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園所,她常青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條件是什么?_?不是電教設備,不是校舍環境,是人,是與孩子朝夕相處的老師的基本技能和素養。所以,教研是必然要存在的,而且要深刻的有效的教研。
那做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怎樣去聽評課,怎樣吸取精華,棄之糟粕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拙見,希望能給新太陽各位姐妹一些啟發和思考!
一、各位姐妹在聽憑課前一定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1、聽評課前要熟悉教育活動內容、了解設計者意圖,弄清楚新舊知識技能內在的聯系,熟悉教學重難點。有人會問:我又不講課,我了解那么多干嘛?我就是想通過她的課來了解的啊!這種想法未免太缺少對教研的責任感。因為提前熟悉提前了解,所以才能在聽課過程中知道授課者的每一個環節,每個環節的用途。
2、聽課過程中要時刻謹記授課者的目標,并了解最終的完成情況。
3、在別人講課時,自己頭腦中也要設計教育活動的初步方案,粗線條勾勒出大體的框架,為最后的評課提供一個參照系。
二、聽課中的注意事項:
1、聽課中切記:不能只看表面而缺少思考;
2、一定要認真地聽:聽講的啥?老師是怎么導入的?能否調動孩子?
3、仔細的看:看教師的姿態、肢體語言,看老師和學生的互動、看學生之間的互動;
4、深刻的想:想她為何這樣設計?能否有最好的方式?如何延伸?
5、及時的記。在這里我不得不再夸夸咱們從許昌學院請來的導師,她們三位每次在聽課時都記的密密麻麻的?從開始導入到中間過程,每一個環節,到結尾?有問號?的,有贊同的?有改善的……等于她們把我們每一節課都給拆了又更好的組合起來!我相信她們都有上過這些課,甚至指導他們的學生上過課,可是依然這么認真和嚴謹,那我們呢?我們改聽寫什么?記些什么呢?在這里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建議,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三、大家在聽課時記錄東西可不是盲目的去記。首先你得了解這節課是哪個領域的?孩子們是否感興趣?這個課題來源于孩子還是老師?有沒有發展的需要?
這個話題又倒回到了第一點兒,即聽課前的準備。
1、這節課是如何導入的?效果怎么樣?也是你所要觀察和記錄的。
2、一般的課程都有環境創設,因為學齡前兒童的特點就是以看和體驗感受為主的。創設環境時是否結合了生活?一節課中的重難點有沒有突破?
3、重點記錄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設計的步驟和每一個環節,是否關聯緊密,是否有用和多余?
4、記錄老師的每一個提問和引導語,它是每個課題的點睛之筆,讓整節課更活起來。
5、上課期間一般都有師幼和幼幼互動,咱記錄是否給孩子們提供可操作和思考的空間?能否靈活化解突發的矛盾和狀況?
6、最后一點要記錄的就是:因材施教!記錄老師有沒有在關注到集體的同時對個別孩子的指導。
第四、要有聽課后整理的記錄。在整理記錄時,其實也是第二次對這節課的一個回顧,心理學上叫“再認”。加深印象,也是對自己成長速度上又加了把油。
親愛的姐妹,對于一節課的評析您還滿腦子漿糊嗎?看完后有沒有思路清晰點兒呢?評課的能力和授課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希望大家在提高自己的授課技能同時也能做別人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