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嚴延年為河南太守,犯人被認為該殺的他卻放了,認為無罪的他卻把他們殺了,這樣讓別人不知道自己的心思,也從而有了“屠伯”的名號。--有權(quán)便有濫權(quán)的現(xiàn)象發(fā)生,這也是老莊鄙棄仁義原因。但也不是沒有父母官。到天下無官一定是社會還得再進化幾千年,那這幾千年也就還有課題要研究。
2 楊惲是個剛直賢能的官吏,因一些帝王忌諱言語從他口中說出被知,而罷官,心一直不平。他寫給好友書中引詩:“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須富貴何時?”--人生病便容易脆弱,受了挫折,更容易頹敗喪氣。鑒之鑒之。
3 麒麟閣名臣,首為霍光,但示尊崇不名。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余次為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
4 宣帝看太子重儒軟弱,嘆道:“亂我家者,太子也”,認為漢家法便是霸王道雜之--這里可知元帝是存在很大問題,可也可看宣帝性格,和政治傾向,僅是外施仁義,而內(nèi)實黃老帝王之術(shù)。所以文中很多地方看到宣帝如一個建議比較好的,也愿聽諫采納,可并不會行些根本之策,而是務(wù)一些細枝末節(jié)。還有漢中興后外戚弄權(quán)也由他起,埋下禍根。我想宣帝的偶像大概是孝文帝吧,兩人部分境遇有所偶,性格也有共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