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日想好好放松放松,一個人犒賞下自己,做頓大餐咪西吧(偷笑)。
一大早冒著三十多度的高溫天氣出去買了新鮮蔬菜,記得上周還有一塊肉,剛好可以搭配這些新鮮蔬菜做一道美味佳肴。
回來后看了會書,眨眼間就快到午餐時間了,準備開始洗菜做飯。上周買的那塊肉看著還不錯,也沒任何異樣。一切準備就緒本大廚就要開始愛心午餐啦。
先開火小炒肉絲,感覺差不多熟了了就盛起來。在分別炒了新鮮蔬菜。然后將肉菜混合在一起炒,同時放上我最愛的咖喱醬。簡直美味的快要流口水了。雖然公司餐廳也不錯,但家常飯才最香不是么。
盛好米飯,端菜上桌。樂滋滋地嘗了一口,似乎看到自己臉色瞬間發生了五彩斑斕的變化。
啊呸!好苦啊,味道好奇怪,這難道是肉餿了臭了的味道?接下來嘗了下"新鮮蔬菜",同樣是這個味道。我也很絕望啊有木有?!
就這一塊小小的肉,害了一鍋的好菜,我的美味啊,痛苦得淚水快要止不住……
時間穿越回上周末。
還記得上周去逛超市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好久沒有烹飪肉類食物了,蠢蠢欲動地買了一些雞肉,雞腿。上周燉了雞腿,炒了雞肉。但發現雞肉有點略多了,為了不明不張膽地胖下去,就把炒好的肉多放了些鹽,留了下來準備這周再用。
既不至于吃太多發胖,也不至于倒掉浪費。以為自己還挺聰明,挺節儉,挺會持家。沒想到今天就被自己的蠢啪啪啪打臉了。
今天炒菜的時候,看著肉表面依舊光滑鮮嫩,沒有任何異樣,也沒聞出來不同尋常的味道。所以才跟一些新鮮的蔬菜、土豆、辣椒放在鍋里炒了,炒好之后,似乎感覺顏色有那么一點不太對勁。
肉已經完全餿掉了,一鍋的菜都吃不了了。除了自己要餓肚子之外,還給了我深深地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為自己對待生活勤儉,最大程度有效利用了有限的資源。卻容易忽略一個問題,我們所謂的有效利用在事實面前或許會造成更大的浪費。
當有東西放在那里不管不顧毫不問津,或許假以時日,短暫的時間,它就變質了,就不再屬于你了。自己的東西需要經常地關心和照顧。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比如,很多東西買回來吃不掉,跟其他東西一起放在冰箱里,有時候發現有點壞掉也不舍得扔。最終導致原本沒壞的東西也被感染壞掉了。
這不是資源的有效利用,相反還會白白浪費更多的資源。
還有一些情況也經常發生。家里有了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不舍得吃,一直給孩子留著,等孩子回來了吃。但是等孩子回來了,這些好吃的早就變質了。
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事例。總在等待與不舍中,好的東西漸漸變質,最終可能會遺憾和后悔。
有一個很有名的實驗,是這樣子的。教授問大家,"有一堆蘋果,其中一部分是快要壞掉的,一部分是新鮮的,你們會先吃快要壞掉的那部分還是新鮮的那部分呢?"
有一部分人回答"會先吃快要壞掉的,因為這樣就能多吃一點。那些快要壞掉的就不會真的壞掉,就不會被扔掉,不會被浪費。"
但另一部分人說"先挑新鮮的吃,這樣就能直吃新鮮的蘋果了,口感肯定會更好,即使最后把壞掉的扔掉也沒有關系。"
兩種不同的思維。先吃新鮮的蘋果,就是及時行樂,雖然必然會產生浪費,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口感享受的最大化。如果先吃快要壞掉的那部分,就會一直在吃快要壞掉的蘋果,一直在補救的路上,無法體驗新鮮蘋果的口感。
感情中也是這樣。如果已經發現了一些不可調和的瑕疵,卻不提出來修正,而是一味地忍受;或許有時候從來不曾發現這些瑕疵。那么在未來兩個人真正在一起相處生活時,可能會因瑕疵爆發不可調和的矛盾,兩個人也可能如坐針氈悔不當初。
對于生命中美好的事物,要學會及時行樂;面對生活的瑕疵,要及時指出修正改進;屬于自己的東西,經常關心才不會變質和失去;真正的勤儉不是不浪費,而是從長遠的眼光看將浪費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