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和林家明之間的通信,問候聊天為主。聊學習聊生活聊心情聊最近的成績聊課外看的書聊學校聊老師聊同學聊食堂的大師傅聊同學的母親的病情……篇幅不一定很長,一兩頁、兩三頁而已,內容包羅萬象,甚是豐富。通信的節奏基本上每周一封。對于林家明的來信,開始的時候,文舒是無意識的接受,來了就看一看,看了就禮貌地回一下。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忽然有一天,文舒發現對于林家明的信件有了些期待。
哦,任何事情一點點地積累都會成為一種習慣,融入到一個人的生活中,便成為那個人的生活習慣之一。大約一個學期以后,讀林家明的信,給林家明寫回信,已慢慢成為文舒校園生活的一部分。
書信,林家明的書信,由一個開始,成為習慣,成為文舒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文舒生命的一部分。
林家明學的是理科。雖是理科生,但是林家明卻有些文科生的性情和細膩。這一點文舒從書信的字里行間能夠體會到。而且還有點小幽默。
若干年后,當人們之間的聯系方式由書信變成手機變成電郵變成QQ變成飛信變成微信的時候,林家明到一個地方出差或游歷,都會用當地的信箋寫一封信,由當地的郵局寄給文舒,告知自己的見聞和境遇或報個平安。林家明說:文字寫在紙上,在路上游蕩些時日后,文舒再拿在手上閱讀的感覺會不一樣的。有什么不一樣呢?文字的厚度和溫度不一樣吧!文舒自己這樣理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