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史海】蔚為奇觀的鵝湖山下大佛寺

鵝湖,在江南東路信州(上饒西北)鉛山縣東北。有鵝湖山,高于仞,云霧里。登頂遙望,諸峰參差連綿一線,橫亙天際,蔚為奇觀。

此山為佛山。唐大歷中(766-779),有高僧大義禪師來此,結廬卓錫峰頂。峰頂有湖,為西嶺瀑布聚“前后鍋”,水盈其中而成。傳說:東晉時有番僧在湖邊圓寂。一對白天鵝翩翩從天而降(一說:紅鵝),在湖中安家,孵小鵝數百而去。佛山因名鵝湖山。葉夢得有詩鵝王群鵝,濁世肯下游?積水近天闕,有時戲沉浮!元和十年(807),唐憲宗李純在麟德殿召見大義和尚,旨賜“慈濟禪院”。大義親植羅漢松于院前,并栽荷花于湖中。天鵝湖一變而為荷花湖。山名不變。北宋真宗成平年間(998-1003),慈濟禪院移至山下官道旁,為遠近佛事中心。景德四年(1007),真宗趙恒改“慈濟禪院”為“仁壽寺”,并賜寺產。仁壽寺,俗稱“大佛寺”,即朱、呂、陸、鵝湖會講之處。

大佛寺建筑精美,香火鼎盛。據王洪《佛殿記》:“慶歷初(1041——1048)…廣十二楹。復建修廡,合八以環之。又明年作大殿,巍乎當中。像金涂丹,洞視三戶”。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喻良有詩:“水鳥飛來一問津,璧宮珠塔更橫陳。開基古佛公遺像,直日奇峰列眾賓。芋火擁殘知永夜(283),霜鐘起遞響初晨。川涂渺渺驅塵駕,回首林泉愧野人。”可見朱呂陸會講時,大佛寺的唐磚宋瓦,宏麗壯美,仍不減當年。

大佛寺位于鵝湖山北麓,距鉛山河口鎮三十里,東北至信州(上饒)七十里,西至洪州(南昌)五百二十六里。寺前有一條官馬大路,即閩浙通道,繞松林而去。朱熹由五夫、考亭、寒泉上京,呂伯恭由婺入閩,鵝湖為必經之地。金溪青田亦離此不遠。從地理位置來看,鵝湖大佛寺為寒泉、青田、三衢之中,選此處“會講”,實是東萊先生的精心安排。

大佛寺鐘聲佛號,風光幽靜。寺院建筑群隱于十里青松之中,絕無塵囂。誠如后人詩中所寫:“十里蒼松對寺門,四圍翠滴露紛紛。“斷碑古塔寒煙里,野草閑花夕照中。”“丹巖翠壁偏宜晚,竹塢桃溪總是春。”“樹色遠涵千嶺碧,湖光倒浸數峰青”。大佛寺背倚龍山虎山象山獅山。數條瀑布自山頂奔騰而下,垂練瀉玉,帶來一股寒氣。寺的周圍有小池,荷葉田田,芙菜婷婷。后有連片翠竹,鳳尾森森,如人南海普陀山。近處有名勝章巖、石井。“章巖”在河口鎮北三里,巖石如璋似玉,高九米,寬十四米,深十米。洞頂有圓形潔白晶體,形狀如月,名天鏡。永平北四里有“石井”,占地一百平方米。石井的石雕錯鏤,天然生成,如朵朵蓮花倒掛,精美有序,令人嘆為觀止。井水純為地泉,深不見底,四季不溢不竭,甘冷罕有,沁人心脾。俗稱仙泉。

朱熹常游此,并有詩:“一陰風萬斛泉,新秋賞此弄清;人湛碧深無底,只恐潛通小有。”……看來,鵝湖大佛確是世外,在此處效蘭亭之集,雖無曲水流觴,卻可坐以論道。在民族激化,道德淪喪危機的南宋,“鵝湖會講”是一次文化盛會,其震力超出時空,將以無限魅力載中國哲學史。真所謂:“末世不須悲陷國扶猶漢家風。”

由于朱、日、陸各為學、婺學、贛學(又稱:金溪之學、撫學)的領物,“鵝湖之會”一揭幕就聲勢浩大。

此次“會講”,得到朝延命官的重視。臨川太守趙景明,信州守詹儀之親自與會,并給予“會講”以物資、銀兩之助。大佛寺則負責膳宿及“會講”后勤。

可惜“會講”沒有留下文字記錄。據殘留的各種史料研究,可以窺見與會人員均為當時名士縉,人數之多,議論之豐,影響之大,實為罕見。正如明代鄭以偉在《游鵝湖及諸洞記》寫道:“……會有百人。云霧里,一何盛也。”

參加“講會”的百人名單,無可查考。有文字可稽的不足三十人。

一、朱熹方面有:詹儀之、何叔京、連嵩卿、蔡季通、徐守臣、劉靜之、蔡元定、范念德、張公庠、徐昭然、陳文蔚、余大雅、余大猷等。

二、呂祖謙方面有:趙景明、趙景昭、潘叔昌、范伯崇、張元善等。

三、陸九淵方面有:陸九齡、朱桴、朱泰卿、鄒斌、傅一飛等。

除不可考者,其中有史可查的其人其事,紹介如下:詹儀之字體仁,浙江遂安人。宋紹興進士。《中國人名大辭典)載:詹儀之……淳熙中知信州。時朱熹、呂祖謙在鵝湖論學,儀之往復。問辨無虛日。后帥廣東。

趙景明,名熠。號拙齋。開封人。曾從學于呂祖謙。“鵝湖之會”期間,為臨川太守,應邀赴會,并約趙景昭、劉靜之同往。與九淵、朱均友善。

趙景昭,名焯。景明胞兄,與陸九淵同科進士。后在臨安時,

與九淵相款,有意于學。九淵稱:“景昭極賢”。

劉靜之,字子澄,號靜春。江西清江縣人。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鵝湖之會”期間任宜黃縣令。劉先欲“博學宏詞”,后與朱熹相識后,盡廢前學,致力理學研究,兩人成為密友。

蔡元定,字季通,福建建陽人,登西山絕頂結廬,忍饑讀書,學者尊稱“西山先生”。從朱熹游,甚洽。淳熙二年夏與朱呂游武夷后赴“鵝湖之會”。

何叔京,名鎬,字叔京。福建邵武臺溪人,尊稱“臺溪先生”。朱熹之友。曾任泉州安溪主簿,江南西路安撫司書,汀洲上杭縣丞、從政郎,譚洲善化縣令等。此次游武夷山后赴“鵝湖之會”。

潘叔昌,名景愈,字叔昌。浙江金華人。曾為太學解魁。呂祖謙之友,游武夷山后赴“鵝湖之會”。

范念德,字伯崇,福建建陽人。與朱熹有世交,且從學朱熹,歷任主簿、錄參、帥機、縣令等職。此次游武夷出閩赴會。

張公庫字元善。進士。著《泗州集)。此次游武夷后赴會。

朱桴,字濟道。江西金溪人,從學陸九淵。年長,卻對先生敬重,贊揚槐堂之教“深切著明”,此次與陸氏兄弟一同赴鉛山,參加“鵝湖之會”。

朱泰卿,字亨道。朱濟道胞弟。為陸門弟子中的佼佼者。此次與陸氏兄弟共赴“鵝湖之會”。

鄒斌,字雋父,又名俊甫、倩父。喜藏書,書齋曰南堂,人稱南堂先生。江西臨川人。進士,授德安司戶。一日見陸九淵,所學皆契合。此次應邀與陸氏兄弟一同赴會。

傅一飛,字伯齊,鉛山人。《鉛山縣志載:“好古學,游學陸氏門。嘗晤朱子、呂東萊諸先生于鵝湖僧舍。惜不得壽,賚志沒。”(卷十五)

又有上饒、鉛山一些莘莘學子與會。他們得知理學泰斗朱熹浙中學者呂祖謙、臨川槐堂的“金溪二陸”來鵝湖會講,實為儒林盛事。“會講”在家門口舉行,他們因而來聽講參議,拜師會友,一睹理壇新秀豐彩。如:徐昭然(子融)、陳文蔚(才卿)、余大雅(方叔)余大猷(正叔)等等。宜黃一位窮書生劉迂,求道心切,也跟著縣令劉子澄一同來鵝湖與會聽講。

南宋淳熙二年(1175)五月底、六月初,上述參與“鵝湖之會”人員云集,從閩浙贛三路人信州鉛山,到達鵝湖山下的大佛寺。

四十六歲的朱熹、三十九歲的呂祖謙等從寒泉出閩,在武夷山游覽九曲風光,并在五曲的響石巖留題。五月底到達佛寺。三十七歲的陸九淵與陸九齡、春弟、朱桴、朱泰卿、鄒斌、傅一飛等在五月底也由水路上岸,從鉛山的石溪步行到鵝湖山。

六月上旬,大佛寺燈火輝煌。寬敞的方丈里高朋滿座,群彥咸集。中堂排著六張錦椅。依次坐著詹儀之、呂伯恭、朱熹、陸九齡、陸九淵、趙景明。呂伯恭宣布:鵝湖會講開始。接著問:“子壽兄弟,別后有何新功?”

子壽遞上自己的新著(注284),拱手道:“今日幸會,共探大道。陸某兄弟慚愧無有新功。只有近作蕪詩一首,請元晦、伯恭先生及與會諸公不吝賜教。”說罷,站立起來,掏出詩箋念道:“孩提知愛長知欽,古圣相傳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聞無址忽成岑……”剛念完四句,朱熹轉頭向呂伯恭道:“子壽早已上子靜舡( 同“船”)了也!伯恭笑笑,未置可否。子壽繼續念道:“留情傳注翻蓁塞,著意精微轉陸沉。珍重友朋相切琢,須知至樂在于今。”

伯恭道:“今日講論,各抒己見,珍重友誼,自得至樂。元晦先生以為如何?”朱熹捻須笑道:“陸氏兄弟在槐堂講學,久聞其名。某認知: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在于讀書;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子靜老弟以為如何?”陸九淵起立,拱手道:“為學之方,以辨志明心為本。發明本心,何用外功。某從金溪青田來到鵝湖,一路上深思,和得家兄詩作一首,愿諸公賜教。”他也掏出詩箋,高聲吟哦:

墟墓興哀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

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辨只今。

念至第六句時,朱熹弗然變色。

詩念完。他瞢地站起,很不高興。呂伯恭只好大聲宣布:請大家暫時休息。

此刻,鵝湖大佛寺外,大霧彌天………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321評論 6 54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559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442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835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581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922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931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096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639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74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91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04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89評論 3 34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96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24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22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54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