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三個金句: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么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
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贏得它,也不需要為此付出努力。
父愛是有條件的愛,父愛的原則是:“ 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和我很像。”
摘錄三個段落:
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 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同父親的關系則完全不同。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親 不體現任何一種自然淵源。在最初幾年內孩子同父親幾乎沒有什么聯系,在這個 階段父親的作用幾乎無法同母親相比。父親雖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卻代表人類生 存的另一個極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 界。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 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母親的良知對他說:“你的任何罪 孽,任何罪惡都不會使你失去我的愛和我對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親 的良知卻說:“你做錯了,你就不得不承擔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須改變自己, 這樣你才能得到我的愛。”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脫離,卻在 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論相反,人不是通過合并父親 和母親,從而樹立起這兩個形象,而是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 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親的良知,又同父 親的良知生活在一起,盡管兩者看上去互為矛盾。如果一個人只發展父親的良知, 那他會變得嚴厲和沒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親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斷力 的危險,就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