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老人因為沒有健康碼產生糾紛的事件,幾乎每天都在各個地方上演。
安徽的戴大爺因為沒有智能手機,無法提供健康碼,徒步千里,耗時10多天,才從安徽毫州走到浙江臺州投靠親戚打工。
江蘇鎮江多名老人因無健康碼被乘客趕下車。
一位黑龍江老人因為老人機沒有健康碼,
進小區被值守毆打
......
老人不會用健康碼,有錯嗎?
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人并不知道健康碼是什么,被司機拒載,被乘客謾罵的時候,他們心里該有多難受?
司機職責所在沒有錯,但老人同樣無辜。數字化時代更新變革太快,老人與時代脫節,老人們也很無奈。
1
其實老人與時代脫節的問題一直存在,因為疫情爆發,數字化管控更為嚴密,讓矛盾顯得更加尖銳。
其本質是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很多地方已經在探索相應的措施。
然而因為不同地區、不同場合的查驗要求不同,解決之路任重道遠。
但是,作為子女,我們是不是可以先行一步,做出一些努力改善父母出行的尷尬處境?
就像小時候他們教我們吃飯、穿衣一樣,我們教他們如何適應這個數字化時代。
這一次,換我們做他們的引路人。
2
很多年輕人會說,不是不愿教,是他們不愿學。
其實這很正常,他們的人生已經到了:升完級,打完怪,該笑看紅塵,逍遙人世間的時候了。
結果你告訴他還得學會用智能手機,是不是像極了西游記里,成功取得真經的師徒四人開開心心回程。
結果被老龜坑了一把陰溝里翻船、苦哈哈曬佛經的劇情,你就說糟不糟心?
西游記你沒看過,總有工作吧。好比你熬夜肝天肝地幾個月做出來一份不錯的項目,以為終于可以放松一下。
老板看了,眉毛一挑,上下嘴皮兒一碰,“不行,重新做。”此時你會不會想讓老板原地飛升。
是不是能理解老人不想學的原因了?
其實很多老人一開始說不會玩,不想學,之后卻玩得超級開心,不過礙于長輩的身份不得不一本正經端著架子。
3
還有部分老人是真的不想學。
可能是因為不了解手機而產生種種擔憂;也可能是因為沒有智能手機,習慣了節約的他們怕浪費錢;也可能是因為怕耽誤子女的時間;
還有的老人,想要學習,但在子女抱怨過幾次后,就小心翼翼,不敢再問。
也可能,是個單純的學渣。咋了,你自己是學渣還不允許你爺爺是學渣啊?
針對這種老人,首先,我們應該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對智能化設備的學習沒有抵觸。
從爺爺奶奶感興趣的方向入手,或讓他們體會到智能化、數字化的紅利,薅薅羊毛。
有便宜可占,沒有幾個老人會抗拒學習。
簡單小方法
1.從最基本的操作教起,接打電話、微信語音、視頻通話等等。
2.示范一次,讓父母操作一次,不斷耐心重復,總有一天他們能學會。
3.隱藏大部分圖標,只留常用app,把字體圖標調大,以便老人辨認。
4.把常用功能設置成快捷圖標,比如桌面防疫健康碼。
改變一些小細節就能帶來不一樣的結果。如果父母實在學不會,不要強求,幫他們打印紙質健康碼,做成工牌也行啊!
也許有人會認為,沒有必要強行改變老人的生活方式,應該讓他們安逸地頤養天年。
可事實上,他們大多數過得并不安逸。
況且,他們也有資格享受數字化帶來的紅利。如果能讓他們也體會到玩手機的快樂,不是很好嗎?
截止2017年底,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占據總人口比例11.4%,約1.6億人,這并不是一個小群體。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非常快,這個數字只會越來越大。
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是有必要的,它應該隨著科學技術一起進步。
技術有高度,也更需要溫度,社會應該等一等走得慢的人。
更何況,我們都會變成將來的老人,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
誰又能保證,當我們老了,不會被時代拋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