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答問》(63)
原創(chuàng)作者:李本聰?
能談談您對學生身教的做法嗎
問:教育學生,有一條成功經(jīng)驗,那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在李老師漫長的教書育人活動中,請問您有哪些具體的身教做法?
答: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身教重于言教,是明代王陽明提出來的。王陽明何許人也?中國兩個半圣人之一。孔子是一個,王陽明是一個,剩下半個是曾國藩。王創(chuàng)立的心學,是哲學史上的高峰。他還是唯一稱得上百戰(zhàn)百勝的將軍。陽明先生一生最愛是教學生,培養(yǎng)弟子,他把課堂搬到官衙里去,把課堂搬到戰(zhàn)場指揮部去,空前絕后,沒有第二個老師這樣做了。老師提出的問題我是沒有仔細想過的,在學校里,在社會上,在家庭里,重視修身,重視形象,自己并不刻意為之,只覺得一個老師應該這樣做。
譬如說早到校,來在學生前面。如果學生都來了,做老師的才慢悠悠趕來,學生即使不笑話自己,自己良心上也過意不去,也感到問心有愧。教書育人四十二年,我不能說沒有一早到校晚過,但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我是來在學生前面,迎接學生到校的。看見老師來在自己前面,學生第二早自然會來早些。老師都來了,學生落在老師后面來,大人有塊大臉,學生還是有塊小臉,還是知道害羞的。這樣身教就起作用了,榜樣就發(fā)揮出力量來。放學,學生走了自己才走,這不是要偽裝進步,做給誰看。一個老師留下來,監(jiān)督就留了下來,教室門窗會關鎖好,想打架鬧架的學生,不論是本班的,還是別班的,都會忌憚老師的目光。
我奉行的教育原則是有理好好講,有話好好說,學生犯再大的錯誤,我都不會大喊大叫。我不認為這有多高尚,只是覺得教師這樣表現(xiàn),才有君子風范,師者風范,像個老師的樣子。既然真理在自己手里,學生,你坐下來老師和你談談。是因為我說得有道理,所以你要服我,不是因為我聲音高,你會懾服于我。有老師在前面以身作則,大魚跟著小魚游,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無形中,學生向他們老師學習,他們也很少動拳頭解決問題,變得講道理起來。
我喜歡讀書,讀了一本新書,書中的人物,書中故事感動了我,我就會在班上跟學生交流分享,我也會把書中的章節(jié)念給學生聽。后來組織讀書會,要求學生每天閱讀30頁課外書,每月讀一本完整的書,覺得很順利,全員參與。說到家風,實際是大人做給小孩看,上一代人影響下一代人,自自而然,并非大肆張揚提高到教育高度。默默無聞,你只要跟著我走就行了。說到學風也是這樣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老師在前面帶領著,學生逐漸就會跟上來。時間跟長了,事情做多了,反復之反復,就形成了習慣,就成了你帶這個班的學習風氣。身教是教師一個人的自我修煉,你希望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老師首先朝那個方向努力,成為那樣的人。
作者:李本聰,男,瀘西縣中樞鎮(zhèn)石洞小學教師,副高職稱。云南省特級教師。自幼患有小兒麻痹,坐輪椅上下班,擔任過21年小學副校長。先后在國家、省、州、縣級教育刊物上發(fā)表教研文章二百余篇。出版86萬字教育專著《做個愛思考的老師》。
“雁過留痕,風過留聲。”請留下一點痕跡唄,您的點贊、留言、想法都讓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