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近10本時間管理的書籍,在觀念上有了顛覆性的變化,例如以下這句話:
“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
曾經(jīng)我也淺顯的認同這話,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也都會有這樣的思維,從一天來思考一生,把自己放在當下這片泥沼里,卻不知道為了什么而前進。
可你有沒有想過應該用一生來思考一天,知道想要怎樣的一生才能過好當下的每分每秒,充滿目標與方向地披荊斬棘殺出一條血路。
現(xiàn)在很多時間管理的書籍都在講如何提高自己做事情的效率,如何節(jié)約出時間,仿佛自己是一個被時間蒙蔽雙眼的奴隸不停地被抽打著前進,卻在原地不停地轉圈?
俯覽全局,倒推細節(jié):
“你有想過你80歲的時候是什么樣子嗎?”
也許80歲太遠,也許我們太年輕,也許世界變化太快,也許意外與驚喜不知道哪個先來。
李欣頻曾在《十四堂人生創(chuàng)意課》中說:“以十年一輪來看,假設你現(xiàn)在20歲,如果照這樣的過法,想一想你30歲會是什么樣子?你希望是這個樣子嗎?如果不是你該做怎樣的改變?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希望自己30歲是什么樣子?如果你想要完成你心目中的30歲,你現(xiàn)在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請寫一個很詳細的描述單出來,比方職業(yè)、生活狀態(tài)、經(jīng)濟狀況、興趣、休閑活動,一天及一星期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然后畫出一張你想象中的生命藍圖。根據(jù)這個藍本去思考,你還欠缺什么樣的能力,所以還應補修哪些課程。”
也許以時間來定義會太寬泛,或者大部分的人也從未考慮過這樣的問題,那么我們就以短期目標來舉例子。
在《高效時間法》里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用目標來倒推進程并記入月記事簿。
月記事簿就是類似像日歷一樣的東西,可以一覽全月的重要時間和信息。例如:如果你想在2017年10月左右拿到初級會計職稱資格證。首先6月就會出來考試成績、合格分數(shù)線,以便知道需不需要進行明年的考試,那么在月記事簿6月的某一天里面填入考試成績查詢;其次5月的中旬會參加考試,那么在5月上旬就要完成1-3次模擬考試和最后知識點的整合梳理,查漏補缺并且打印準考證;2-4月每天預留出時間集中進行課程的學習和練習。就會出現(xiàn)如下所示:
6月15日填入:00:00查考試成績,判斷是否準備明年的考試。
5月15日填入:初級會計考試
5月14日填入:2本書知識點需要背誦的地方著重記憶
5月13日填入:《初級會計》知識點梳理
5月12日填入:《經(jīng)濟法基礎》知識點梳理
5月8-11日填入:查漏補缺
5月7日填入:9:00--12:30模擬機考3.5小時
5月4-6日填入:查漏補缺
5月3日填入:9:00--12:30模擬機考3.5小時
5月1日-3日填入:打印準考證,考點踩點,知道考試時間,休息準備最后一輪復習
4月每一天填入:19:00--22:00《經(jīng)濟法基礎》和《初級會計》第二輪復習
3月每一天填入:19:00--22:00《經(jīng)濟法基礎》
2月每一天填入:19:00--22:00《初級會計》
這樣你2017年2月到6月的月記事簿里每一天都朝著初級會計資格證這個目標前進,并且每一天你需要做什么都很清晰明了。當然了這樣做會花費掉你3小時左右的時間,但比起你每天毫無目的,臨到考試前1個月才臨時抱佛腳,成功率要高太多。
其他目標例如:健身、寫書、參加比賽等都可以用倒推的方法進行。重要的是要有從全局推細節(jié)的觀念,切勿本末倒置。
如何開啟你的每一天
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高速運轉,每天想做和必須做的事情也不只一件,考證重要,工作、家庭、人際、財務又有哪件事不用做呢?
弄清楚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或者目標后如何在每一天中去實現(xiàn)它呢?
1、摘掉我是夜貓子的假帽子,是大多數(shù)人最重要的一件事
在《早晨型人更容易成功》中有這樣一句話很在理:“意識(認知)改變了,行為才會改變,行為改變了,習慣才會改變,習慣改變了,成果才會改變。”其實很多人都說自己是夜貓子,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果真是這樣嗎?還是你懶惰的借口,或者對自己認知的不足!請認真堅持1個月早起后,還是起不來,再說也不遲,但注意前提是你認真去做了早起這件事。
為什么這么多成功人士都在堅持早起:我們在生活中扮演著夫妻、子女、員工、朋友、知己、公民、老師、學習者等多種角色,這些都需要我們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維護。早晨那段清靜且不受干擾的好時光只屬于你,你可以只做你自己。而且早起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擁有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因為你先人一步。
2、找到你最重要的一件事
在我踐行時間管理的書籍后,雖然學習了很多提高效率的方法,但是有很多自己的安排依舊無法完成。直到我看了《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后,所有的事情都在計劃內全部完成并且留下了很多供我玩樂的時間。
首先找出你的關鍵問題:我做了哪件事能讓生活變得簡單?讓其他事變得不重要或不必要?
其次大局和趨勢是答案的關鍵,答案很有可能是在舒適區(qū)之外,是一個全新的答案,一個你從未曾想到過的答案;
最后為你最重要的這件事留出準備的時間。
3、明確先后活動的先后順序
這有點像四象限法:緊急且重要、不緊急但重要、緊急但不重要、不緊急也不重要。
但在《每天學點時間管理術》里略有不同。四象限法是以單個的任務作為分類標準而這本書是以每天為標準。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全部放在一個盤子里,然后把每個活動標注上顏色,紅色為緊急且重要的、綠色為不緊急但重要的、黃色為可以不用今天做的、灰色為沒有必要自己做的四種顏色,盤子里應該以綠色活動安排居多,其次為紅色活動,然后是黃色活動,最后最好不出現(xiàn)灰色活動,可以授權給別人做。
如何讓一天24小時變28小時?
每天都是由24個小時組成的,時間向來如此平等,可為什么有人就能一天做那么多事情還活蹦亂跳,你卻做不了幾件就精力全無?
1、學會正確休息
我們對休閑和休息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會定義為娛樂,聚餐、K歌、逛街、游戲最為典型,其實這些活動不但沒有讓你更輕松反而會耗費精力。
有沒有逛了一天街只想早早泡腳睡覺地時候?有沒有聚餐喝酒一覺睡醒腦袋疼胃也不舒服的時候?所以這些都不能定義為正確地休息。
那么什么叫正確的休息呢?這也是我從《番茄工作法圖解》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獲:排除一切騷擾!不要打電話,不要發(fā)郵件,不要想已經(jīng)完成的工作怎樣才能做的更好,也不要思考接下來要進行的活動,讓大腦靜靜地待一會,可以是幾分鐘的冥想,可以是幾分鐘的腹式呼吸、也可以是簡單拉伸,還可以只是閉上眼睛想象有一臺掃描機從頭到腳掃描你全身,被掃描到地地方都需要你用意識去放松。當然最后還要學會檢驗是否自己得到了合理的休息,并且休息的時間是否足夠恢復精力:如果你計劃休息了5分鐘,但感覺比5分鐘長,還有你接下來進行工作時的效率、專注力和精力滿格,都說明你的身體和腦子都得到了正確的休息。
2、保持專注
很多人對番茄工作法有誤解,認為它太過死板,只能限定在25分鐘做事加5分鐘休息的模式,甚至還有作者會認為它反人性。其實不然,番茄工作法的目的在于排除干擾,專注眼前事。時間多寡可以自己調節(jié)。
那么如何保持專注呢?重點是排除一切內外干擾:
a、解決內部干擾:接受信息,判斷并記錄納入計劃中,然后繼續(xù)當前活動。例如你突然想到今天晚上的電影票沒買,可以在一張便簽紙上寫下來,然后繼續(xù)專注眼前事,等一會休息的時候再花幾分鐘解決。
b、解決外部干擾:直接拒絕、協(xié)商請求延遲活動、寫入計劃并再說好的時間內處理。例如在你工作時同事請你幫忙,了解清楚信息后判斷是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可以做到,如果不是果斷拒絕并提供建議或者授權別人完成,如果必須由你處理而且比較緊急要在今天內完成可以和對方商量延后,如果不是必須今天處理,那么寫入計劃并定好時間,在規(guī)定時間內處理完畢。
3、別讓大腦騙了你,三思而后行
很多時候我們進行一項活動耗費了很長的時間,是因為我們在預留時間的環(huán)節(jié)就出了錯。例如看一本書并且寫書評其實我只需要花2小時就能做完,可我最初在計劃時卻會留出3小時的時間,那么結局你可能也知道,我花了3小時甚至更長才做完。
那么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哪兒有沒時間這回事》里面提到要思考完成這項任務的每個步驟以及需要花掉的最少時間。
例如閱讀一本書和寫一篇書評:
a、首先用檢視閱讀方法看目錄和序言,用一句話說這本書到底在說什么,并且確定自己感興趣的部分(15分鐘);
b、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分析閱讀,也就是逐字逐句地讀并且內化為文字及時記錄(40分鐘);
c、剩下的部分找出主要論點、方法和例子進行記錄(25分鐘);
d、思考自己對本書地觀點并記錄(20分鐘);
e、對已經(jīng)記錄地文字進行潤色、排版(20分鐘)
正常電子書在400頁以下地書籍都能在2小時內讀完,其中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地方法可以參考《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何才能把時間管理這件事做好,改變你的現(xiàn)狀?
雖然大量閱讀時間管理地書籍必不可少,但實踐出真知。且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節(jié)奏都不一樣,運用了你才知道什么適合你,那么那些適合你的方法,你堅持下來的才能改變你。
希望每個人都能變成自己期待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