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天,去超市買東西排隊付款的時候,看到一個女生在打電話。她開始語調平靜地解釋:我在排隊買東西,沒有空……然后又聽到她語調不滿地解釋:都說了我在排隊買東西,沒有空!最后聽到她幾乎瘋狂地尖叫:我說了我沒有空你沒聽到嗎?你這點破事就不能自己去辦嗎?”于是我開始用排除法在猜,電話的那頭,到底是誰?
? ? ? 我相信剛剛那個場景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當中都時有發生。有人曾說,對你最好的那個人,換句話說,就是最好欺負的一個人。所以,我們都愛犯一個“正常人的錯誤”:把恭敬禮貌留給了陌生人,把毒舌留給了身邊的人。曾經的我,不認為這個錯誤,我覺得這是因為我愛你們,他們也愛我。我沒把他們當外人。于是開始了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
? ? ?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2011年。那時候的我,剛剛準備開始實習,究竟是去外地實習還是在老家實習這件事情我和父母產生了很大的沖突。很多父母的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留在自己身邊發展,我的父母也不例外,小學、中學、高中沒有出過我們縣城,后來也是在家附近上了師范學校,父母甚至為了規劃好我未來的路,畢業后考個正式的編制,當上老師,然后一直在他們身邊幸福的生活下去。但我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縣城,我不想過20多歲看到60歲的日子,20歲出頭的我當然不甘心了。當我提出要到外地工作,父母是也是堅決反對的。我更是倔強了得,因為我知道只要我堅持的事情父母最終都因為愛,選擇妥協。在2011年大年初七我欣喜若狂的收拾行李,我覺得我的未來不是夢!2011年大年初八,吃完早餐時,爸媽送我到車站。那天的天出奇的冷,天上飄著雪,到了車站。她們開始叮囑一路上注意安全,眼神里也是透露著無奈和擔憂,但我嘴上依然不饒人的說:“你們煩不煩,知道了!”當大巴車緩緩啟動時,我一回頭,發現他們兩個相互攙扶著站在雪地里像我揮手......
? ? ? 直到兩三年前,每當和父母通電話,當他們提起表姐表弟都在自己父母身邊,他們很羨慕或者我們跑那么遠太辛苦的時候,看跑那么遠又什么好處時,我就會嘶吼的說一堆在外面的好處,然后氣鼓鼓的掛掉電話。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也成立家庭。在老公的多次勸說下,我嘗試著和父母主動溝通這件事情從教育、醫療、環境、機會、養老等多角度和他們溝通,平時每當講電話的時候,也不自覺的去傳達一些這個城市帶給我的優勢,我發現其實沒有我想象中那么固執,他們也從心里慢慢的接受了我并認可了我的這項選擇。現在在想象2011年的那個送別的場景,想想父母送別我的那種無奈、擔憂的眼神,我都在自責。當時的我明知道他們的擔憂點無非是安全、自理能力。為什么沒有因為他們的愛,和他們好好說話呢?
? ? ? ?記得《哈佛情商課》里面說:在發怒之前你最好分析一些,你發怒的對象是否合適,方法是否欠當,這樣發怒的次數就會減少90%。所以,我們重要的家人面前,更應該花更多時間努力空這情緒這輛車。不要讓他們的愛,成為你“持寵而驕”的資本。因為愛,一定要好好說話。
? ? ? ?劉青云曾經說過:人生在世說白了也就是和七八個人打交道,把這七八個人擺平了,你的生活就會好過起來。而父母、伴侶、孩子就占了一半,快樂幸福與否往往就在你的說話之間,不懂得好好說話,話越多,傷害就越大,可要是懂得好好說話,一句能頂一萬句。對父母的耐心與傾聽,對另一半的關愛與交流,對孩子的平等與溫情,才是一個家庭最美好的東西。當你不能對家人好好說話的那一刻起,隔閡已經開始慢慢地蠶食著你們的溫馨與甜蜜。所以如果愛,請一定要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