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把《平凡的世界》看完了。
一個樸實無華又氣勢磅礴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雖然我知道,每一個故事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或結局收尾,我都會覺得意猶未盡并且回味無窮。
但每每看完一個故事,心里還是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五谷雜陳。雖然復雜,但又是淡淡的,遠不及故事情節(jié)里的高潮迭起。
細細回味一會兒,才能回到現(xiàn)實中來。
沒錯,書里的故事結束了,生活的故事卻依然在繼續(xù)。書里人的生活似乎畫上了句號,而我的故事卻還長。
除過剛上大學時迷戀金庸小說,我還真是很難有興趣去讀小說。《遙遠的救世主》都是因為很多人推薦才去先看了電視劇。
所以,把這么厚一本小說讀完,于我而言,算是難得。
開卷有益。讀完這本茅盾文學獎作品,瞬間改變了我對小說的無意識的一些偏見。我曾以為,小說的鋪墊和細節(jié)描述太多,太費時,不如那些所謂的“干貨”來得快。
但探索知識這回事就像看黃片,赤裸裸的AV肯定是不如有故事情節(jié)的A片,更不如“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文藝倫理片。
在知識淺薄如饑似渴的時候,肯定是很貪婪地看那些滿滿都是干貨的書籍,于是給自己灌了一腦子的大道理。但時間一長就膩歪了,因為聽來聽去都差不多?
還是讀小說有味道,把一些生活哲理甚至處世哲學都穿插在故事情節(jié)中,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經歷和情感,這樣引發(fā)的思考,是純粹地灌輸知識所不能媲美的。
比如,同樣是傳遞一個道理:人都是在不同程度的苦難和逆境中成長起來的。
普通的勵志書籍可能就是先表述這個道理,然后舉某個名人或者偉人經歷逆境和苦難后變得如何成熟和堅強的。用名人成功故事佐證這個道理,肯定是沒問題的。
但那些經歷過苦難而成長起來的人,并不是看了這些名人的語錄和勵志指導指南才成功的。而是他們實實在在在生活中經歷了這些苦難,經歷了痛苦、彷徨、懷疑、堅定,到最后成熟起來的過程。
這些痛苦的經歷和濃烈的情感,都是通過故事人物的衣食住行這些瑣碎的生活之事承載的。這樣我們讀起來才會感同身受,才會引起我們的思考。
增加知識和引發(fā)思考,這難道不是讀書最重要的意義之一嗎?
比起那些措辭華麗,用詞甚至堪稱驚艷的書籍,我更喜歡路遙的這類文字。真實、簡單、樸素。但又有氣勢恢宏的場景描寫,又有生動傳神的人物刻畫。
文字好不好,一讀就知道。
用簡單平淡的詞句段落章節(jié),就能構建出這么一部磅礴的農村故事。不得不佩服作者扎實的文字功底和天馬行空的思維。
而且,文字中處處透露出作者對很多事物看得非常透徹的特點。
比如,對于孫少安辦磚廠賺了些錢后,就答應跟著胡永和去入股拍攝《三國演義》,然而自己對這行卻是完全不懂的。
文中就這些從農村出來因為改革開放富起來的農民們寫了一段引人思考的話:需要指出的是,財富和人的素養(yǎng)未必同時增加。如果一個文化粗淺而素養(yǎng)不夠的人掌握了大量的錢,某種程度上可是一種令人擔心的事。同樣的財富,不同修養(yǎng)的人就會有不同的使用。
雖然這樣斷章取義沒有語境,看起來顯得有點干巴巴,但是結合孫少安的事情和想法一對比,就能明顯感到那場景下的感觸有多深。
無論是喜歡看快時代節(jié)奏下的快餐讀物,還是喜歡這類厚厚的生活大書。說到底,人們都是喜歡一些勵志、上進和學習的讀物。
所以人性本善,都喜歡朝著積極樂觀的方向前進。
愿你我都能在這個平凡的世界里,活出自己厚重的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