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時,這也就意味著又有很多準高三生走上了編導這條不歸路。如何平衡專業與文化課的學習,這成了所有編導生最頭疼的問題。編導作為藝術類招生分數最高的專業,每年都有無數編導生被一年比一年高的錄取分數線放倒。文化課是不能松懈的,專業也是要學的,如何在專業考試上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滿意的成績?先從觀影量上來提升吧。
雖然現在的藝考,大部分因為時間和設備的關系,許多院校選擇了微電影影評或者用編寫故事來替代影評,但是最基本的視聽語言還是要知道的啊。在這里推薦一本書路易斯·賈內梯的《認識電影》里面對視聽語言進行了詳盡的講解。書挺厚,比較適合讀大學的編導生看。
然而熟練掌握視聽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拉!片!子!
拉片子的意識就是假裝站在攝像機后面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去看電影!看它的聲音,畫面,色彩……從而來推測導演的意圖,影片的主題等等……再推薦一本書楊健的《拉片子》,藝考生沒時間還是不要看了吧……但是有一本書我覺得不睡覺也得看的——蘇牧《榮譽》,這本書是北影影片分析課(可能叫這個吧)的講義,是許多大學編導專業的教材,書中對一部一部電影的重點進行了詳盡的講述,結合影片,看了這本書你會受益匪淺的。
啰嗦這么多,我要進入主題了
首先,需要拉片子的電影
《陽光燦爛的日子》
電影中的教科書,看200遍都不多,中規中矩的電影手法,絕對是藝考中必考的電影。
《紅高粱》《大紅燈樓高高掛》
張藝謀的,他的電影最好都看一下,也不是很多。在看這兩部電影的時候,注意影片的色彩!色彩!色彩!
《公民凱恩》《羅拉快跑》
視聽語言運用的很成熟,也很豐富。
片子拉幾個就可以了,可以結合著蘇牧的《榮譽》再看一下。
其次,需要看的電影
觀影量!觀影量!觀影量!
賈樟柯的電影《小武?》《三峽好人》《站臺》《山河故人》……
顧長衛的電影《孔雀》有一年某大學默評這部電影
馮小剛《1942》《唐山大地震》《甲方乙方》
侯孝賢、楊德昌的電影,具體不說了……
陳凱歌的《霸王別姬》1994年的經典之作
國內第五代、第六代電影導演的電影,有時間就看一下吧
國外電影,別拿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觀影單看了,很多都考不到。
托納多雷的《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死亡詩社》《美麗人生》《勇敢的心》《阿甘正傳》《女人香》《煙花寂寞》《蝴蝶》《末代皇帝》《沉默的羔羊》《遠山的呼喚》等等等
建議買一本歷年各高校藝考招生考試的題,題中提到過的電影看一下,按提到的頻率以此來看,撿重要的看。
最后,準備話題
藝考中,不論是面試,還是筆試。總會被問到你最喜歡的導演是誰,影片風格是什么,最喜歡的電影是什么等等,這個一定要準備,還要準備為什么,可以百度,但最好要有自己的思考,說不定面試的時候老師看重你,想跟你聊幾句,不要懵逼哦。
以上,是我的一些經驗,有不足,歡迎指正,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