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突圍:做復雜時代的明白人》這本書中,提到正確賺時間的八大法則時,其中有一個法則叫“擠擠,再擠擠”。
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們很多人都說“我哪兒來的那么多時間呀?”,并不一定意味著真的沒有時間,而是他們他們不愿舍棄或減少做這件事的時間,而去做另外一件事。
事實上,當有更緊急或突發事件出現時,那些每天看似忙得焦頭爛額的人,最后還是能擠出時間去完成。
嘴里說著沒時間,一遇到緊急事情出現,加班加點,最后他也能完成。沒有緊急事情出現時,他慢慢悠悠,不慌不忙,一天啥事也沒做,還喊著沒時間。
書中給出這樣的建議:
當一個瓶子被石子塞滿時,你依然能往里加沙。
當它被沙填滿時,你依然能往里加水。
不要認為原來既定的時間計劃就不能動,當有更重要的事情出現時,別急著說自己沒時間,先去對比有沒有更不重要的事情可以被替代。
它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我覺得特別的形象貼切,字字句句都說到我心坎里去了,自己怎么從來就沒有想出來過呢?
很明顯,時間的彈性是非常大的。
如果我們一天有8個小時是在睡覺,那么哪怕我們真的看上去非常忙碌,假設一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也還是有6個小時可以自由支配的。
除去陪伴家人的時間,只要你想,依然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為什么同樣多的時間內,有些人能夠做那么多事,有些人卻碌碌無為?
這都是使用時間方法論上的差別,而這種差別,則會直接導致成就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