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川浪溪河距離城區一個多小時車程,河畔有浪溪村和卡子村。浪溪河生長著10余株古櫟樹、古柳樹、古銀杏樹、古黃楝樹、古榆榔樹、古鐵堅杉樹,形成一處古樹群。
冬日的一天我隨驢友來到這里野炊賞景,沿著一條名為“古樹路”的山路前行,很快就進入被譽為湖北省“宜居村莊”的浪溪村。村子四周峰巒疊翠,潺潺溪流繞村而過,精美別致的木樓掩映在綠樹叢中,與山水田園交相輝映,一派秀麗風光。驢友們卸下炊具,開始分工,和面,擇菜,生爐子,諸事準備就緒,大家開始包包子,蒸包子,忙碌的間隙,我繞村轉了一圈。新修的民居,整齊地排列,家家掛著紅燈籠,透著喜氣,是啊,這里有寶貴的旅游資源,村民們怎么會不喜呢?浪溪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據說,當時這里有一座佛寺名為“浪溪”,規模宏大,香火旺盛,浪溪村因此得名。唐宋時期,浪溪村和附近的卡子村是十堰通往房陵古鹽道的核心路段,全國各地的商賈往來于此,使浪溪繁華一時。如今的浪溪村雖然沒了古時商賈云集的繁華,卻呈現出一派現代新農村的全新景象。一棟棟精美別致的小木樓,以及房前屋后栽的花花草草,無不彰顯著村民生活的富裕和幸福。天高云淡,靜謐的山村沐浴在午后的暖陽里,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吃完飯,收拾好炊具,已經下午2點了,我們驅車去看聞名遐邇的古銀杏樹,聽說這棵銀杏樹有1600多歲了,粗大的樹干,發達的枝條,濃密的樹葉,樹下的地面是一層厚厚的黃色地毯,慕名來拜謁的游客很多,催生了農家樂,獼猴桃種植的產業鏈,給村里帶來了財富。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然后我們又去了過風樓,好像是過去鹽茶古道的一個供行人休息的驛站,古驛道以淹沒在荒草中無蹤跡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路途中,我們還瞻仰了其他的古樹,飽覽了沿途原生態的自然風光,愉快地返程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