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耳邊聽著楊宗緯的“漂洋過海來看你”讀著簡書“這個問題不去回答,一切都將失去意義”這里請允許我引用里面的一個段落,是他引用的托爾斯泰曾說過的一段話,內容如下:
“好吧,就算我能夠在名氣上超越果戈里、普希金、莎士比亞、莫里哀,超越世界上所有的作家,那又怎么樣呢?我不能找到一個答案,我急切地需要回答這類問題,否則我就無法生活。我感到我生命的立足點在分崩離析,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供我立足,我在生活中一直追求的東西實際上是虛無的,我沒有生存的理由,生活是沒有意義的,這才是真實情況,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步,都讓我愈來愈接近懸崖,我很清楚地看到,前方什么也沒有,只有毀滅。”
? ? ? 我在慢慢養成追本溯源的習慣,經過幾分鐘的簡單查找,確信,這段話來自托翁的《懺悔錄》請自動忽略盧梭等人。這本著作寫于托翁精讀哲學著作,思想發生巨大轉變的那幾年,想知道哪幾年,去問度娘吧,我接著說。從托翁的話里我似乎看到了一個50歲的老頭追尋人生真諦的迷茫,正如那個基本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寫到此處,突然想,任何人都會有自己的迷茫時刻,正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們不該對他人的行為橫加干涉,指指點點。此刻突然想到劉同的《誰的青春不迷茫》,首先聲明,這本書我沒讀過,不過聽名字我已經慢慢理解了這本暢銷書,這不是我裝逼,因為我也青春、年少,我只是在述說自己的理解,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 ? ? 今早,因為看到一個說說,我隱隱有些心疼,于是轉而卸下一句話,發在QQ說說上“一個開始,你就不知如何保護自己,讓我如何放心”隨后而來的幾句評論,各有各的觀點,知情的不知情看這個說說的感受個想法各不相同,我只能呵呵一笑。一個說說尚且能夠得到這么多,那么人生中,你做了一件事,會有多少人同意,多少人不同意,多少人嗤之以鼻,多少人冷眼旁觀。可是你又做了什么,你僅僅做了這件事而已。正如莎士比亞的那句名言: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的這是多么折射現實的一句話。這些名人名言在我們的生活中,慢慢得到體現。或者說這并不是什么名言,只是在生活里的感悟、體會、經歷突然到了一個臨界點,形成了這句話。也許在我們自己的世界里,你才是自己的名人,你應該崇拜的是自己,你說的話就是自己的名言。也許我們可以挖掘內在,找尋自我。
粗淺文筆,還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