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直奔主題,先說說工作吧,畢竟它是我們?nèi)粘I畲蟛糠謺r間的主導(dǎo)者。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是DJ,你會愛我嗎。
這是一篇很嚴肅很正經(jīng)的文章。正文開始。
工作是什么,工作對于我們的意義在哪,但我相信每個人工作意義都不一樣。
但是,我們都不曾發(fā)現(xiàn),工作才是那個改變我們生活的那個。
是工作塑造了我們,決定了我們是誰。
是工作塑造了我們的外形,是工作塑造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在不知不覺間,工作會影響到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及于我們的性格、愛好、脾氣。
如果將工作比做是一把刻刀。
那開始工作的我們就像是一塊璞玉,若干年后,大家千差萬別,刻刀鑿掉了我們身上多余的“石料”,讓我們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
對于工作而言,大部分人的選擇都可以分為“一見鐘情”與“日久生情”兩種模式。可能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大多數(shù)都是“日久生情”類型。
想到我們一輩子從事的行業(yè),必須要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fā),才有可能找的到。當然了,這其中夾雜很多的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
前段時間,有同學托我?guī)兔φ夜ぷ鳎俏野l(fā)現(xiàn),有這樣幾個問題,在困擾著我們。有的時候,我覺得,在找工作之前,請務(wù)必要想要這兩個問題。
第一:你想要一份什么樣的工作,你的一技之長是什么,或是你得知道你自己的興趣愛好啊。要不然的話,在怎么幫忙,也找不到你心里想要的那份工作。
第二:你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可能回答一般都是,夠花就行,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想法根本就不切合實際,出來上班,一個月的花銷,都有什么,都是什么,哪地方需要花錢,都不知道,只是因為腦海里,我想出來上班,我想自己闖一闖。就這樣貿(mào)然的出來了。最后的結(jié)果,可能就是出來上著班的你,還需要家里父母的經(jīng)濟支持,那么請問這樣的結(jié)果,和上學的時候的模式有什么區(qū)別嗎。這樣是行不通的。要不然怎么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那,沒有一個人生活過,是不會體會到那種苦的。
喬布斯說過:“做偉大的工作唯一途徑,就是愛你所做的事情”。
如果你現(xiàn)在的工作,它對于你來,喜歡都談不上的話,哪一行,我建議還是在重新選擇一個“新歡”吧,這樣的做法,才是,對于我們來說才是最好的。
生活中我們要找到真愛,工作也是如此。
我們應(yīng)該盡早的明白,這輩子究竟要做什么(其實我到現(xiàn)在也還沒想好,可能就是一份體面的,掙錢多的就可以了吧)你可能會覺得我這想法有些可笑,計劃沒有變化快,五年、十年、二十年、若干年后誰會是什么樣子,我們誰也不知道。我們都沒有預(yù)知未來的能力,又從何得知這輩子的我們做哪些事情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這種想法沒有錯,我們確實都沒有預(yù)知未來的能力,更無法確定將來的具體要做什么工作。
但是有一點是能夠確定的,我們需要清晰的了解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更要搞清楚工作對于我們自身的意義。每個人工作意義都不一樣,你是因為工作才去工作,還是因為生活才去工作。
如果說,你是因為喜歡這份工作,那么好,要恭喜你了,因為你找到了傳說中的“真愛”。
如果說,你是因為生活才去工作的,也要恭喜你,你得到很多的鍛煉自己的機會,那時候,你就能明白什么才是生活改變了你。
其實嚴格來說,我剛剛說的兩種大同小異,可能其中的含義,只有那些正在經(jīng)歷,或是那些經(jīng)歷完的人才會懂吧!
現(xiàn)在的我們,可能都在經(jīng)歷著這樣的生活。
整日奔波忙碌入不敷出,想努力奮斗卻又找不方向。
想做出改變,準備行動卻總是懶惰拖延。
可能趁年輕,對自己狠一點,成功才會離我們更近一些吧!
但是要切記一點,不要在工作中,迷失了那個原本的自己。
請不要讓那個原本的自己,在原地等我們太久。
好了,工作的事情,就到這吧,我寫的這些都是個人想法,不一定對,只是我想記錄一下,二十多歲的我的心情,等到時隔多年時,懷念一下青春,回首在看看這時候我的心境。
接下來,我們說說愛情。
關(guān)于愛情這個兩個字的解釋,我相信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
我覺得真正的愛情,就想那首歌唱的一樣《往后余生》。
人哪,就怕聽懂了一首歌。
誰都希望能夠得到一段自己想要的愛情。
在任何人的心里,都有著那樣一段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
但···可惜,現(xiàn)在的你早不是當初的還相信著愛情的你。
在經(jīng)歷一段又一段的“渣男”“渣女”之后,我們變得不再相信愛情了。
其實,不是我們不再相信了,而是我們學會了那個所剩無幾的自己保留下來,去等那個真正屬于自己的愛情。
在愛情中,我一直相信這,每遇到一個人,那個人就會教會我們一些東西。
唯一不同的是,在我們學會這些東西過程時,都是不一樣的。
有好的,有壞的;有開心的,有不開心的;有甜蜜的,有痛苦的;
但是結(jié)果都差不多,有的人在懷念過去,有的人在悔恨當初。
答應(yīng)我好嗎,不要讓自己的懵懂青春變成你成為愛情的拋棄者。
如果你現(xiàn)在正在擁有著一段愛情。
你可以回想一下,他/她當初如同太陽般溫暖著你的地方在哪里。
現(xiàn)在的他/她還是當初認識的那個他/她嗎?
如果想不起來,沒關(guān)系,那就想我們自己,現(xiàn)在的自己和之前的自己有什么變化。
這些變化是好還是壞!
好的愛情,他/她會讓你成長,讓你變成穩(wěn)重,在這個過程中,他/她會為了你犧牲好多,他/她會為了讓你成長,不惜改變自己。這樣的愛情,才真正是大愛吧!
不好的愛情,他/她會給你帶來很多的壞習慣,會讓你身邊的朋友會越來越來少,其實只是不適合,不適合的愛情,就不要強求在一起了,兩個人在一起,是要互相幫助,互相成長的,不是給互相每天徒增煩惱的!
現(xiàn)在我們的愛情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相識、相知、相愛
剛開始的兩個人,會因為某種原因相識(朋友、同學的聚會、工作上的應(yīng)酬、在街上的擦肩而過),相識之后的兩個人覺得對方不錯,就留下了聯(lián)系方式,方便日后的慢慢了解。慢慢了解的過程就是相知。最后才是相愛。因為他/她成功的闖過了前兩關(guān),畢竟這樣的人,都不會輕易去談愛情,這樣的人往往對于自己的愛情更是拮據(jù)有加。
這種愛情升溫速度,可以說是最慢了,因為兩個人把大多數(shù)時間都花費在相互了解上。
正是因為相互了解,通常這樣的愛情也是經(jīng)得起世間萬物的考驗,不懼一切。
或許在我這,我用了簡短的文字來寫下這樣的愛情,但現(xiàn)實世界這樣的愛情都會經(jīng)歷一段愛情的長跑。只要你能堅持跑的終點,那么屬于你自己的那份愛情就會在終點向你招手。
往后的余生,我只要你;往后余生,風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貧也是你;榮華是你,心底溫柔是你;目光所致,也是你。?—《往后余生》
第二種:相知、相愛
這樣的愛情故事大多數(shù)是以“如果有一天你嫁人為妻,請別忘記娶你是我畢生的夢想,我的女王殿下,臣退了,這一退就是一輩子”收場。
男女雙方的感情中,女方占據(jù)了主要地位,男方活的很卑微,也就是我們平時總能聽到的“備胎”,雖然女方要嫁人,但是男方的感情還在,就只好做出這樣的決定了。
就像《愛情公寓》中呂子喬對展博說過的那段話:“你害怕失敗!每次跟女孩子說話,你總在想,要是我被拒絕了,那是多慘多沒面子的事情,你怎么會成功呢!啊!勇敢點,沖上去!這就好比,有一輛列車在你面前,列車員問你:“小伙子,你要上車么?”你就問:“這車去哪兒?下一站什么時候到?車上還有座位么?”火車早就開走了!你只能等下一輛!可是下一輛來了,你還是面臨同樣的問題!等了很久,別人已經(jīng)到西伯利亞了,你還在車站上。管他呢!上去啊!火車是朝前開的,去哪兒并不重要,關(guān)鍵在于窗外的風景!等你下了火車,你就會感謝我的,因為就算有架飛機停在旁邊,你也會二話不說的沖上去的!”
他/她或許是你暗戀多年的好友、同事、同學等等,你已經(jīng)有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先天條件,因為你了解他/她所有的一切,那為什么不把這樣的先天條件將它發(fā)揮到極致,為什么還要把這份愛深埋心底,難道就你心甘情愿的等臣退了,這一退就是一輩子,那一句話來安慰你自己嗎!
愛要勇敢大聲說出來!既然你說你愛他/她,你連說出口的勇氣都沒有,你還有什么資格說愛他/她。
不要等到她嫁為人妻,或是他的新娘不是你的時候,在后悔莫及。
那樣,一輩子你的愛情都會留有遺憾。
等到將來你的兒女問起你有沒有為一個人拼過命的時候,你也就只好談?wù)勔恍Γf句,你們還小,你們還不懂吧。
第三種:相愛(一見鐘情)
這樣的愛情,任何人都不知道何時何地會發(fā)生。
這第三種愛情方式,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它本身就包含了前面的第一種愛情方式,有的時候是將順序倒過來,有的時候則是按照順序來的。
只不過是兩個人之間的相識,誰都未曾預(yù)料到罷了。
其實說實話,我還是蠻羨慕這種的,他們敢愛敢恨,善于正面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其實寫到這第三種的時候,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該寫些什么比較好。
可能因為我曾經(jīng)歷過的愛情都是慢熱型(也就是第一種)。
寫到這里,其實寫這邊文章的初衷,我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只是最近事情太多,就想把自己的感慨寫下吧。
又或者是前段時間我心里萌生一種名為“害怕”的情感。
你知道嗎?其實,我們才二十多歲啊,只要你愿意,無論是工作還是愛情一切都來得及。
這個世界,有30歲開始重新學習、參加高考的人,只為了進入大學,重新學習知識和技能;有40多歲開始健身,只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和一個年輕的心態(tài);有80歲開始學畫畫、98歲成為藝術(shù)家的人。心態(tài)老,人才會顯老,年齡只是一個數(shù)字而已,人們常常用年齡為自己的懶惰和無所事事找借口(或許我也在這其中吧)。
所以,你為什么怕來不及?跟這些人相比,你憑什么說來不及?
如果害怕真的有用的話,還要努力干嗎呢?
那我每天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只要躺在床上自我催眠,不斷地重復(fù)著“我好害怕”“我害怕什么都來不及”的心理狀況就好了?
因為我害怕,天就不會黑下來;因為我害怕,畢業(yè)論文可以不用寫,答辯也可以不用參加;因為我害怕,就不用煩惱找工作,不用每天上下班擠著公交,在城市中奔波?
可是,現(xiàn)實就是現(xiàn)實,我們誰也逃不掉,跑不了,生活不是看電影,遇到我們不喜歡的情節(jié)還能選擇快進。
我一直都覺得,害怕,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之一。(可惜我曾經(jīng)覺得無用的東西,也曾我的心里出現(xiàn)過)
害怕,只會徒增無謂的煩躁和壓力,并不能幫助你解決任何實際的問題。事實上,更多時候,害怕像是一個任意反彈的彈簧,肆意地攪亂你的生活。往往,你越害怕來不及,就越來不及;你越害怕事情做不好,就真的做不好,這頗有點墨菲定律的意味。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yīng),由美國人愛德華·墨菲(Edward A.Murphy)于1949年提出: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fā)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fā)生。
所以,害怕不僅無益于問題的解決,更有可能使問題變得更糟糕。既然如此,你確定還要繼續(xù)害怕下去嗎?
從小到大,你聽過太多少年成名的故事,近有張愛玲、韓寒、郭敬明等人,更不乏席卷網(wǎng)絡(luò)的“90后”CEO馬佳佳、余佳文等人,這些人讓你仿佛覺得自己也可以。
你希望在一個還算年輕的年紀,就能夠擁有你想要的一切,擁有足夠你揮霍的資本,這資本可以是時間,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能力或者才華。
如果你是一名大學生,最好是學校里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的風云人物,或者是學生會、社團里受器重的骨干。總之,不論學習,還是社會實踐,你都如魚得水,風生水起。
如果你已經(jīng)離開象牙塔、步入社會,那最好是有一幫意氣風發(fā)能與你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或者一份如日中天的事業(yè),又或者一份輕松好混的工作。換句話說,是以你的能力可以輕松駕馭的工作、高大上的工作環(huán)境、誘人的薪資待遇,如果恰巧,同事是個逗比,隔壁公司再有個帥哥或美女,就更好不過了。
對了,最好在外面有男朋友疼或女朋友愛,在家里有父母寵著,出門有朋友罩著。生活要是這樣,你便再也不用害怕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今天你羨慕的那些人,那些混得風生水起、風光無限的人,他們擁有怎樣獨特的能力或才華,經(jīng)歷了多少暗黑的時光,付出了多少努力,流過多少汗水和淚水,才換來今天這樣一個像是開了外掛一樣的金燦燦的人生?
當我們連走路都還沒學會的時候,就妄想著跑得很快,是不是太貪心了?
不是說,你不可以少年立志,而是立志以后,要一點一點地努力,慢慢地進步,直到你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當年,張愛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不知道撩撥了多少少男少女蠢蠢欲動的心。太多少年成名、春風得意的橋段,常常在我們的耳邊和腦海里縈繞,所以,當我們處在一個二十多歲的年紀時,我們困惑、迷茫、焦慮、不安……
可是很多人都忘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連我的肉都是一斤一斤長起來的。
那你為什么會害怕呢?
害怕,是因為前方的道路漫長而未知;害怕,是因為現(xiàn)在落后于別人很多;害怕,是因為怕終究無法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可是沒有關(guān)系啊,只要你愿意努力,愿意去改變,任何時候都來得及。
我有兩個特別喜歡的成語,一個是“來日方長”,一個是“厚積薄發(fā)”。
“來日方長”講的是一種態(tài)度和信念,是一種出自對于美好未來的強烈篤定,時間一定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所有的付出都一定會有回報,只要我們愿意努力。努力之后的事情,就交給時間,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地等待著屬于自己的那一陣風,等風來的時候,張開翅膀,奮力翱翔,將曾經(jīng)的落后于人和落寞失意都一筆勾銷。
至于“厚積薄發(fā)”,強調(diào)的是一種做事情的態(tài)度,你現(xiàn)在所有的努力和準備,都是一種沉淀、一種鋪墊,都是在為了將來某個特殊的時間點到來時,你可以爆發(fā)出更強大的力量。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這些古老神話傳說里的英雄之所以會成功,靠的都不是氣力,而是毅力,一股子“來日方長”的持之以恒,一種積蓄已久的能量爆發(fā)。
要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的努力,會為你證明自己的。
所以,不要害怕。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會經(jīng)歷迷茫、困惑、苦逼,但黑暗終將會過去,光明終將會到來。有一句話叫不死終將出頭,但是要記得努力。
或許,在這個年少成名越來越多的年代。
我們都在害怕自己來不及,永遠都在懷疑是自己太過平庸。
但實際上,可能是我們想要的太多,而做得太少。
其實,我們不是害怕,我們只是太急功近利。
你想要的任何一種生活,從來都沒有捷徑。
渴望成功,不如埋頭小事做起。
野心勃勃,就用力守護英雄夢想?—林夏薩摩
2018/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