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惡性腫瘤應用放射治療已日趨普及,放射線能對惡性腫瘤細胞的分裂起到抑制作用,但也能對正常組織產生損害作用。
(pictures? come from? photography? friends)以下圖片均來自攝影圈朋友處
電離輻射對人的損傷程度與照射時間,照射劑量有關,而人體不同組織對輻射的耐受劑量也有明顯的差異,生長中的骨及軟骨對輻射比成人相同組織更敏感。
一般認為成人骨是相當耐輻射的組織,但照射后的骨再生能力低下,易受創傷和感染,甚至產生骨壞死。
【目前醫學界對放射治療對骨組織損害(放射性骨壞死)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學說:
1.醫學界多年來一直崇尚血管栓塞學說,骨組織經輻射后在實質組織受損的同時,血管因輻射也發生系列形態及功能上的變化。照射后早期的形態變可見因血管內膜腫脹而發生供血減少。晚期則因管壁增厚和內皮細胞增生突向管腔造成血管狹窄和閉塞,導致血供銳減或終止,引起局部營養障礙。
2.近年有研究證實,頜骨放射性骨損害主要是射線對骨細胞的直接損傷,而不是由于局部血管閉鎖導致血循環障礙的繼發癥,從而對血管栓塞學說提出了異議。
3.現代對放射性頜骨壞死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的認識,推崇低細胞活性,低血管密度和低氧含量的“三低”學說】
tall? buildings and? lake
總之,醫學界總體的認識是:放射性骨損害與血管損害應是互為因果,互為關聯的。頜骨尤其是下頜骨主要為密質骨,鈣含量高,吸收射線量大,因此在頭頸部惡性腫瘤給予根治性照射時有發生無菌性壞死的可能。在此基礎上,如果口腔衛生不佳,牙源性感染以及損傷或拔牙等,均可導致繼發感染,形成放射性頜骨骨髓炎。即使沒有發生無菌性骨壞死,因受照組織纖維變性及供血障礙,組織修復能力明顯降低或喪失,因此,微小的創傷如拔牙等均可導致組織崩解,容易發生比較嚴重的后果。
The? gree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