑魚的組合。

做好這道菜的關(guān)鍵在于,味道的調(diào)和以及色彩的美觀;巧妙的組合,那也是要下功夫的。

一般來說,用肉、魚等三種葷菜搭配一種素菜,三種葷菜中,必定要有鵪鶉蛋或鴿蛋。不管四寶如何組合,都用扒法烹調(diào)。

在十個酒杯的內(nèi)側(cè),涂上花生油。在酒杯里打入鵪鶉蛋,加上火腿末、豆苗蒸熟,放涼后從酒杯中取出。海參泡發(fā)后,用熱水燙過,加水小火慢煮。鮮蘑與清湯入鍋,小火燉煮。裹上蛋白、鹽、酒、淀粉的鴿蛋,用足夠的花生油炒煮。

把做好的四種菜,裝在盤中澆上芡汁即可。

聽鸝館餐廳(完)


在這豪華絢麗的宮廷建筑聽鸝館中中用餐,一不小心就穿越成了皇宮庭院的貴客,一股參宮赴宴的滿足感油然而生。So,聽鸝館約嗎?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