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木土
十六年前,兩聲槍響撕裂了這座僅有30萬人口的小縣城。
聞喜縣本來不叫聞喜,這是漢武帝給起的名字。漢武帝出巡,剛過了黃河沒多遠就聽說南邊平定了百越,大喜過望,給這片土地起了個新名字叫聞喜。
聞喜倒也對得起這個名字,漢朝以來,這里出過59位宰相、59位將軍。喜事兒就沒斷過。不過,這里的好運氣終于在2003年用光了。
1月22日,臘月二十,還差十天過年,小縣城里已經開始張燈結彩。如果不出意外,聞喜縣的頭號企業海鑫鋼鐵將在正月初八搬進新建的海鑫大廈。可就在這天中午,海鑫的老辦公樓里響了兩聲槍響——董事長李海倉雙目圓瞪,倒在血泊中,刺殺者馮引亮飲彈自盡,被彈片掃掉了半拉腦袋。
2003年1月22日,李海倉在自己的辦公室里遭槍殺身亡。身為中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位列《福布斯》2002年中國富豪第27位的李海倉的死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讓人更為震驚的是,槍殺李海倉的兇手竟是昔日與其親如兄弟的好友馮引亮。兩人之間究竟有何“恩怨情仇”,才導致了這起悲劇的發生呢?
鋼鐵大亨李海倉遇害真相及其子李兆會由富二代到老賴的不歸路
人們在為一位杰出企業家的逝去惋惜的同時,也在議論和思索:馮引亮與李海倉同為稱譽一方的知名企業家,既是鄉鄰又是朋友,啥話都好說,如果理智一些,結果又何至于此呢?
親如兄弟富貴勿忘
馮引亮和李海倉同屬山西聞喜縣東鎮人,馮引亮住南街村,李海倉住川口村,兩家相距不遠,小時候他們結伴玩耍,關系非常好。馮引亮1955年5月出生,比李海倉大半歲,長得高大結實,當李海倉與別的孩子發生矛盾時,馮引亮就成了李海倉的保護神。李海倉有好吃的東西也和馮引亮分享。
1961年自然災害,由于家貧,父母遂將馮引亮送給絳縣沒有孩子的姨媽撫養。絳縣離聞喜很遠,回家不容易,6歲的馮引亮常年見不到親生父母,個性逐漸變得敏感而內向。
1973年,18歲的馮引亮終于又回到家鄉,兩年后,馮引亮當上了南街村生產隊隊長,李海倉則進了川口村肥皂廠。后來,他們各自都組建了家庭,但逢年過節有你來我往。
1985年,南街村造紙廠公開招集承包人,30歲的馮引亮得到好友李海倉的支持后,毅然辭去生產隊長的職務,承包了村造紙廠。用麥秸造紙成本低、利潤高,馮引亮狠賺了一把。三年承包期滿,他又承包下了鎮造紙廠。兩個造紙廠成就了馮引亮,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馮引亮已成為晉南少有的百萬富翁。1994年,馮引亮一鼓作氣長期租下村里20畝土地,投資100余萬元建起了自己的舒凌造紙廠;幾乎同時,馮家一幢耗資40余萬元,占地一畝多的兩層豪宅也拔地而起。馮引亮成了聞喜縣一顆耀眼的企業明星。
馮引亮的事業欣欣向榮,聞喜縣東鎮的另一匹“黑馬”李海倉也悄然崛起:李海倉1975年開始接觸企業,1977年當上肥皂廠廠長,1981年出任東鎮川口村經銷部經理。后來,他主動放棄工作,前往山西晉中、晉北等地學習煉焦炭的技術。1987年,李海倉決定憑借所學自辦工廠,但資金成了問題。
關鍵時刻,馮引亮幫了好友大忙。據李海倉表嫂及在海鑫集團工作過的一位老同志稱,當時,馮引亮借了一大筆錢給了李海倉。靠著馮引亮等朋友的支持,李海倉當年共籌集40萬元資金,建起了聞喜縣聯合焦化廠、三鐵焦化廠。李海倉覺得企業只有技術先進才有競爭力,于是他的廠子一上馬,就采用了最先進的焦化技術。后來,他又辦起了鐵廠,以消化自己生產的焦炭;再辦鋼廠,消化自己生產的鐵;又辦軋鋼廠,把鋼就地轉化為鋼材,使產品在終端實現效益最大化。
自1987年開始,李海倉的企業,以一年建一個廠的速度迅速崛起。在其精心運作下,1993年海鑫鋼鐵集團應運而生,很快躋身全國鋼鐵企業20強。
私欲膨脹由疑生恨
就在李海倉的財富以幾何級數不斷翻番的時候,馮引亮的事業卻一步步走向低谷。讓人悲嘆的是,馮引亮并未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卻因為一點點小事,便把一切都歸罪于好友李海倉。
1994年初,馮引亮因為自己造紙廠的用電問題一直不好解決,于是找到李海倉商量:“咱倆的廠子離得不遠,你能不能讓我在你這里接一股電線,我裝個電表,用電多少,按表交費。”好友相求,李海倉哪有不幫的道理?他馬上安排人員配合馮引亮接電,后來發生的事李海倉就不知情了。原來,馮引亮從李海倉的鋼鐵廠接好電線電表后,竟偷偷做了一個手腳。有一段時間,李海倉廠子里的電工發現,隔壁的機器日夜轟鳴,電表卻絲毫不轉。連續觀察好幾天后,電工沒向李海倉匯報便掐斷了造紙廠用電。在這起偷電事件后,馮引亮不好意思再找李海倉,但心中卻存下芥蒂,認為李海倉小氣,不夠朋友。
1994年深秋,一場聲勢浩大的稅務聯合大檢查在山西省自上而下拉開帷幕,馮引亮偷稅漏稅,金額高達24萬!檢察機關將馮引亮偷稅情況交地區稅務部門審定,這一審,就是近兩年。1996年,馮引亮被認定偷漏稅款額不足10萬元,不構成刑事犯罪,但須如數補齊偷漏稅款并罰款。此時,馮引亮考慮到李海倉已是聞喜縣政協副主席,于是馬上打通李海倉的電話,讓他幫忙。當時李海倉正忙,就讓他把事情原委告訴辦公室,待辦公室匯報后再作處理。馮引亮卻認為李海倉是在自己面前拿架子讓他難堪,于是一咬牙補交了稅款及罰款。李海倉過后便忘了此事,但馮引亮由此認為李海倉已忘記了往日情誼。
不久,馮引亮就把家里的造紙廠交給他人經營,自己去絳縣承包了另一家造紙廠。這一回的30萬元幾乎血本無歸。幾乎同時,另一方面的壞消息也傳來了,山西省為加大環保力度,決定關停污染極其嚴重的一些造紙廠,舒凌造紙廠也在黑名單上……
為了保留這份對自己來說至關重要的產業,馮引亮強忍不滿,又一次懇求李海倉利用自己在縣里的影響,出面讓政府對自己的廠子網開一面。但李海倉沒有出面,反而勸馮引亮服從大局,另尋生財之道。馮引亮徹底失望了,他認為李海倉真是自私,只想一個人在家鄉父老面前出風頭,于是對其怨恨又深了一層。
面對李海倉發展迅猛的海鑫集團,心高氣傲的馮引亮自感難以匹敵,但卻不愿就此服輸。這時,太原的證券市場吸引了馮引亮的目光,他決定進入。為了做個專業股民,他花80萬元在太原佳地花園買下一套小別墅,買回一臺電腦,專供炒股使用。一切準備停當,馮引亮還把情人谷玲(化名)接到太原同住。然而,風云變幻的股市讓他再次慘敗。
2000年,馮引亮帶著谷玲,遠走甘肅永昌縣。一年后,他又承包到一個造紙廠!可是盲目的商業投入行為再次將他推到事業的最低谷———甘肅的造紙廠經營不到一年就得到環保不達標勒令整改防污的通知,馮引亮算了一筆賬,改造造紙廠現有設備,最少還得投入20多萬元,可這時的他銀行積蓄已所剩無幾。
就在馮引亮為紙廠之事焦頭爛額之時,情人谷玲發難了,讓他趕快回家與老婆離婚,否則就死在他面前,讓他的良心不得安寧。
馮引亮考慮再三,認為與妻子楊滿蘭離婚不太現實,決定給谷玲一筆錢擺平此事。但20萬很難籌集。想來想去他還是決定去找李海倉。但馮引亮沒想到,李海倉再次拒絕了其要求。馮引亮悔悟了,決定回家與妻兒團聚。
兩聲槍響兄弟情斷
2002年12月,馮引亮仍舊西裝革履,不失老板派頭地駕駛著那輛舊轎車,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令期待已久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喜出望外。他決定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向李海倉要一筆錢。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紙廠的地皮。
12月底的一天,馮引亮以支持海鑫集團發展為借口,向李海倉提出自己愿以180萬元轉讓紙廠地皮。對方的反應卻非常冷淡。原來這幾年海鑫集團已通過其他渠道獲得了一大片土地,更重要的還是馮引亮要價太高,按當地價格買下區區20畝土地100萬元足夠。于是他拒絕了馮引亮的要求。馮引亮破口大罵李海倉為富不仁。李海倉怕鬧下去影響不好,于是讓馮引亮過了元旦再談。
2003年元旦,馮引亮得知李海倉已從北京回來的消息后,他開始不停地給李海倉打電話,要求李海倉買下造紙廠,1月19日、20日、21日連續三天,馮引亮給李海倉打了20多個電話,每一次,電話通了,李海倉卻不接,馮引亮的怒火被點燃,他再也無法遏制自己了。
2003年1月22日上午,馮引亮對妻子楊滿蘭說:“我再找他一次,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算了!”說完背上自己的兩把槍,開著那輛黑色桑塔納就出了大門。自1993年以來馮引亮幾乎天天槍不離身。他的異常舉動并沒有引起楊滿蘭的注意。
轎車飛一般駛進海鑫公司大院,馮引亮從車上下來后,沒有拔車鑰匙,沒鎖車門,便徑直走上二樓,很順利地進了董事長辦公室。由于集團上下都知道李、馮兩人是朋友,因此都沒有想到要去提防什么……
據當時在辦公室外間的服務員回憶,當時她聽到里面突然傳來“砰”的一聲響,以為是董事長在摔茶杯,正要推門進去時,里面又是“砰”的一聲,她感覺出事了,于是飛快地跑去叫秘書,等他們回來推門一看,李、馮兩人都已經躺在血泊之中……
當日上午,聞喜警方即介入此案展開調查。下午5點左右,山西省公安廳副廳長燕和平帶領刑偵、刑技人員趕到現場,偵破工作展開。隨后,公安部相關領導也抵達聞喜督戰。慘案現場的那支雙管獵槍是經過改造而成,槍管和槍柄都被鋸短了,膛內有兩枚彈殼,槍上留有馮引亮一人指紋,在馮引亮身上警方又找到一支由發令槍改造而成的手槍和3發子彈。由此警方判定,馮引亮到海鑫公司之前,早已做好了充足的思想準備,要與李海倉同歸于盡。警方分析,馮引亮是在與李海倉的再一次商談賣地失敗之后,惱羞成怒,掏槍擊中李海倉,然后自殺的。
悲劇過后發人深省
人們在為一位杰出企業家的逝去惋惜的同時,也在議論和思索:馮引亮與李海倉同為稱譽一方的知名企業家,既是鄉鄰又是朋友,舊友相逢,啥話都好說,如果理智一些,結果又何至于此呢?
此時,在南街村,馮引亮家人也正懷著巨大的悲痛,將馮引亮的尸體用棺木收殮后安葬。記者問他們有什么要說的,馮妻說:“他的脾氣太急躁了,為了一個廠房而同歸于盡太不值得。現在不管人們怎樣評價馮引亮,我們都認了,只求活著的人,能夠汲取教訓,過上安寧的日子。”據了解,事發前馮引亮的家產仍有百萬元之巨,居有聞喜兩處豪宅、太原一棟別墅,行有桑塔納。如果他能以一個普通人的心態看待自己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起伏以及李海倉的升遷,槍殺李海倉事件也許不會發生。
即便是,一個鋼鐵帝國倒下,一個資本帝國崛起,也挺好。可惜,現實的故事不是這個套路。
少帥
1928年6月4日凌晨,“東北王”張作霖遭遇“皇姑屯事件”,重傷不治身亡。13天后,28歲的張學良從關內啟程回奉天,繼承東北軍帥位。
這是中學生都要背誦的一段歷史。也包括山西聞喜人李兆會。
2003年1月的某天,在澳州留學主攻企業管理學的李兆會,接到母親來電:“奶奶病了,馬上回來一趟。”
放下電話后,李兆會從一個澳洲的阿姨口中預感到父親出事,旋即回國,在香港轉機時,從香港《華商報》頭版頭條瞥見一條觸目驚心的新聞,但見頭版頭條位置一個大標題“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李海倉被歹徒打死”!
父親被害,英年早逝,李兆會大腦瞬間一片空白,淚如泉涌。
空姐見其神色有異,過來關切詢問,他把報紙默默折起,擦干眼淚,說“沒事,給我一杯咖啡。”
這個日后被臨危受命執掌家族企業的年輕“少主”,在面臨人生中第一個巨大打擊之時,便展現了他超強的理性與克制力。
將內心如潮的洶涌激湃和恐懼擔憂,硬生生地擠成了一絲云淡風輕。
2003年1月22日,“鋼鐵王”李海倉在自己的辦公室里遭槍殺身亡。他的身份還有中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福布斯》2002年中國第27位富豪,山西海鑫鋼鐵董事長。28天后,22歲的李兆會繼任海鑫鋼鐵董事長。
傳奇里有一樣的開始。
李兆會是海鑫集團創始人李海倉之子,出生于1981年,是典型的80后豪門富二代,銜著金湯匙出生的天之驕子。
其父李海倉曾被譽為“山西鋼鐵大王”,1987年白手起家創立焦化廠,后成立海鑫鋼鐵,十余年后發展成為山西省第二大鋼鐵企業及最大的民營公司,在200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以1.95億美元列第27位。
海鑫鋼鐵是李兆會的父親李海倉一手創辦的。靠四十萬借款起家,李海倉把一個煉焦廠發展成一個鋼鐵集團。截止李海倉遇害,海鑫鋼鐵都在飛速發展,李海倉以每年一個分廠的速度擴張,成為山西最大的民營企業,全國第二大民營鋼企。海鑫鋼鐵所在的聞喜縣縣委書記董鵬翔曾在干部會議上說:“你們每天的3個饅頭,有兩個就是李海倉給的。”
《中國企業家》2003年的一個報道中提到一個細節:很多人都證實過,很多次海鑫歷盡艱辛完成一件大事,李海倉都會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
李兆會后來從飯店服務員手里得到一張紙條,紙條上李海倉寫滿了自己的辛苦。他生前曾說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搞企業,不希望他們像自己一樣累。
李海倉家中兄弟共6人,無姊妹。大哥李天倉是與他一起創業的四元老之一,曾經擔任集團總經理,后退出。二哥是公司的大助理,主管海鑫的鐵路運輸和倉庫,也屬于公司的高級管理干部。老四最早給李海倉開車,后被提升為公司副總,負責公司紀檢處的工作。五弟李天虎是李家的另一個大學畢業生,畢業于華北電力學院,曾分配到電力局,1993年3月辭職進了海鑫,當了集團總經理。六弟李文杰,在國內讀完大學后,去澳洲攻讀市場營銷專業,歸國后回公司管銷售。
李海倉沒有留下遺囑。
爺爺主導了繼承事宜。李兆會的爺爺當時任縣政協主席。在最后一次監事會上。爺爺表態,子承父業。
22歲的李兆會并不太愿意擔起這么大個商業帝國。父親留下的是占地3.6平方公里,下設三鐵焦化廠、海鑫鋼鐵有限公司、海鑫投資有限公司、海鑫軋鋼有限公司、海鑫國際鋼鐵有限公司、海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海鑫鑫公水泥有限公司等七個獨立法人企業,共有14個分廠的商業帝國。
爺爺說了算。爺爺在家族里有絕對的權威。他做過大隊書記,帶領村子脫貧,直到李海倉去世,他還經營著一家一年有上千萬利潤的工廠。
李兆會曾在接班時說,“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里。”“現在財富對我來說是種壓力,我明白海鑫有9000多人等我開飯,我一個決策失誤,會砸掉許多人飯碗。這個壓力對我太大了。”
這之前,他對父親提到自己喜歡車,父親說他回國后可以辦個汽車制造廠。
繼位后,有記者采訪李兆會,22歲的他年輕氣盛,措不及防,盯著記者,反問,“你處在我這個位置該怎么想?”
皇姑屯事件后,張學良13天后才回到奉天,他的侄子后來回憶,“他從一個公子變成了一個大人。他心里有掙扎,家人都能感覺出來。”
成王
一鼓作氣,也或許是悲痛的力量。上位前兩年,李兆會還把海鑫弄得不錯。
據說,最開始他很努力,馬不停蹄地出差,狂補鋼鐵知識,并且很快懂得了董事長的職責,“30%的時間站在決策者位置做決定,剩下70%時間會會朋友見見官員。”
2003年,海鑫鋼鐵資產總值達到50億元,超過了父親留下時的40億元。2004年,海鑫鋼鐵資產總值達到70多億元,成為當年中國民企中的第一納稅大戶。
狀態保持了兩年,李兆會的注意力轉變了。
2004年—2007年,李兆會在資本市場聲名鵲起。他實驗的第一單是民生銀行。
2004年11月,海鑫旗下的山西海鑫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5.9億元的價格,受讓中色股份所持民生銀行1.6億股,并在2007年上半年的牛市高點拋售。
投資讓李兆會有了成就感和區別于父親的地位。這一年,李兆會被推上了當年胡潤百富榜第78位,財富150億,成為最年輕的山西首富。
他在財富上取得了和父親一樣的地位:山西首富。但是財富數額遠大于父親留給自己的。
鋼鐵大亨李海倉遇害真相及其子李兆會由富二代到老賴的不歸路
在這之后,李兆會在資本市場頻頻出手。
《新財富》搜集了李兆會十幾年里所有資本市場的戰績后發現:
“過去近十年間,李兆會不僅大舉殺入民生銀行(600016)、興業證券(601377)、光大銀行(601818)、山西證券(002500)等股票,入股民生人壽、銀華基金等金融機構,還在二級市場小試牛刀,涉足新能泰山(000720)、萬向德農(600371)、益民集團(600824)等股票的買賣。而僅民生銀行(600016)、興業證券(601377)兩項股權投資,其獲利就在30億元以上。加總來看,其股權投資至今仍有超過40億元浮盈。
民生銀行、興業證券兩項股權投資,獲利就在30億元以上。其中李兆會在民生銀行一只股票上,成本僅為6.1億元,套現金額約32.13億元,浮盈在26億元。
李兆會有投資失敗的案例。在中國鋁業、中化國際、太鋼不銹三者身上最極端的虧損總額應該不超過2.4億元。不過總體而言,其在二級市場上的數次交易盈虧相當,無甚亮點。”
如果,故事就這樣結束,也挺好的。一個父親留下的版圖,一個自己開辟的版圖。
1928年12月,少帥張學良“改旗易幟”,做了第一件和父親版圖下不一樣的事情,將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換成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這意味著,父親曾經在北京建立的安國軍政府沒了,父親留給他的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的稱號也沒了。不過,少帥獲得了當時中華民國最高的禮遇。這是屬于他的,不是父親“東北王”張作霖的。
但是,故事遠沒有結束。
李兆會瘋狂投資的十年,也是鋼鐵行業走完輝煌的十年。
鋼鐵大亨李海倉遇害真相及其子李兆會由富二代到老賴的不歸路
行業產能過剩,加上2009年開始的鋼鐵行業國進民退,民營鋼企的日子都不好過。即便是最會算賬的民營鋼企老將杜雙華也險些在2009年的風潮里失去了日鋼的控制權,同時,企業利潤逐年降低。
有數據統計,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率從2004年的8.39%下降到2013年的0.48%,與此同時,全行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則從48.27%上升到如今的65.94%。
李兆會應付海鑫鋼鐵的狀況也一團糟。
管理上,一片混亂。李兆會趕走了叔叔李天虎,也趕走了創業元老辛存海。請來小叔叔李文杰。李文杰2009年曾經豪言,2009年海鑫將營業額暴增300億。后來不了了之。后來,他又把企業交給妹妹李兆霞。但是妹妹在上海結婚生活,很少露面企業。海鑫面臨無主狀態。
資金上,被撕開口子。2014年,一筆30億元的逾期貸款未能及時歸還,海鑫鋼鐵六座高爐齊齊熄火。接下來,債主上門,銀行抽貸,被撕裂的口子越來越大。
2014年6月,海鑫鋼鐵向當地政府遞交了破產重整的預案。重組后,原始股東權益全部喪失。第二年,建龍鋼鐵并購海鑫鋼鐵100%股份。
至此,李海倉留下的鋼鐵帝國在李兆會手里清零。
他,成了“敗家子”。
清零?
敗家子的形象被定格。寸頭,肥膩,黝黑的臉。
故事里開始出現女人,是女演員。
鋼鐵大亨李海倉遇害真相及其子李兆會由富二代到老賴的不歸路
李兆會迎娶車曉
2014年,李兆會和原配——女演員車曉離婚,據說車曉分得3億元分手費。同年,他又娶了一個女演員,靠少版《紅樓夢》出道的程媛媛,瓜子臉,尖下巴,俗稱的網紅錐子臉。為了博得程媛媛開心,他扔了幾千萬投一個電影,《黃金大劫案》,紅樓夢和《黃金大劫案》是程媛媛到目前為止能拿得出手的僅有的兩部作品。
離婚、破產,2014年開始,看上去除了女人,他已經一無所有。
2017年12月,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限制李兆會出境。他又被人記起。
事情的起因是,李兆會妹妹李兆霞旗下的海博鑫惠(上海海博鑫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向銀行貸款2億元。使用期限:2013年1月10日——2014年1月9日;美錦集團(美錦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李兆會及其他兩家山西公司為其做擔保。
后來海博鑫惠面臨重大經營風險,美錦集團于2014年9月24日代海博鑫惠償還本金2億元及利息,但海博鑫惠和李兆會未承擔擔保責任,因此,美錦集團起訴海博鑫惠及李兆會,索要代償款,但李兆會并未進行償還,為此,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限制李兆會出境。
山西建龍發布的數據,公司2017年上半年已實現利潤總額4.26億元。建龍鋼鐵的辦公樓上還立著海鑫鋼鐵的名字。不過,這一切都跟李兆會沒有關系了。
西安事變后,蔣介石軟禁了張學良。父親留給他的東北軍跟他沒有實質關系了。后來,大陸出了一本《千古功臣張學良》,說他民族大義,這是主流輿論對張學良的評價。臺灣方面則將張學良看做“亂臣賊子”。如果張作霖活著,不知道如何評價。
外界已經聯系不上李兆會了。據說,他常年在北京辦公。囚禁,是張學良的結局。李兆會選擇了自我隱居,媒體報道,法院查實,李兆會名下已經沒有可以凍結和處理的資產了。前不久,李兆會名下在北京的兩處豪宅也被銀行收走了。
資本世界常有傳奇。不知道李兆會有沒有給自己留一手
曾經,22歲的李兆會被迫中斷在澳大利亞的留學,回國子承父業,接管當時資產規模逾40億的海鑫集團。
“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里。”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李兆會也曾給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但這位坐擁百億資產的年輕董事長怎么也不會想到,現實和自己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2003年,成為海鑫集團董事長;2014年,豪言敗破,海鑫破產;2017年,公司資不抵債,自己被限制出境;2018年,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成為老賴。
而這一切,僅僅只有15年。當年在澳洲留著朋克頭的李兆會,現在也只有37歲。
父親被殺 倉促接班
山西海鑫鋼鐵,由李兆會的父親李海倉于1987年創辦。因抓住市場機遇而迅速壯大,從一家啟動資金只有40萬元的焦化廠,擴展到了鋼鐵冶煉、鍛造等領域,此后進軍房地產,成立投資公司。
到2003年,海鑫鋼鐵已經成為山西最大的民營企業,位居全國鋼鐵企業排行榜第34位。持股90%的創始人李海倉也因此成為大名鼎鼎的山西首富。
但造化弄人,2003年1月22日,因經濟糾紛,李海倉在自己的辦公室被殺害,時年48歲。
由于生前沒有立下明確的遺囑,李海倉去世后,誰來掌管總資產40余億的海鑫鋼鐵成為重中之重。
李海倉有兄弟6人,他排行第三,除了最小的弟弟李文杰當時在海外留學,其余兄弟曾經或正在海鑫鋼鐵任職。其中,大哥李天倉是創業元老之一,但是在2002年與另一元老侯嵐云“退居二線”,另一元老辛存海時任集團副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李海倉五弟李天虎擔任集團總經理。
此外,李海倉還有一雙兒女,他遇害時,22歲的長子李兆會正在澳大利亞求學。
作為創始人,李海倉持有海鑫鋼鐵90%的絕對控股權,因此在繼承問題上,李海倉獨生子李兆會是第一接班人。同時,副董事長辛存海對外表示將輔佐李兆會“盡快成長”。
2003年2月18日,李海倉去世28天后,從澳大利亞中斷學業倉促回國的李兆會成為海鑫鋼鐵董事長。
鑒于李兆會缺乏管理經驗,當時海鑫鋼鐵還專門成立了“總調度室”,實行集體決策和集體領導。其中,副董事長辛存海、總經理李天虎均是“總調度室”成員,握有實際決策權。
此外,海鑫鋼鐵還專門設立了監事會主席、副主席兩職,分別由李兆會的爺爺李春元和母親擔任。
所有人都在為李兆會“保駕護航”。
“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里。”接班時,李兆會如此表態。
但事實上,對于在外留學,被突召回國接班的李兆會而言,接班只是家族的使命,而非本意。曾在海鑫鋼鐵工作13年的前某高管曾表示,李兆會私下里認為父親留下的海鑫鋼鐵是負擔。
登榜胡潤 宴娶明星
接班14年以來,李兆會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在網絡上流傳的少數幾張工作照中,李兆會總是單手托腮,眉頭緊鎖。
不同于澳洲留學時期,接班之后的李兆會剪掉了朋克風的齊肩長發,留起了更符商人形象的板寸。
他也一度交出了頗為亮眼的“成績單”。
2003年下半年,李兆會投資一億元建起了高爐煤氣發電廠,完成了對高爐和轉爐的改造工程。當年,海鑫總產值超過50億元,上繳利稅超10億。
2004年,海鑫總產值達到70億元,還被評為全國民企納稅第一。在2004年度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李兆會位列19,超過了父親在世時的27位。
2006-2007年間,海鑫集團響應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號召,關停了一批落后的煉鋼廠和煉鐵廠。同時,投資60億元打造了230萬噸產能的板材廠。
但隨后幾年由于鐵礦石原料價格上漲,而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導致鋼鐵成品價格下滑,海鑫無法償還債務,多次停產、停工。
2008年,李兆會通過旗下海鑫實業,以6.1億元受讓了當時的民生銀行第十大股東-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1.61億股民生銀行股權。而其所持民生銀行股份解禁期為2006年10月26日。此后,李兆會快速拋售,保守獲利26.59億元。
此后,憑借海鑫鋼鐵和海博鑫惠的平臺,李兆會開啟了自己的投資之路。
上海海博鑫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于2004年4月注冊成立。實際上,李兆會的妹妹李兆霞以3.92億的認繳金額持有該公司40%的股權,擔任董事長,擁有實際控制權。
鋼鐵大亨李海倉遇害真相及其子李兆會由富二代到老賴的不歸路
圖示 | 上海海博鑫惠國際貿易有限股權圖
他先后投資了興業證券、山西證券、光大銀行、新能泰山、萬向德農、益民集團、中化國際、太鋼不銹、日照港等,此外,李兆會還投資了銀華基金,民生人壽,上述總計獲益超過40億元。
當然,一路開啟的投資之路并非止步于此。
2005年,李兆會發起成立北京惠宇投資與和嘉投資,進入房地產領域。
北京四元橋西的比如商場是李兆會最大的一筆投資,商場集購物中心、大型商超以及比如兒童歡樂世界為一體。李兆會本人在比如商場周圍花費數千萬購置豪宅,也在北京朝陽、順義等區域購置了多套房產。
而這一切的資本運作,李兆霞也參與其中。
據可查資料顯示,雖然李兆會僅在2005年發起成立的北京惠宇投資擔任執行董事,但北京惠宇投資實由北京和嘉投資有限公司以100%的認繳金額全資持有,李兆霞持有和嘉投資99%的股權,為實際控制人。
鋼鐵大亨李海倉遇害真相及其子李兆會由富二代到老賴的不歸路
圖示|北京和嘉投資有限公司股權圖
憑借投資收益,2008年,27歲的李兆會以125億元身家成為山西首富。
事業百步走,愛情雙豐收。
2010年1月25日,李兆會迎娶影視明星車曉。婚宴大擺500桌,李兆會的老家東鎮鎮的熱鬧勝過了春節,海鑫近1萬名員工參加婚禮,不需要隨份子,每人還發500塊紅包。
至于車曉到底是怎么跟身家40億元的李兆會好上的,其身邊的人或是一頭霧水,或是三緘其口。從一位知情人士口中得知,車曉與李兆會認識是在成龍大哥的一次飯局中。成龍與李兆會是多年好友,“成龍海倉慈善基金”就是以李兆會的父親李海倉命名的,初始基金5000萬元人民幣來源于海鑫鋼鐵的捐助,在基金會運作的過程中李兆會也是出錢出力,幫了很多忙,想不到成龍竟歪打正著成了兩人的“媒人”。
追求時送千萬元禮物
據悉,李兆會對氣質清新大方的車曉一見鐘情,認識后便開始了猛烈的追求攻勢,曾送過車曉價值上千萬元的禮物,包括鉆石項鏈、名車等。不過據了解車曉的人透露,車曉并非因為這些物質的誘惑嫁給李兆會,“因為是軍人出身的關系,車曉平時穿著打扮很樸素,總是一身白襯衣牛仔褲,再套個深灰西裝,有時干脆就穿軍裝。她也不像有些明星那樣有很重的名利心,我想她愛上的應該是李兆會的人格魅力。”
車曉在采訪中也曾透露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半要成熟、儒雅、有才華,而李兆會雖然其貌不揚,但做事十分有魄力。2003年在其父親遇害后從澳大利亞輟學回國,頂住巨大壓力接管海鑫鋼鐵,年紀輕輕便領導起自己的一眾叔父長輩,將企業繼續做大做強,他本人也數次入選胡潤富豪榜“最年輕的內地富豪”。此外,還有海鑫鋼鐵的員工透露,他們的“小老板”雖然是富二代,但為人特別淳樸,懂禮貌,很有修養,沒有有錢人身上的那種銅臭味。
一朝破產 負債百億
美好與短暫這對CP,不約而同的擁抱了李兆會。
那場記憶猶新的大婚一年后,二人離婚。
又兩年后,因為資金鏈斷裂、債務危機、拖欠工人工資、煉鐵爐陸續停產等系列危機,海鑫鋼鐵在2014年3月19日全面停產。
這一切看似沒有任何征兆,但或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據多位海鑫員工證實,2007年之后,李兆會心思已離開了海鑫,轉向了資本運作,并且長期待在北京。在此期間,海鑫鋼鐵的管理也主要依靠親屬。
2004年,李天虎分得海鑫水泥廠后離開。李兆會六叔李文杰開始擔任海鑫總裁,并在2009年后淡出海鑫集團。2013年,李文杰自立門戶去陜西漢中做礦產和房地產生意。之后,在公司主管財務的妹妹李兆霞也離開了。公司管理層一度無人負責。
緊接著,海鑫進入重組階段。
2014年,11月12日,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李兆會旗下的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國際鋼鐵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國際焦化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國際線材有限公司和山西海鑫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公司的重整案。
對于這時的李兆會來說,他將要面對的,是巨額的債務。
停產后,海鑫高管曾對外宣稱,海鑫現有負債及對外擔保數字約為104.59億元,而此時的海鑫賬面資產僅為100.68億元,負債率超過100%。
但實際上,據運城市中院調查,截至2015年5月25日,總計954家債權人申報債權總額為234.09億元,確認債權143億元,待確認債權66.7億元。海鑫的真實負債遠高于其對外透露的額度。
2015年5月28日,在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集下,海鑫鋼鐵等五公司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在可容納二千余人的海鑫湖鑫島室內體育館召開。參會債權人共752家,達920人。
2015年9月10日,海鑫集團重整方案通過。
不同于父親李海倉的精明能干,善于經營政商關系,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李兆會并不怎么看的起地方政府的官員,常常難求一面。
同時,游走與京城資本圈的李兆會,更是鮮少去工廠巡視。倒是李海倉的五弟李天虎顯示出企業管理的才干。但在叔侄倆發生矛盾之后,李天虎被趕走,海鑫的局面就更加每況愈下。停工前一年,李兆會便不再信任叔叔們,開始安排妹妹李兆霞管理海鑫。
而在海鑫走下坡路期間,很多“親近”的人都在忙著為自己賺錢,也不再顧及企業的利益。
據稅務、工商等部門獲取的會計報表等資料顯示,海鑫集團涉嫌造假賬、偷逃稅款以及向關聯公司輸送利益轉移資產。
其中,“造假賬”的指控依據來自兩份山西海鑫國際線材有限公司會計報表,各項數據存在巨大差異。
以2013年4月為例,海鑫國際線材公司會計報表上的高線平均售價為每噸2934元,而其市場報價為3550元到3620元之間;會計報表上的棒材平均售價為3097元,但其市場報價(大同地區)在3550元-3580元之間。
除了內部的原因,外部環境也寒風陣陣。
2014年,鋼鐵行業就已步入寒冬;2015年依舊如此。據中鋼協統計,1月至4月,會員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下降15.76%,企業遭遇大面積虧損,甚至一些民營鋼企都難以為繼。
寒冬中的海鑫,幾無依靠。
據業內分析師稱,海鑫倒下也有銀行抽貸的原因,因為鋼鐵行業吸收資金過猛,最先開始從鋼鐵貿易商抽貸,后來又對生產商抽貸。自海鑫集團全面停產后,資金漏洞百出。海鑫債權人超過4000戶,其中就包括平安銀行南京分行、中信銀行上海分行、江蘇銀行上海分行、杭州銀行上海分行等金融機構。
留給李兆會和海鑫的路,只剩下破產一條。
累累債務 終成老賴
破產后的海鑫,留給李兆會的是巨額債務。
2015年12月18日,光大銀行寧波分行以其系寧波甬波公司的合法債權人,甬波惠海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對甬波惠海公司進行破產清算。而該案件中,李兆會曾為其提供擔保。
調解協議約定顯示,除瑞波能源公司向光大銀行寧波分行償還貸款本金1.19億元,并支付至2015年10月14日的利息、罰息、復利共計1311.77萬元,律師費300000元。而李兆會、張承、甬波惠海公司對瑞波能源公司的上述債務需要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債不單行。在2014年韓國東亞銀行與海鑫簽署的,向海鑫放款的1億元貸款合同,在2015年三季度的時候,被判李兆會償1億元借款及相應罰息。
2017年9月4日的時候,法院裁定將李兆會名下位于比如世界附近的尚家樓兩處房產,作價6753萬元,劃撥東亞銀行。
而在海博鑫惠向中國銀行浦東支行借款的9956.72萬元中,李兆會提供了擔保。法院對李兆會名下坐落于北京市順義區的房地產予以強制變現,拍賣得款1.02億元。
2017年9月30日,因與洛陽銀行靈武分行金融借款糾紛,計算下來,李兆會又需要承擔6000萬元。
2017年12月,不知身處何地的李兆會被上海法院“限制出境”。原因是與美錦能源集團追償權糾紛一案,涉案金額2.16億元,源于海鑫鋼鐵破產前的債務擔保。
除此之外,其妹李兆霞作為海博鑫惠高管,也被限制出境。李兆會被法院列為失信人。
時隔10個多月后,即2018年11月6日,李兆會又因欠款5000余萬,再次被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曾經的山西首富、花花公子李兆會,在人生的第37個年頭,繁華盡散,成了老賴。
創業者李海倉的意愿來說,還是打算讓兒子李兆會繼承公司的。起初兒子想學國際貿易,卻被阻止,而是讓之先學習市場營銷與企業管理。
很明顯,老爹是在有步驟地為企業安排著、培養接班人,可身處壯年的李海倉也沒想到48歲即撒手人寰。
更沒想到的是凝聚著其一輩子心血的公司,10年之間被兒子就葬送完畢。
其實也不能完全說公司就是被李兆會敗掉的,因為后期李兆會常年不在公司,對公司缺乏有效管制。
中層崗位都交給了李氏家族外戚,“群龍無首”,又沒有制度保證,公司腐敗叢生,再也沒了戰斗力。
李兆會年紀輕經驗不足,雖然學了企業管理,但也不過是紙上談兵。
其父親建立的關系網也沒繼承,脫離了原有的鋼鐵主業,必然在逆勢環境下輸給競爭對手。
當公司日漸艱難的時候銀行抽貸海鑫集團終于被擊垮。
世事浮沉,兇險難料。
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倒閉的企業何其多,有抽樣調查顯示,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僅3.7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更是只有2.5年;大公司的平均壽命是7到9年。
一個長在蜜罐中的孩子,突遭家難,受命于危難之際,于風雨飄搖中,力挽狂瀾之既倒,將海鑫集團強撐了十五年,簡單粗暴地對他扣一頂“敗家子”的帽子怕是有失偏頗。
22歲的年紀,換了尋常人家的孩子,大學剛剛畢業,對待一切人事都還是個未知的謎題,換了任何一個年輕人,要接掌這樣一個家業,在錯綜復雜的市場與關系間求生存,都不是一件輕巧的事。
李兆會父親李海倉生前有一個細節被很多員工證實——很多次海鑫歷盡艱辛完成一件大事,李海倉都會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更曾將自己的疲累寫在一張紙條上“我太累了”。
李海倉最大的心愿曾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搞企業,不希望他們像自己一樣累。”
只是李海倉終未能料到,自己的猝然離世,讓這畢生的心血最后還是以一種緩慢的方式在兒子的手上葬送了。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
富不過三代,清官不到頭,榮華富貴轉頭空,恰似南柯夢一場。
李兆會的前半生,始于中條山下那座小縣城中突兀的兩聲槍響,止于萬畝鋼廠悄然熄火的六座高爐。
那年,他34歲。
34歲之前,他是山西首富、鋼鐵之王、萬畝鋼廠的統治者、世紀婚禮的男主角、資本世界的最佳新秀、125億財產唯一的主人。34歲之后,他只剩下老賴這一個身份和高達24億的債款:私人飛機早已抵債;京滬高鐵上呼嘯而過的復興號,他不能坐;曾經留學多年的澳大利亞,現在更是遙不可及的天涯海角。
父親早逝,叔侄反目,家產凋敝。眼下,李兆會只能躲藏在北京某處偏僻的別墅里,枕邊人早已和他分道揚鑣。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的祖宅也只能偷偷地開車回去看一眼,畢竟里面住著他的祖父母。
在金錢面前,李兆會變成了瘋狂的賭徒,即便他已坐上父輩遺贈的鐵王座。
2018年,李兆會的霉運仍未散去。11月6日,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了一批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李兆會名列其中。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共有36個執行案件與李兆會有關。
多地法院確認,李兆會名下已無可執行財產,換言之,這位曾經的一省首富目前已身無分文。
在河兒頭村,李家的鄰居已經很久沒有見到李兆會了,一位鄰居告訴AI財經社,他已經很久沒正面見到李兆會了,只是聽說他一直在北京籌錢還債,“這兩年就偶爾傍晚能看到陌生的車子開進李家,據說是他回來看爺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你我在關注)ID:niwozaiguan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