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之后,我只想說:有些事是會自食惡果的。孩子的天真如同純白的牛奶,與壞人相交,是惡的黑最真實的表現。
? 他的父親犯下的錯降臨到孩子身上,雖然有些戲劇化,不過這也是那個父親極力維持自己在孩子心里的美好形象而創(chuàng)造的完美童話,而不告訴他真相的報復吧。這樣的作假正說明了他的在意。
? 當他知道孩子進入猶太訓練營時不顧一切地在雨里狂奔尋找,嘶啞喉嚨大叫男孩的名字。那張冰冷的臉因痛苦而扭曲變形,甚至殺人如麻的他竟落下了眼淚。最惡的人,最狠的報復。所謂因果報應,就是這樣吧。
? 最讓我深痛的是那個男孩的母親,在雨里尋找孩子,不顧跌倒,最后在猶太的圍電網看到他的衣服時的,完全不顧雨水、形象在地上抓住孩子的衣服,臉上的淚水嘩嘩流,聲音嘶啞地喊著孩子的名字。這一幕,母親對孩子深深地愛,也正是這種單純的母愛,愛到骨子里的感情,讓我們對無辜的孩子更加悲憫。
? ? ? ? 讓我難以忘記的是男孩將餅干給納粹的那個孩子吃,然后被發(fā)現,他卻低下頭,偷瞄那個嚴肅的士兵,然后指著納粹男孩說是他自己拿的。一個小孩子,本不該撒謊,本是最真誠的人,卻因害怕那里的人而這樣做了。或許這才是最真誠的吧,是真正害怕那些人。
? 這部影片以童趣無知的男孩的離去為最終的結果。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悲傷,以及惋惜。只因為我們是成人,我們能看到孩子不能看到的那些邪惡,可是孩子是單純的,他甚至把猶太人身上穿的獄服當成條紋睡衣,這種上帝視角是讓觀眾知其發(fā)展,而更加深重地感知到孩子無知地進入地獄的傷悲,另外對于孩子而言他是無辜的,甚至在最后的時刻他還在沒有悲傷的在那個黑屋子里無所畏懼,對官兵讓他們脫下衣服當成是淋浴,所謂旁觀者清,作為第三視角把什么都看的很清楚的成人們,無疑加深了觀者的悲傷。
?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孩子。在那個營地里有數不清的孩子,就這樣死去,離開這個世界。他們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如此?
? 故事的最后并沒有直接寫出,男孩死了,他的父親,母親最后如何。這是留白的效果,可以說有多種結局。不過我覺得讓觀者自己發(fā)揮或許更好。
? 這部劇首先將孩子的天真活潑帶給觀眾,先發(fā)制人,既為孩子后來將納粹中的孩子的獄服當成條紋睡衣,又為后來孩子誤入納粹以致死去,給觀眾帶來極度悲傷的感覺。
? ? 想必 劇中的善惡美丑觀眾自有看法。我們就像知道真相的人,看著小男孩在謊言中得到安慰而感到心疼,看到男孩的母親為了孩子有較好的成長環(huán)境而心憂的感傷,看著那個父親精心編造的謊言一點點將孩子吞噬,我們會流淚。看到納粹人在劇中受到殘害我們會同情,會感到心里有千斤重量吧。
? 一個電影好不好看,要問觀眾,要看這部劇在他們心里有沒有留下痕跡。我只知道,我很心痛,就這樣,就只這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