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了,吃飯了”“來了,來了”
30秒后,“怎么還不來吃飯呀,菜要冷掉了!”
相信很多人都是這么被念大的。當然,這么多年了,我還是很拎的清的。只要聽到我媽語氣里,流露著一絲不爽,我就趕緊跑去擺碗擺筷。畢竟飯菜雖不算可口但至少能溫飽??粗覌寧е∶痹趶N房奮戰的背影我更加堅定了。
隔壁飯香
與此同時傷害我的是,我嬸嬸做飯就超級好吃,隨便一放圖就是大波傷害。
難道全天下的媽媽做飯都很好吃?我這一代,能做飯的姑娘都找不到幾個了,難道上一代就沒有那么幾個“手殘黨”?肯定是大家不敢站出來,比如說我媽,飯菜做得那叫一個“神清氣爽”。保證你吃了蹭蹭瘦!
家里飯菜一上桌,我秉承著一看,二聞,三嘗的原則。先看菜的顏色,看看有沒有什么奇怪的菜色混入;二聞,聞聞有沒有奇怪的腥味、酸味;最后下筷子,嘗嘗咸淡。我基本不相信老爸,因為他已經被荼毒多年,沒啥判斷能力了。
以至于我現在過年就喜歡在嬸嬸家呆著,然后啥好材料都往嬸嬸家拿,總感覺我媽會糟蹋了。感覺嬸嬸家的米飯都甜好多~
熱愛創新菜的媽媽
而且就我媽的廚藝,她還特愛創新。清蒸了一種不知名的海蟹,腥的一口都吃不了,廚房散味就散了一個星期;上湯西藍花,我媽整成了皮蛋西藍花湯,有個同事嘗了一口被齁了一下午;還有一個招牌菜色,油面筋塞肉,就是黑乎乎的一團,也許和紅燒獅子頭系出一門;對對對,還有一個過年聚餐讓我媽威震四方的菜:香菜炒大蔥(我是在微笑)
不僅如此,我媽對菜的調味都有特殊的認知:紅燒茄子、茭白肉絲都是要咸一點(很咸很咸)、湯不能放味精的(忠于食物本身的味道)、涼拌菜是一定要放很多麻油的。
下面請準備好接受我媽的菜:
由上及下分別為:
現炒花生、炒雞蛋(在我媽媽眼里,這不是焦的)、雞蛋餅(偶爾還有茄子雞蛋餅)、涼拌黃瓜(香油泡黃瓜)、油面筋塞肉
這是我媽媽的心血之作,一湯鍋紅燒肉(笑臉)
盡管如此,我卻從來沒聽過我爸對我媽廚藝有任何抱怨,偶爾還會點一下我媽的招牌菜:筍干紅燒肉,是的,就是它。我感覺媽媽們都喜歡這個菜。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一大湯鍋。吃你一個星期!
20年來,我媽的廚藝水平非常平穩,沒有絲毫進步!我覺得我媽這輩子的廚藝是不可能有變化了,變化的只有我們。這覺悟我應該早點有的,至少這點上面我爸很有發言權,上次問他,他說:你媽做飯不好吃,至少還能吃。你呢?米都弄不熟!
我:???
好了,故事講完了,我要去和媽媽去吃飯了。叫了2遍了,我得去端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