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昨天還是順理成章的事到了今天可能就已經變得荒唐了,信息的變化就有這么大的威力,而我們置身于這股信息洪流中又該怎樣去獲取更多且最新的消息呢?此時速讀便可成為我們一種很好的選擇,要明白我們每個人花費在讀書這件事上的時間其實是很有限的,所以培養速讀的能力去用短的時間獲取優質的知識,則顯得尤為重要。
? ? ? 而齊藤氏系統的速讀法是作者結合很多種類的速讀法進行了優化組合出來的,而且實用性強,那我們又該怎樣去踐行這種速讀法,去成為閱讀中的王者呢? ? ?
? ? ? ?
? ? ? ?首先我們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變我們原有的觀念,丟掉非精讀不可的想法,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與讀書這一行為相比更重要的是吸收知識,獲取信息。然后才是真正的去感受速讀法的魅力之處。
? ? ? ?每一本書都有它自己的結構和內容,就像我們人一樣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世界獨一無二。當我們拿到一本書時,我們可以先看看它到底長啥樣,可以從它的外包裝,包括書名、封面、護封等到它里面作者的簡介、前言、后記,這樣可以讓我們對書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就是過一遍目錄,再帶著洞悉作者的意圖去通覽標題和圖表,將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可以做上標記到時候可以倒回來看。然而這部分對書的預覽只需花上五分鐘有個初印象即可。
? ? ? 接下來就是需要我們去了解它,花五分鐘去瀏覽這本書的所有書頁。先用兩秒掃一遍全書,這是屬于有意探索的讀法,再看一下所有書頁的大體(每頁大約還是兩分鐘),找出關鍵詞以及預覽時落下的重點。我們通過這個步驟可以在初印象上再次加深我們對它的思考和感悟。
? ? ? ?最后我們就是需要花二十分鐘跳讀,主要就是去讀那些自己能夠理解并且能夠接受信息的部分,有價值的地方細讀,無價值的地方跳讀。其實,這部分也是對前兩個階段的重點內容進行深入了解的過程,在這過程里我們可以確認自己得到了什么,可以用PDCA(分別是計劃、實踐、檢查、執行)去參照,以此更好的發現缺陷并且可以讓其得到及時的修正,這也是讓我們更好進步的一種方法。
? ? ? ?當我們對這個王者速讀法有了基本的學習后,接下來我們就得根據不同的目的去靈活運用速讀法,要知道再好的知識如果得不到實踐,那它永遠也展現不出它原有的價值。就讀專業書而言,作者告訴我們重要的是分清讀和學的東西,而這一點我在這次的備考中便深有體會,一本書如果你再用之前的讀書方式讀,你會發現所有地方都是重點,你想全部啃完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且時間也是不允許的,所以只能把精力集中在所需要的信息上,像作者說的找到焦點控制在25%,其實也就是去利用“二八法則”,對于這一點在“一周成為速讀專家”也是有體現的。而對于其他類書籍的閱讀、短時間精通多個領域、對日積月累堆下的書籍的整理以及網頁、郵件、報紙的速讀方法也各不相同了,它需要我們自己去多感受、多思考還有不斷實踐摸索將其靈活運用。
? ? ? ?
? ? ? ?好的方法加上靈活的運用就夠了嗎?然而,并不是,想要成為閱讀中的王者,我們還需要有好的習慣和將知識的變現能力。而我會習慣把最近想去讀的書整理出四五本放在我的小書桌上,以便我能夠讀完一本不需在糾結接下來讀什么書上花費多余的時間,而正在讀的書一般都會在我的枕頭旁,因為我喜歡清晨與書相伴的寧靜。而作者在書里分享的習慣也是非常值得借鑒的,嘗試把我們的書架擺滿書,每天朝它看一眼,把自己的目標(主題)書籍和頻繁翻閱、引用的書籍放在隨手就能夠到的地方,方便隨時閱讀,用這樣的方式讓我們的大腦不斷接受刺激,讓知識復蘇,我們不僅可以溫故而知新,還可以讓以前被擱置的不成熟的想法再次跳出來。所以說這樣的習慣也是絕對值得學習并擁有的。而說到知識的變現則就離不開輸出,只有學會輸出,才能讓自己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增加知識的厚度并運用成為書的主人、閱讀中的王者。而輸出的方式就很多,利用網絡可以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簡書等平臺上盡情表達你的想法或是其他方式。
? ? ? ? 閱讀本就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能再成為閱讀世界里的王者,獲取更多知識,不更是兩全其美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