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秋的微寒,漫步在開始泛黃的草地上,欣賞著樹葉滑落的優美曲線,五歲的女兒一股腦鉆進落葉堆里高興的玩耍著,她用稚嫩的雙手捧起落葉用力的拋向空中,好讓這葉漫天飛舞,再次華麗的墜落。看著女兒開心的玩著那些黃色的落葉,我情不自禁“咯咯咯”的笑出了聲,女兒朝我跑過來,我順手架起了她小小的胳膊,我們倆在落葉堆里轉起了圈圈,轉了很多圈,然后,我們累了,便躺在落葉壘成的軟床上休息。
望著蔚藍的天空,微風掠過,樹葉“嘩嘩嘩”不停的飄落下來,它們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捏起一片落葉的梗,用手捻一捻,葉片轉一轉,它是那么輕、那么渺小,我想,這片葉子離開了大樹的庇護,是多么的無助和絕望,我若不將它撿起來,從此它就會深埋土中,無人知曉。細細想來,其實我也是一片凋零的葉子,我已經離開故鄉十二年了,就像這片落葉一樣,飄飄蕩蕩,流落遠方。此時,我感受到了秋的凄涼,想到了葉落歸根,想起了我的故鄉。
故鄉遠去,鄉愁襲來。我時常想起故鄉的山水,想起故鄉的人兒。
最想念的是母親。好想母親,好想像女兒剛才奔進我懷里那樣再次投入母親的懷抱,聞一聞母親身上灶火的味道,享受那份特殊的愛。從小,母親就培養了我敏銳的嗅覺和挑剔的味覺,離鄉后每每回家,母親總會放棄使用煤氣灶等炊具而改用麥秸、玉米秸稈等柴草給我們準備飯菜,再用尾火烤一鍋玉米面鍋巴,撒些許白糖,甜脆之中透著柴草的芳香,母親深知那是我最愛的味道。小時候,天天聞著灶火的味道,殊不知此味道的好;長大了,一年只回一次故鄉,真是日日想、夜夜盼,覺得灶火的味道極好。
最想念的是父親!每次回家,父親都從村西頭路口的拐角處出現,騎著那輛沉重的摩托車來接我,父親不善言辭,他接過我手中的大包小包,麻利的捆綁在摩托車上,我們先不回家,父親會騎車帶著我繞到村南頭的油條攤點買紅糖餡的大油餅,看著我一口氣吃下三個,父親才露出滿意的笑容。后來,我第一次帶女兒回鄉,父親騎著借來的三輪車來接我們,車斗上鋪著厚厚的被褥,厚厚的全是父愛,父親依舊帶著我們去吃甜甜的紅糖油餅。我每次回故鄉只待三五天,走的時候,還是父親送我,在公交站點望著父親單薄又蒼老的背影由近及遠,心酸又幸福,滿心期待著下次的歸鄉。
故鄉啊,那么遠,遠的我只能在回憶里聞一聞母親的味道;故鄉啊,那么遠,遠的我只能在回憶里看一看父親的背影。想著想著,心里蘊蓄已久的悲愁喜樂,都涌上心頭,一陣心酸,融化在熱淚里流了出來。
我不似兒時能時刻依偎在父母身旁了,我多次希望父母能搬來與我同住,但都被婉拒,父母生在故鄉,長在故鄉,他們也舍不得離開故鄉。我們就像落葉,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默默的退場,葉落回到樹根,我們這些漂泊他鄉的人兒最終還是要回到故鄉。慢慢的,我學會了傾聽和守望,傾聽來自故鄉的鄉音,在內心守望故鄉的一方熱土。
“媽媽,快來跟我一起玩啊!”女兒的呼喊聲將我的思緒喚回,不知什么時候,女兒已經起身去玩了,我將這片美麗的葉子輕輕的放到落葉堆中,擦干眼角的淚水,登陸手機購票軟件,買了兩張回鄉的火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