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晴朗的午后,坐在陽臺上,手機鬧鈴突然響起,一看,是代辦事項的提醒:朋友慧慧的生日。
我不記得上次和慧慧之間的聯系是在什么時間了,只是記得,每一次的聯系基本都是以這樣的對話開始和結束:“好久都沒有聯系了,你現在過得好嗎?”“是啊,好久沒聯系了,我過得挺好的,你呢?看你的朋友圈,感覺你的生活也過得挺豐富的啊!”“我也還行吧,有空過來找我玩兒啊!”“好嘞,不過看你過得這么好,倒是不好打擾你啊!”然后,在呵呵聲中掛斷電話。
每次掛斷電話后,我的情緒都會有一些變化,說不清楚是失落還是憂傷,我在想:我們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變得只是相互關注、默默相望?
想想曾經,我們可是無話不談,交心交底兒的知心朋友,喜歡的事情都愿意一起去做,開心不開心的事情都會相互分享,那時,我們才不管打擾還是不打擾對方呢,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我不管,我是你朋友,你的一切我都必須參與!我的一切你也必須參與!
后來,我們從同一個城市分開,逐漸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我們開始從無話不談,變成在每次約定的通話時間里開始找話談,而談話的內容也越來越簡單,直到最后,找的話題也變得干干的,只能是簡單的問候。
記不清,是在哪一次的通話時,慧慧突然來了一句:“其實,看你現在過得這么好,我都不好打擾,覺得給你打電話都怕你正在忙,正在會朋友,而我,已經好久沒有參與你的生活了,有種融入不進來的感覺。”我聽到這句話時,除了有點失落外,竟然更多的是釋然,因為,我也有和慧慧同樣的感受。
或許,這就是成長,有些時候,我們曾經以為會天長地久的東西,都會隨著時間慢慢的變淡,淡到我們自己都會懷疑:這些是否曾經真的存在過。小時候,我們喜歡說永遠,喜歡說一輩子,喜歡說天長地久,總以為,不管是人還是物,只要我們擁有了,就會一輩子屬于自己。長大后,才發現,永遠遠不過一起走過的地方,一輩子卻也長不過三五年,天長地久終也久不過別離。
或許,此時,我們對彼此說“你過得很好,我不想打擾”,便是對于這段友情,最輕松的釋然,最珍貴的守望。
無獨有偶,有一天,與朋友曉菲聊起這種感受時,她倒是有點傷感的說:“友情有時如此,倒也還好,畢竟,交集越來越少,有些注定只能留在回憶里。可是,面對親情卻不一樣了。”
我調整好狀態,準備聽個不短的故事。
漸漸的我也就習慣了沒有他們的關心,也習慣了自己一個人在外面的生活。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遇到困難,都會自己獨立解決,解決不了的也會找朋友幫忙。基本已經不會向家人提要求了,可是有的時候,真的覺得很累,很想在電話里,向家人說自己的辛苦,說自己在外的一切不如意,可突然發現,怎么樣都向家人張不了口,話到嘴邊,都會生生的咽下去。
我也就在這樣的方式中,慢慢的逼著自己長大,逼著自己獨立,逼著自己堅強。在我經歷了許許多多無可奈何之后,我長成了現在獨立又有主見的樣子。而父母和家人對我的態度,卻越來越微妙。剛開始,他們對我還會噓寒問暖,讓我管好自己,家里的事情少操心。后來,打電話的時候,就會開始跟我訴苦,說家里的各種不如意。直到現在,只要家里有困難,他們都會跟我打電話,要么出力,要么出錢,直到幫忙解決問題。
家里還有一個比我小一歲的弟弟,已經結婚了,父母會把他的所有一切都放在前面考慮,但凡父母與弟弟之間有了矛盾,父母都會跟我訴苦,可是,他們該給弟弟幫襯的地方,卻一點都不會少。但凡弟弟有了困難,也都會向我開口,要是我稍微有點為難,就會被責難‘你都過得這么好了,幫幫我又怎么了?’ 。
這樣的狀態,時間久了,會覺得自己過得特別累,心里就像有個黑洞一樣,荒涼無比。有一次,實在是忍不住了,對著電話那端又在訴苦的家人說,我也過得不容易,在外面也很累,可是你們關心過我嗎?每次打電話來,從來沒有給我說過一件開心的事,都是有事情才找我,你們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
電話那端沉默了一會兒,說:你在外面過得不是挺好的嘛,平時沒啥事不給你打電話,就是怕打擾你工作,所以,只會有事的時候才會給你打電話啊!”
曉菲講到這里,停住了,過了一會兒才說:“那一刻,我突然什么都不想說了,心里的涼意就如同裸奔在冬天里,那么深那么深。我過得好不好,和他們是否關心我,又能有什么關系呢?”
更何況,每個人的世界里,從來不只是順利風光這一面,也只有愿意為我們用心的人,才會體會到那些背后的不容易。
而我們的情感,尤其是在意的情感,都是需要雙方互動的。倘若,有一天,情感的狀態停留在一種平衡的狀態之下,雙方都不再主動的對這份情感進行增減,那么,這份情感就會在不增不減的狀態里停留著,直至最終消亡。
我想,我們的生命里,會出現很多個慧慧,很多時刻,也會在曉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曾經用力的想要去留住一些東西,比如友誼的長久、愛情的純粹、親情的溫度,可是后來發現,有些人注定只能陪我們走一段,然后就永久的存在于我們的記憶里;有些情,注定只能在我們的生活里,隨著變化,慢慢變淡,放在心底,再也掀不起任何漣漪。
成長的代價,最終不是與自己和解,就是與歲月和解,接受一些美好從濃到淡再到失去的過程,也享受一種從無到有再到發現更多美好的過程,我們終會知道,最好的生活便是: 時光,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
可縱然如此,我還是想倔強一點,如同趙敏對張無忌說“我偏要勉強”那般,對我所在意和在意我的所有人說:我們可不可以也倔強一些,哪怕明知我們的關系在走向前方的路途中終會消亡,也要倔強的多些在意,多些關心,多些相互的打擾,這樣,留在心里的溫度,至少可以暖些再暖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