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報時間。所有的志愿都離不開三要素:城市,學校和專業。作為一個過來人,回頭重新思考這3個要素,哪個對我最重要,我的選擇和當年會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談城市。如果現在讓我重新選,我會把城市放在第一位,并且會強烈要求去外省,最好是在北上廣深讀大學。
理由一,外省讀書可以讓我早點獨立。當年,源于父母非常堅持我在本省讀書,希望我離家近可以常回家,加上關系好的幾個同學都選擇本省讀書,我沒怎么堅持,就選擇了本省。大學四年中,壓根沒有感覺過,其他外地同學常掛在嘴邊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我大學畢業后去異地工作時,第一次才深刻感受強烈的念家和思鄉。這種時不時襲來的異地孤獨感,逼迫我去盡快調整自己適應新的大環境,促進我的精神獨立。
理由二,如果在一線城市讀書,校園內外的各種機會比二線城市多。可惜,這個等我在畢業前,去一線城市的重點大學里參加校招會,才意識到的。很多國際國內大公司在二線城市沒有分公司,所以他們往往不會每年來二線城市開校招會,而他們通常都會選擇在他們有分公司的城市,比如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開校招會。原因很簡單,開校招會對于這些公司也是需要考慮投入是否值得。在本市開校招會,人力,時間,金錢的投入都會比較小,而北上廣深的應屆畢業生已經足夠他們選擇。
除了城市,我第2看重的是學校。因為在不同的學校讀書,會接觸不同的同學和老師。大學四年正是我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這期間,我接觸到的同學和老師,他們的價值觀,他們的習慣,都有可能會潛移默化地或者直接明顯地影響到我的價值觀和我的習慣養成。這可能就是人以類聚啊。
最后,我考慮的是專業,因為發現合適自己的職場方向,是一個很挑戰的課題。這不是大學四年里就能找到答案的。這需要進入真實的職場,在摸爬滾打中,在不斷迷失后才可能有所領悟的。如果這樣,大學里讀什么專業,就沒有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