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匆匆別離故鄉,一晃好多年。盡管每年也會零星地回去幾趟,但對故鄉卻越發覺得陌生。這么多年,我走過很多條路,跨過很多座橋,也駐足欣賞過很多河的風景:有高原雪山融水匯聚的翡翠河,有綿延千里滋養沃土的母親河,有水網縱橫鮮花點綴的七彩河,等等。風景再美,河水再清,氣勢再磅礴,總覺得比不過故鄉門前流淌的小河,靜靜的,蜿蜒的,承載著童年的記憶和許多有趣的故事。
? ? ?
? ? ? ? 我的故鄉位于蘇中平原,河流縱橫交錯,真正的魚米之鄉。在這里,每個村莊總會被小河環繞,就像母親的臍帶,源源不斷輸送著養分和溫暖。我家所在的村莊自然也有這么一條小河,它呈“階梯型”,蜿蜒地圍繞村莊流過,從我有記憶起,它就跟我的生活融為了一體。
? ? ? ? 故鄉的河其實并不算長,只因孩提時受知識和眼界的限制,總感覺它是一條特別長的大河。猶如井底之蛙、燕雀之志,竟不知外面世界的寬廣與精彩。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份“無知”,讓童年的我少了好些繁雜世界的煩惱,感覺活得更開心無慮、真實純粹。
? ? ? ? 故鄉的河在我的印象中,總是伴隨著喜與憂和恐與驚,但更多的還是快樂與幸福。唯一的一次恐懼發生在我5歲的那年夏天。記憶中,那天的天氣特別熱,爸爸帶著我到河里游泳消暑。為了方便村里人到河中間洗衣洗菜,村里的能工巧匠利用河邊的老榆木做了一個簡易的跳板。由于河底的淤泥比較深,跳板的兩條腿陷入其中很是穩固。這樣一個跳板不僅是村里女人們洗衣洗菜的平臺,更成了會游泳孩子們跳水的基座。
? ? ? ? 爸爸帶著我坐在跳板上,那時的我們根本不會有現在游泳時裝備的游泳圈、游泳衣、護目鏡等,條件好的能擁有一個拖拉機輪胎的廢舊胎芯做游泳圈已經很奢侈。由于我年齡小、個子矮,爸爸給我準備了一個小木桶,讓我趴在木桶上在淺水區玩,他自己便只顧著和別人說笑聊天。無聊的我對別人玩的深水區充滿好奇,竟趴在木桶上順水漂到深水區。由于木桶的平衡性差,加上到了深水區有點恐慌,一不小心木桶翻了過來,把我死死扣在了桶底。那種感覺我到現在都還能清晰地記得,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深度麻醉感覺。先是一陣恐慌,然后就是莫名的輕松和愉悅。多少年后的今天,我在剛不久做的一個全麻小手術時,當麻醉劑推進去的那一刻,那種感覺似曾經歷。
? ? ? ? 爸爸在和別人聊天的間隙,突然發現我從水面消失。他迅速跳入水中,一把就把我從水底下拉了上來。當時,特別恐慌的我還沒回過神,已經被拉出了水面。記憶里,我喝了不少水,爸爸有力的大手給了我生的希望。也就在那一瞬間,我對這條河存下了敬畏之心。
? ? ? ? 故鄉的河給我帶來的快樂是無窮的。我在這條河里學會了游泳,盡管是“狗爬”,但至少也算一項技能。游泳的水平不怎么樣,但“扎猛子”的水平卻練得“如火純金”。幾個小伙伴在跳板上并列站好,拿起一塊磚頭往河中間一丟,然后一起跳進水中比賽誰能先把磚頭摸上來。對于那樣一個沒有手機、電腦游戲的時代,這樣的游戲,我們玩起來就是大半天,只有等到家長過來催著回家吃飯,大家才會“散”。
? ? ? ? 后來,我們長大些后,再到河里游泳時,就不僅僅是為了玩,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給家里的飯桌上添上一道“葷菜”。我們的手段相當的多,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沿著河邊用手去摸螺絲和河蚌。這項“技術”看似簡單,可要通過水面上水草的分布和長勢來確定它們的位置確實需要豐富的經驗。河里最多的還是魚,常見有鯽魚、鳊魚、花鰱等,當然這些魚都是有人承包養殖的,對于我們這樣的“搗蛋鬼”,他們也是無可奈何。我們當中,技術水平高的會直接用手去抓,尤其是鯽魚,它們最喜歡躲在河邊的水草中,只要順著水草慢慢往里摸,它們便被逼到河堤的死角,一把就可以抓住。這種方法捕魚的效率太低,我們大多數的時候是準備很多的瓷盆、木桶和絲網,然后所有人拼了命地用腳、手還有木棍拍水,徹底把水攪渾。正所謂“渾水摸魚”,被弄暈的魚便四處亂串,有些跳出水面就直接掉進盆和桶里,有些亂闖亂撞掛上絲網。然后,我們再把這些魚平均分配,享受著“豐收的果實”。
? ? ? ? 后來,有一年,我們村有個駝背老頭到河里洗菜時,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了。村里便有了傳言,說是被“水鬼”拉下水的。后來,我才知道,這個傳言是從村里那個養魚專業戶傳出,他的目標是沖著我們這些“饞嘴貓”。其實,這條河里還真有“水鬼”,只是不是電影電視里拍的恐怖片的“水鬼”,而是一種俗稱“水猴子”的哺乳動物。它個頭不大,但在水底下的力量特別大,能把一個成年人拖到水底。我們那邊附近河里也確實發生過“水猴子”拖人淹死人的事件。出了這樣的事情,父母自然再也不允許我們下河游泳了。
? ? ? ? 我們都特別恨那個養魚的人,不讓下水捕魚,我們就偷偷釣魚。我們的零花錢本來就不多,誰也舍不得去買魚竿。我們就用竹子做成簡易的魚竿,魚鉤用從媽媽那兒偷來的縫衣針燒紅扳彎,魚漂是把鵝毛剪短穿起來,魚食是魚最喜歡吃的桑樹果。我們釣魚是從電影《地雷戰》里學到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方法,讓養魚的人怎么也抓不住我們。我就用這個簡易的魚竿曾經釣上來十幾斤的青鰱,竹子斷了,我就跳到水里把它抱上來。長期的實戰,讓我成為了我們那片小有名氣的釣魚高手。
? ? ? ? 養魚人面對我這么一個“搗蛋鬼”,只能不時地給我們家送魚。在父母的說教下,我也認識到這是人家謀生的經營,養殖這么一河的魚確實不易,加上學習任務越來越重,慢慢就不再去釣了。
? ? ? ? 我的童年是在故鄉河見證的一個個“劣跡”中成長起來的,但也正是這些“劣跡”讓我明白了生活的不易,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 ? ? ? 故鄉的河確實就像母親一樣,輸送著我們需要的食物和養分,也承載著人們的垃圾與污濁。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時,大家享受著改革開放的紅利,村里富起來的人越來越多,產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也越來越多,故鄉的河便成了承載這一切的最終去處。源源不斷的垃圾和污水從四面排來,遠遠超出了河水自身凈化的速度。河里的魚開始大量死去,最后就剩下了小龍蝦能存活。后來,我還釣過幾次小龍蝦,可最終連小龍蝦都沒法存活。曾經的活水河、承載我們無數童年歡樂的親水河,變成了死水河、臭水溝,每每經過,都要捂住鼻子。我想,如果河有生命,他一定會不停地哭泣,用苦澀的淚水去警醒人們愛護、珍惜它。他要讓所有人明白,有些東西失去了便會永遠消失。可是我可憐的故鄉的河,他始終還是一條河,不能賦予生命,人們沒能聽到他警醒的期盼。
? ? ? ? 自從讀高中、大學,再到工作,我就一直漂泊在外,故鄉經歷了大拆遷,故鄉的河被拆得連痕跡都不復存在,換來的是所謂的漂亮小區。我站在曾經故鄉的河的位置之上,抬頭仰望一排排的高樓,感慨萬千:時代在發展,事物在更替,我想這發展是否能再可持續一些,等一等我們丟失的靈魂和失去的歡樂,讓故鄉的河不再成為記憶,而是我們茶余飯后閑庭信步的好去處,它本該有著更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