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
好久沒有更新文章了,人有時候迫于生計的壓力,計劃趕不上變化,看了很多成功人士的傳記和故事,無不是堅持,專心致志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在這么一個浮躁的社會里,觸手可及的信息世界里,能夠用心去做一件事情是非常困難的。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下去,人有時候在一些瑣事中比較容易陷入其中,丟失目標。產品的需求規(guī)劃也一樣,如果沒有需求管理,前期的需求獲取就是無用功,因為沒有到達具體執(zhí)行。那么什么是需求管理?通俗一點的講就是獲取用戶需求,并對用戶需求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來推動產品側進行改進,直到需求被滿足,然后繼續(xù)下一個循環(huán)。在需求管理中可以通過維護兩種需求卡片(單項需求卡片和需求池管理卡片)來實現。
單項需求卡片
單項需求卡片一般在用戶調研和頭腦風暴的時候使用,用于標識需求的類型(功能性/非功能性需求);需求來源,需求從哪里來,是否目標人群;需求場景,產生該需求的具體用戶場景;需求描述,描述過程中最重要的信息;需求原因,需求搜集人員注釋這部分用戶為什么會有這個需求;以及明確需求的重要程度、需求生命特征以及競品情況等。
需求池管理卡片
需求池其實就是存放跟產品有關的未來可能會做的功能點的聚集地,然后在規(guī)劃新版本的時候,從池子里根據“輕重緩急”和“優(yōu)先級”來篩選出幾個需求,排一排、整一整,弄成一個新的版本項目計劃。需求池工具有很多,比如Project、Execl、MindManager等等都可以作為需求池管理工具,你也可以使用一些團隊協作軟件(如tower、tita、明道、teambition等)里面的項目管理功能來做需求池工具。一般來說,我會將需求池按產品的功能模塊來進行劃分,這樣所有關于產品功能的需求都會被歸類到相應的產品模塊里。當然,這個需求池里還會包含來自運營及其它部門的需求。我們要做的就是告訴這些需求提出者,他們的需求我們都重視了,已經放到了需求池當中,但是是否安排開發(fā)需要根據所有需求進行“輕重緩急”和“優(yōu)先級”的權重比較才能決定。我們需要定期去審核和分析這些需求,是做還是不做、要做的話是什么時候做?
需求評審會議
有了這份需求池功能卡片,我們就可以召集團隊相關成員進行一次需求評審會議了。參加需求評審會議的可以有產品經理、老板/領導、運營以及市場相關人員、開發(fā)主管、測試經理等。為了保證需求評審能夠順利進行,最好提前做好相關的準備,產品經理要能夠講清楚需求的來源,為什么要做這個需求,做這個需求有什么意義,這個需求需要哪些功能配合,同類競品是否有該功能需求,為什么這個需求的優(yōu)先級比較高……,整個需求評審的過程,考驗了產品經理對需求的熟悉程度以及對需求的判斷能力。同時,參與評審的人也將會對你提出的需求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否同意該需求,并且會提出同意或者不同意該需求的理由。需求評審是多人圍繞已經收集到的需求進行評審的過程,通過集合大家的智慧,能夠避免一個人閉門造車拍腦袋進行決策的局限。當然,我們這里只是第一次需求評審,到了后期產品原型乃至UI設計稿全部定稿的時候,依然需要進行產品的需求評審。
總結
需求管理是一個完整的閉環(huán)過程,同時也貫穿著產品經理工作的每一天。
1、我們是不是每天都要去思考這個需求是否需要去做?這個需求到底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
2、我們是不是經常都要去用工具把需求給做出來,用visio這樣的流程圖工具去梳理業(yè)務流程,用axure這樣的原型工具去設計產品原型,做的同時還得思考這個功能需求究竟放在產品的哪個功能模塊合適;
3、我們是不是每天都要去和各種人溝通需求,和設計師溝通需求,和前端工程師溝通需求,和后臺開發(fā)溝通需求,還要和測試、市場、運營、銷售等溝通需求。同時,你還要和用戶談需求,讓用戶了解和認識你的產品。
需求獲取和管理的系列文章終于寫完了,前期的準備工作是成功的一半,為了避免做無用功,產品經理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進行需求獲取和管理,這樣才能讓做出來的產品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
接地氣開聊互聯網產品—01 產品經理
接地氣開聊互聯網產品—02 需求定義和分類
接地氣開聊互聯網產品—03 用戶調研
接地氣開聊互聯網產品—04 競品分析
接地氣開聊互聯網產品—05 頭腦風暴
接地氣開聊互聯網產品—06 需求篩選和優(yōu)先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