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純氦-3聚變。
看到一篇文章,是通過μ子來做催化劑來催化氦3進行聚變反應。
一個負μ子被附著在氘核或氚核上時,實際上就是用μ子替代核外電子。當μ子圍繞氫原子的質子運動時,由于其質量約為電子質量的200倍,會導致μ子與原子核極其靠近,從而中和質子的正電荷。因此不帶電的氫原子核不會再受到其他氫原子的排斥作用。
因此,μ子可以將氚氘原子核約束在非常小的體積內,μ子分子內部的條件類似在白矮星內部的條件一樣,可以發生聚變反應。
μ子催化聚變原理圖
而如果兩個負μ子附著在同一個氦3原子的兩個質子上,那原子內部的電荷會被中和,從而會使核力強作用力占據主導地位,從而發生聚變反應。
兩個氦3原子發生聚變反應,會產生兩個質子和氦-4.
不產生中子,不會有中子轟擊和活化問題,也不會有放射性產物。
但這種理論方法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不能保證μ子可以重復找到要粘附的相同的He3原子。所以需要μ子更加精確的瞄準來解決這個問題。
以往的研究中,一個負μ子通常只能催化數百個聚變反應,但是需要考慮到“Alpha sticking”的效應。μ子在其衰變周期以內有可能會粘附在產生的He-4上,初始粘附概率為0.9%,考慮到其reactivation,最終粘附幾率會在0.6%左右。在Alpha sticking效應的加持下,每個μ子最高可以催化2000個聚變反應。
He-3反應中產生質子的反應主要有:
上面反應都會產出攜帶0,1,2個負μ子的He-4。因為系統中有恒定μ子流入射,所以區域內那些攜帶μ子少于2個的He-4會更多的吸附μ子。
這種方法的一個優點是最終的alpha-sticking效應會趨向于0,因為存在相鄰原子之間的μ子飽和。在反應區域,He-4也會與相鄰的He-3和He-4反應,是參與催化的μ子碰撞后脫離。
作者設計的一種純He-3燃料核聚變的試驗裝置:
He-3燃料通過泵不斷進入反應區域,發生聚變反應,同時釋放質子,產生He-4。部分反應產生的質子被送回到加速器和storage ring用來生產π介子,初級和次級π介子在磁瓶中產生。在獲得高強度和低能量的μ子束流后,通過錐形管引導到帶電錐形毛細管中。
部分不需要參與π介子生產的質子會引導通過下游安裝有能量轉換器的TWDEC,從而直接轉化成電能。產生的電能一部分用于加速器,剩余的電量則為該設備凈收益。
給純氦3聚變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參考文獻:
Cooroo Egan,A modified approach to muon-catalyzed fusion, employing helium-3 as fuel.?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B,287 (2012) 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