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三點相識,周日合拍了527張照片。
小孩子三分鐘就能成為朋友,成年人朝夕相處三年也可能形同陌路。
從來不是一個可以三兩句話就能跟人打成一片的人,身邊的朋友便大多都是初見容易親近的,我靠著這些湊巧相遇又愿意等我放開的朋友一路至今,今天的主角就是一個認識24小時的姑娘。
姑娘從我的家鄉而來,本屬四川。雙魚座,嗯,向來雙魚和巨蟹都很搭。兩個姑娘,三個小時,可以完成什么?來,紅磚美術館高效拍照教程了解一下:
紅磚美術館,一個“網紅”必打卡景點,來看展的人不多,舉著格式拍攝器材的姑娘們日以繼夜。
? 館內篇??
當前的展覽是11月2號剛剛開始的,持續到2019年4月7日。對,別忘了這本是個美術館,展覽才是他的本來使命。
展覽由塔雷克·阿布埃爾菲杜(Tarek Abou El Fetouh)策展,呈現十位來自亞洲大陸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參展藝術家包括新加坡藝術家何子彥(Ho Tzu Nyen)、中國藝術家胡曉媛、印度裔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日本藝術家樫木知子(Tomoko Kashiki)、韓國藝術家樸贊景( Park Chan-Kyong)、中國臺灣藝術家劉肇興(Jawshing Arthur Liou)、俄羅斯藝術家陶斯·馬哈切娃(Taus Makhacheva)、黎巴嫩裔藝術家瓦利德·拉德(Walid Raad)、泰國藝術家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和柴·斯里斯(Chai Siris)。這是策展人塔雷克·阿布埃爾菲杜繼2017年在紅磚策展邢丹文個展“愛之囚”后與紅磚美術館的二度合作。
(以上信息來自紅磚美術館官方微信)
?
看點一
《下沉》紅磚美術館展出現場
安尼施·卡普爾
《下沉》不只是一個負空間,它的形式本身就是用它內部的永恒運動創造的,持續呈現一種過程與生成的狀態。
還未進門你就可以聽到這個漩渦帶出的有節奏地轟鳴聲,沒看到的時候我一度以為是美術館的門壞了。
美術館早上十點開門,11點的時候人還算少,你還可以靜下心來思考這是個什么玩意兒,粗暴地物理解析我猜它底下有個抽水泵,漩渦不是固定位置的,一遍又一遍地吸引你望向漩渦深處,就像望向深淵。
一樓大廳里四散著凹造型的姑娘和玩手機的漢子。
你看,各得其所,互不相擾,多好,就是沒有人在認真看展,我也沒有,我在拍他們。
看點二
進門向右看,這是一個神奇的空間,一個無論你穿什么顏色衣服進去都會秒變橙子的空間。
你看,這是一個神奇的空間,頭頂是鏡子,你需要90度抬頭才能看全的世界。你看中間那個圓環,沒有人在意觀看的角度,只知道站在他腳下拍照是個網紅角度。
對半劈開的無限世界,還是視覺懸空的錯覺?
看點三
《伐冰渡海》紅磚美術館展出現場
胡曉媛
胡曉媛的三頻錄像裝置《伐冰渡?!罚?012), 一種難以承受的內在情緒與身體張力驅使著大海前的表演者奮力對抗不斷變化的博大自然。
(來自官方介紹)
館內的部分我只拍到這里,外加開局一張圖,以下全靠編……開玩笑開玩笑,置頂得的側影大家可以去再找一下最佳視角。館內其余8/9的內容我沒去成,畢竟這是一場約拍的局,剛認識一天的漂亮小姐姐可不能耽誤,每一分鐘的流逝都是對陽光的不尊重,都有可能錯過那道最美的光芒。
講到這里,順便提一句,上到二樓的樓梯口是個不錯的取景空間,只是很少有人發現罷了,周圍有太多更加“明目張膽”的東西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你看,讓我捉到一個跑去幫女朋友拍照的藍孩子,他的步伐快到我1/30的快門無法捕捉到他清晰的輪廓。
重點來了!
? 館外篇??
紅磚美術館的基本構造——紅磚。
下午三點的陽光最柔和,旁邊拍照的小姐姐說的好,在這里,隨便拍都很好看。到底怎么隨便,你隨意著來,怎么叫好看,我可以放幾張圖參考下。
如此,可好?
繼續?
這個小窗口的照片估計很多人都見過,這里拍照開始排隊了,畢竟窗口只有一個,搶位技巧是:先搶窗口,誰在窗口誰先拍,站在側邊過道的你就可以開始構圖了,以上放的是基本構圖推薦,當然你還可以選擇豎圖遠景,或者拉近鏡頭取大臉,呸,大人像。不一定都要坐上去,這個高度還是有的,一激動再不留神……推薦另一個趴窗口姿勢,享受狀。
一個不成示例的示例,湊活看。
這是拍窗口的那個走廊。
樓下的高墻也是個絕佳取景點,利用高高的圍墻,營造高聳的大片感,當下陽光正好的時候沒有排上隊,懶得等。
嗯,就是這里的身后那面墻,算是需要排隊拍照的第二個點。
這是傍晚五點半太陽落下后拍的,莫名出來了想要的感覺。
這里推薦廣角拍大景小人像,大光圈用來拍近景。下午拍或許會有陽光明媚的感覺,夜晚的冷艷感更多一些,各取所需。
下面說一下房頂部分。
磚瓦的房頂,禁止攀爬,易碎,雖然,你懂的,但……
我們還是在跟前拍就好了,哪里都可以拍出好看的樣子,何必求那一處,你看,人家小孩子都知道。
不要面對太陽,側身,拍照的人去找陽光,全擋住光可以用來拍剪影輪廓,就是要求你好看的側臉或者背影。露一點光的這種,要求你側臉好看又經得起近景。不止限于樓頂,哪里有光哪里就有“逆光也清晰”。
最最重點來了!大家不是喜歡“最”嗎,這里就是此次拍攝的重頭戲了——圓圈長廊。
必排隊的拍照點三
這里大家都很自覺,排隊一個個來,不過好在因為構圖簡單,人往那一站就能出圖,重點在姿勢了。橫向構圖比較好看,人站在第二個與圓圈位置距離正好。
小姐姐很會拍照,過去隨便站站就是最佳效果。
長廊的盡頭也是可以通過的,只不過在這頭拍照的人們,會在你從那頭冒出來的一瞬間喊住你,你就得縮回剛邁出的腿,等待一個拍攝間隙,以不耽誤人的速度沖出長廊。
等天色漸晚,人群散去,也就沒人管你了。如下:
這是隧道另一頭的樣子,小姐姐左手邊,畫面右側就是長廊。
再來幾張質感絕佳的冷色調效果照片,大家冷靜的感受下,我指的是小姐姐的表現力。
除了以上,館外的院子里還有很多小角落值得留意,你要慢慢走啊,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一個僅容一人通過的狹小石階廊
一個現代化的玻璃房,黑金時代
更加適合現代簡約高端風的石階
背后的街道黃綠葉相交,加上溫烈的落日紅,我那張下腰照就是在這里
……
關于飲食:館內有一家西餐廳,價格適中,還有熱飲,算是給我們這種拍個不停不愿離開的人一個日落后的短暫停歇之處。
附近賽特奧萊只有KFC,整體那片挺荒的,別懷疑。
最后,推薦下現在正在進行的展覽吧,詳細信息和購票可以關注“紅磚美術館”官方微信公號。
最后的最后,解一個問題,這張圖的效果圖是這樣的,我的腰還好,下次還能繼續凹造型。
— End —
文字、攝影| 隋昕不所欲
出境:大青
感謝看到這里的你
千言萬語不如一個贊
【隋昕所遇】
旅行,攝影,電影
一個沒有靈魂隨心所欲的90后脫發少女的深夜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