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喧囂,能夠獲得傾聽的人才能擁有未來!每天1部TED,用文字和你分享演講的精彩!我是河東西,今天帶來的是——
《羅杰·安東森:理解世界的秘訣——數學》
01.數學與理解能力
究竟什么是理解?
人類一直追求理解世間萬物。
安東森認為理解是一種轉變固有觀點的能力。他重點想談的是數學。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數學就是加、減、乘、除、分數、百分數、幾何、代數等等。
但在安東森眼里——數學與模式有關。
他對數學有個非常直白的定義——
首先,數學的關鍵是尋找模式。這里的模式指的是某種聯系、結構,或者規律、規則,這些東西控制了我們所見的事物。
其次,數學是一種語言,用來描述各種模式。如果沒有現成的語言,就需要創造一種。
同時,數學需要假設,并對假設進行多方驗證,看看結果如何。
最后,數學可以用來做很酷的事。數學能幫我們完成很多事。
安東森舉了兩個例子,系領帶和系鞋帶,都有有很多種樣式,可以用數學方法表示。
而踢踏舞也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只要規定好與動作對應的符號。
是不是很神奇?數學表達就是這樣一個很神奇的過程。數學就是找到某種模式然后表達出來。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這一切?
安東森認為,這就要求我們有轉換角度的能力。當你轉換角度看問題,你就能從中學到新的東西。
比如下面這個等式
這個等式我們司空見慣了,但是仔細想一想,它代表一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相等,這種表述有兩種角度,一種是總和,也就是相加的過程;另一種是相乘,這是兩種不同的角度。
每一個使用等號連接的數學方程實際上都是隱喻。兩種事物之間的類比。
你觀察一件事情,產生兩種觀點,然后用一種語言來表達。
上圖是安東森認為最美的等式之一。簡單表明了等式兩遍都是-1。
他認為這是數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采取不同的觀點。
隨后,安東森以數字4/3為例,從進制、圖案、音調、節奏等不同的角度為觀眾展示了4/3這個數字的神奇之處。簡直把4/3玩壞了。
(這里強烈推薦看視頻,我沒辦法描述動圖和聲音-_-||)
當安東森在玩這個的時候他在玩什么?
他說,他在思考理解的意義——
只有當我們從多個角度去審視同一事物時,才能說我們理解了它。
看看上圖,因為我們見過很多字母R,提取了它們的共性,找到了一種模式,然后確定什么是字母R。
理解事物和變換角度是有關的。安東森是一名教師和演講者,他可以利用這一點去教課。
運用隱喻和類比的方法,給學生們換一種方式講故事,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一件事,就能讓他們真正的理解。
給學生不同的角度,讓他們歸納總結,這樣就可以更好的促進他們的理解。這是理解的關鍵。
比如對于海洋,我們可以觀察海浪、沙灘,每變換一次角度就可以理解更深一點,走近海洋,我們還可以問到海水的味道,聽到海浪的聲音,所有都是不同的角度。
而最棒的角度是進入水中,從內部來觀察。
而這對于數學和計算機科學都至關重要,——
如果你能從一個結構的內部去進行觀察,那你就能真正認識它的本質。
這需要有想象力,數學和計算機科學是最具想象力的藝術形式。
還有一種改變角度的方式,就是共情。
如果我能真正理解你們眼中的世界,那我們就產生了共情。
這需要想象力,這就是我們獲得理解的方式。
安東森最后總結到——
深入理解一件事與轉換角度的能力密切相關。變換角度能讓思維更靈活,更能夠理解事物。
02.理解世界的能力,決定你的寫作能力
像很多喜歡寫作的小伙伴一樣,我也買了很多寫作方法的書,希望通過書中的經驗介紹,能盡快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和能力。
不過,實際上那些別人口中的寫作技巧,其實很難變成自己筆下的好文字。
看完這部TED,我突然想到,其實文章的優劣不在于技巧和方法,而在于你對世界的理解能力。對這個世界理解得越廣越深,文章里面呈現出來的維度才會更加豐富,格局才能更大、層次才能更高。
從這個關于數學的演講中,我發現了三個關于寫作的道理。
001.善于轉換角度才能用好隱喻
許榮哲在《小說課》里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一顆痣因肉體的白
成為一座島
我想念
你衣服里波光萬頃的海
看完這首俳句之后,有感覺嗎?如果說不出來,給你一個比例式,就像1:2=3:6,你就能輕易看明白了——
痣:肉體=島:海
作者利用譬喻的手法,將痣和身體、島和海,兩組相似的事物,巧妙地聯結在一塊兒,創造出這首俳句。
因為作者加進了島與海的譬喻,于是這首俳句瞬間從“痣→身體”的小情小愛,變成“痣→海”(痣→身體→島→海)的豐饒之愛。兩者之間,不管是大小規模、精神層次,還是情感的豐沛度,皆不可同日而語。
從上面許榮哲對這首俳句的分析,你是不是要驚呼隱喻的力量。
誰都不喜歡平鋪直敘的文章,文章要想寫得好,適當的隱喻往往讓人回味無窮。
隱喻其實就是數學的文學表達方式。真正的文章高手都是隱喻高手,都非常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對事物進行觀察,然后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表達。
小說家菲茨杰拉德說過一句話,我深以為然——
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能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那些一根筋、認死理的人,其實不適合寫作。
002.抽取共性模式才能擁有價值
什么樣的文章才有價值?
比如有很多人喜歡在簡書上寫日記體,這樣的文章不能說一點價值都沒有,但大多數時候,由于敘事太過私人,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借鑒意義和價值。
而好文章就像數學一樣,善于從事物中抽出共性和模式,具有較強的概括性,是對人類世界運行法則、共通模式的抽象和分析。
即便是小說這樣高度形象化的寫作,在其形象化的文字背后,一定是有一個符合人類共通價值的內核,這樣才能真正地打動人。
現在各種干貨文章滿天飛,哪些有用、哪些沒用,用這個標準衡量就比較清楚。
只有寫出人們共同的痛點,引發強烈的共鳴,進而基于相關理論提出有針對性建議的文章,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文章。
而小到一個故事,大到一部小說,如果只是在感官上刺激人,沒有深層次的情感體驗,無法激起人們心中的終極追問,都是難以留下痕跡的。
抽取共性模式的能力,來自于生活的歷練和寫作的磨礪,來自于對抽象思維的可以鍛煉。見識的東西多了,一事當前往往就能夠敏銳地察覺其中的共性,從而抽離其中的模式,寫出有指導性的好文章。
003.立足內部觀察才能寫出本質
好的文章,或是對人類情感有深刻地體悟,或是對事物發展有著深刻認識,總之要能鉆得進去,以內部視角審視觀察,才能寫出有深刻體驗的文章。
我們常說站著說話不腰疼,一個沒有創過業的人,去寫文章叫別人怎么創業,總覺得有些別扭。
以前學新聞的時候,看見那幫從來沒有寫過新聞的學院派教授,對業界說三道四,總有種不接地氣、高高在上之感。
寫文章其實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真正的好文章總是比較平實,而道理深刻。那些故弄玄虛的炫技之作,往往是等而下之的。
任何文章都不是脫離地面的空中樓閣,從某種意義上說,你永遠無法寫出你從未體驗過——直接體驗或者間接體驗——的事物。
毛姆的小說寫得好,不同國家的異域風情能夠寫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他喜歡旅行和觀察。在《客廳里的紳士》中,他筆下那些色彩濃烈的人物和故事,關鍵在于毛姆處于他們之中。
寫作者,應該是世界冷靜而客觀的剖析者,既要能夠跳出局外審視,也要能夠進入局中觀察,寫作者可以有自己的立場,但也要理解不同的立場,只有從不同維度進行的了解才是真正的了解,
也許只有這樣,當你寫了一輩子之后,才能坦然地說,我所寫的都是為了真正理解這個世界,無論美好與丑陋、光明與陰暗、正義與卑劣,如果我的寫作能夠為這個世界增加一點點知識、愛與美好,此生無憾!
我是河東西,一個身在體制、心懷夢想、努力精進的大叔!喜歡就點贊關注我吧,沒有什么比遇見志同道合的你更開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