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用目標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5-3? 明確量化的目標才是好目標
1,“S=Specific(明確具體)”——我們都清楚制定的目標要符合smart原則,但往往不經(jīng)意間就制定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目標,比如說到我們班主任要提升用戶滿意度,乍一看這是一個目標,但實際并不夠具體,比如我們應該這樣說“班主任團隊要增加服務動作來提高10%的滿意度,或者我們要減少30%的投訴和退費,來提升15%的滿意度”等等。我們提升用戶滿意度的方法有很多,但要怎么樣提升要有具體的動作方法,這樣才夠明確具體。
2,“M=Measurable(可量化)”——可量化就是指一個具體的可衡量的數(shù)字目標,比如我們常說的需要目標至少要達到70%,階段報告解讀要達到80%等等。
ps.我一直會把S和M混淆,仔細琢磨,可量化是需要有具體的數(shù)字體現(xiàn),比如提升2%,銷售額200萬等,而明確具體指各個要素如資源,責任人等可確定,不需要具體數(shù)字。
3,“A=Attainable(可接受,可實現(xiàn))”——目標的制定需要被員工接受和認可,而且在傳達過程中也同樣要做好溝通工作。我們之前犯過的錯誤就是給員工的目標一刀切,不論基礎續(xù)報是高是低,都要一樣做到70%,這樣很不切實際,而且會打消一部分員工的積極性。當我們按照每個員工拆解出不同的指標時,才會和大家達成共識,雖然目標高于目前完成,但這種跳一跳夠得到的感覺要比像星星跳著也夠不到的感覺,讓員工認可很多。
4,“R=Realistic(相關性,符合實際)”——就比如我們不可能根據(jù)暑假英語的續(xù)報來制定秋季物理的目標,也不能根據(jù)銷售的SOP來制定班主任的SOP一樣,目標制定的參考因素一定要與之相關,否則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5,“T=Time-limited(有時間限制)”——如果只有目標而沒有完成目標的時間,就相當于沒有目標。只有有了截止日期,我們才能衡量在此期間目標是否達成,這也是目標中畫龍點睛的一筆。
eg.我要減肥——我要報名一個私教課,每周三次課,在一個月內(nèi)瘦掉5斤。
目標制定SMART法則
5-4 套用公式制定團隊目標
6,“目標=動詞+任務+指標+目標”——指標一定是也業(yè)務重點,影響業(yè)務成功的關鍵因素和關鍵指標;目標也要因人而異,全員參與,及時反饋,并且可測量可修改。
試著再寫一個例子——我們的提升學科功底的目標是:我們要在19年春季,提升班主任的專業(yè)功底,達到可以100%解決鞏固練習題目的能力。——動詞(提升)+任務(專業(yè)功底)+指標(鞏固練習的解答能力)+目標(100%可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