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何用不爭執的方式處理分歧
爭執對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正常的,沒有家庭不會遭遇沖突。原因很簡單:我們都是不同的個體,我們的需要不同,愛好不同,討厭的事也不同。
只是,有些夫妻學會了處理沖突,也有些夫妻的沖突不但沒有解決,還在不斷升級。那比較好的解決沖突之路是什么呢?
首先是:我們不得不去面對分歧,有矛盾并不意味著你嫁錯了人。只是說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生而為人,都難以避免的有缺點。我們總是習慣性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同時我們沒有看到,對方對自己的觀點也是同樣的自信呢。我們的邏輯不同,我們的思考方式不同,感情也不同,而我們的觀點和感受都被我們的經歷、價值觀、性格等因素深深影響著,而這些因素在每一個人身上都不一樣。分歧呢,有大有小,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同,但分歧也可以使兩個人更加彼此了解,學會如何去愛,去支持對方,積極面對分歧,是第一步咯。
如何找到建設性的處理措施來解決問題呢?
第一步是要傾聽,很多時候,面對分歧,我們都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傾聽對方的感受,這會導致更大的爭論。嘗試給對方一個傾聽的時間,從“我們需要談談”到“你什么時候方便,我想聽聽你的意見和想法”。這種給予傾聽的做法,給兩個人帶來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氛圍。約定每次只談一個話題,不單單明白他的決定,更要明白他為什么要這樣的建議,這樣做對他意味著什么;而傾聽過程中,也會問一些問題,確定自己對他話語的理解是否正確~當你傾聽晚對方的觀點時,他也會問一問,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當你對對方有極深的尊重之后,他也會給你尊重。“我現在知道你的意思了,你這樣想是有道理的。”也許最后也沒有解決彼此的問題,但也可以理解對方的想法,因此不會再敵對了。
我們拒絕爭辯的發生,而是采取友好的方式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做法基于一個理念:給對方充分的尊重,讓他們擁有自行思考并形成自己觀點的自由,這樣做,實際上會增進雙方的相互理解,同時也是對另一半觀點的肯定。在解決分歧時,相互尊重帶來友好的氛圍,化解了敵對的姿勢。
妥協:在解決分歧中,最常用的詞就是“妥協”,雖然我們總以為這是一個貶義詞,比如說,不要在價值觀和信仰上有任何的妥協,但妥協對婚姻來說,是積極的,也是有必要的。它意味著尋求共識,放棄自我,從而保證婚姻的和諧。如果兩方堅持己見,又會進入困境。要知道,幸福的婚姻不是 按“我”的心意生活 而是 按“我們”的心意生活。從 我 到 我們。
第二步是達成共識:總有辦法處理分歧,關鍵在于雙方是否愿意友好地面對對方。
方法有可能是,雙方都同意為對方的愿望做出一些讓步,從而讓兩人的愿望都能部分的實現。
又或者是,滿足對方的意愿,這意味著,雙方都坦誠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其中一方認為,當時的情況下,最好的方式是滿足另一方的愿望,這就要犧牲自己最初的想法,這是一種愛的付出,說明你在乎對方的感受,體諒他的難處。
又或者是,將來達成共識,這是因為目前真的無法發自內心地同意對方的看法,那就暫時保留各自的一年,一周或者一個月之后,再來一起討論,看看能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與此同時,我們仍然彼此相愛,彼此支持,不讓分歧影響婚姻的美滿。
而且,將來達成共識,很可能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尤其是生活中無所謂對錯的方面。關鍵點在于認真聆聽對方的看法,積極看待他所持觀點的立場,而不是相互指責對方不可理喻。
思想與討論:1. 在過去幾個月中,是否遇到過彼此有分歧的情況?2. 你們是如何解決的? 3. 你們現階段是否還有一些沒有解決的分歧呢? 4. 你們下次遇到分歧時,請相互問這個問題: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分歧,讓我們彼此相愛、彼此欣賞的感情不受影響呢?
5. 三種解決分歧的方式是雙方各退一步達成中間共識;犧牲一方滿足對方的意愿;再等等將來達成共識吧。在我們近期發生的分歧中,我們使用過這些方式去解決問題嗎?我們所采取的方式能否讓對方感受到你對她的愛和欣賞嗎?
6. 在我們目前的分歧中,哪些分歧是認可對方與自己不一致,并一直采用“將來達成共識”的方式來解決呢?
五、道歉的力量
在結婚以前,我無法想象,我會做出什么事或說什么話,向她道歉。因為從始至終我都是愛她的,我希望她可以過得無比幸福,而且非常確定她對我也一樣。但后來結婚后,我認為這個女人的一些想法,在我看來,是非常愚蠢的。
“動動腦子吧,這么簡單的事情你都搞不明白”,我的言行迅速激起了對方的回應,讓我們的關系急轉直下,這種事情的發生,兩個人就會開始冷戰,幾個小時或幾天不跟對方說話。過段時間,會再說話聯系,但不久之后,問題又會發生。當我把問題歸咎于對方,我們怎么可能關系很好呢?
認罪: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包括我們做錯的事情,以及我們沒有盡到的責任。
悔改:一個人有意識地離開自己的錯誤,并且尋求去做那些正確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都活在自欺中,把自己的不滿歸咎于對方,就是自我欺騙呢。當我看到問題,真實向上帝認罪時,我們心里才可以得到極大的釋放和安慰。但有時,跟上帝認罪,比跟人認罪要困難得多。
沒有道歉和原諒的婚姻是不健康的。
因為生而為人,我們無法避免有時做的事,說的話,貶低了他人,這些不友好的行為和言辭,都在人與人之間造成傷害,情感上交流有障礙,而且長時間難以消除,只有勇敢道歉,取得對方原諒時,雙方的情感交流才可以恢復。
當你向對方道歉時,你常常會怎么說,或者怎么做呢?
當別人向你道歉時,你希望他們怎么說,或者怎么做呢?
很多時候,一方認為自己道歉了,但另一方并不認為是。比如說,弟兄說對不起,姊妹會覺得,不要說這些沒用的,你就不能說點別的嗎?姊妹還在等待弟兄的道歉,但弟兄認為自己已經道歉完了呀。
我們一般都是通過父母,學習道歉語言的。
一方說:對不起。但一方期待的是:我錯了,你可以原諒我嗎?
道歉的五種語言:
1. 表示悔意:
“我很抱歉”用在道歉的開始還是很不錯,但你需要告訴別人,你為什么抱歉,只有這四個字,會顯得過于籠統,讓對方覺得你不真誠。
比如遲到:對不起,我回家晚了一個小時,我知道你一直在等我去看電影,現在電影已經開始半個小時了,你可能也不想去看了。我覺得自己這樣沒有時間觀念,只關心自己的工作,這樣很糟糕,我除了自責,誰也不能責怪,我這次讓你大失所望了。
比如發脾氣:對不起,我向你發脾氣,大聲說話,我知道自己有多急躁,并且深深傷害了你。作為丈夫,永遠不應該向妻子這樣說話,我感到那樣做,真的傷害了你,貶低了你。我能夠想象,如果你向我那么說話,我會有多么難過,你的內心一定非常痛苦,對不起,是我傷害了你。
這類道歉是一種描述情感的語言,他表達自己因為傷害別人的言行,而在內心遭受的痛苦。如果對方的道歉語言,屬于表達悔意的道歉,那么對方會希望你可以意識到,你剛剛的言行對自己內心的傷害有多么深。如果你的道歉沒有表達出這類意思,他會覺得你的道歉非常空洞。
2. 承擔責任
以 我錯了 開始,然后解釋自己的言行在哪些方面是錯誤的。
比如遲到:我錯了,沒有安排好下午的時間,自己沒有做到早點回家。我知道晚上我們要出去,但我沒有意識到為準時到家安排好結束的工作時間,我沒有責怪任何人的理由,這是我的問題。
比如發脾氣:我那樣對你說話是不對的,我剛剛提高嗓門沖你發火,并不是愛或者善意,我愿意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
這類道歉,被傷害的一方,希望你可以承擔責任,而不是用對不起來敷衍,你需要承認自己傷害他們的言行是錯誤的。
3. 彌補過失
補償的意愿:
比如忘記結婚紀念日:我知道我已經把事情搞砸了,我一點都沒有想起結婚紀念日,我算什么丈夫?我真的無法彌補自己造成的過錯。你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為你做點補償嗎?你想一想,我可以為你做些什么,讓給你不再難過。無論做什么我都愿意,因為你值得我把最好的給你。
道歉語言是“彌補過失”的人,他們最想知道的是,“你是否仍然愛我”?你那些看上去沒有愛心的言行,會讓他們擔心你不再愛他們,不會像以前那樣為他們付出。這時,他們最希望得到的補償,會與他們愛的語言一致。
4. 真誠地表達改正行為的意愿
這種道歉,與改正錯誤的決定聯系在一起。
比如發脾氣:我真不喜歡自己這樣,這樣大發雷霆對大家一點好處都沒有。我記得自己上周還犯過相同的錯誤,這樣的事情不該再發生了,你沒有理由遭受這樣的待遇。你可以幫我想想辦法,不要讓我再重復這樣的錯誤嗎?
在一些人眼中,如果你沒有表達出想要改正的愿望,都不算道歉。因此,無論你說什么,對方都會覺得你不真誠。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真正的道歉是與改正錯誤的決心聯系在一起的。
5. 請求原諒
“你能原諒我嗎?”這類道歉,對某些人來說非常好用。在他們看來,真誠的道歉,需要請求他們的原諒,否則道歉就不能稱其為道歉。
當別人接受我們的道歉時,他們最在乎的是我們是否是真誠的?盡管如此,他們判斷真誠的標準,仍在于他們自己對道歉的認識,這意味著你需要學習對方的道歉語言,因為只有這樣做,對方才真的感覺到你是真誠道歉。
真正的男人需要流淚,脆弱的男人才不哭。真男人需要道歉,哪怕是對那些愛他的人,只要他意識到自己傷害了他們,他就會向他們說對不起。
幸福的婚姻,并不取決于兩個人都完美,真正至關重要的是,當你們傷害了對方之后,要學會道歉。
六、原諒不是靠一時的感覺
說了對不起之后,說了我原諒你之后,受傷的痛苦并沒有消失,以往深愛對方的感覺再也找不到了。
1. 什么是原諒,什么不是原諒?
之所以需要原諒,是因為之前有人做了錯事。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有各樣的摩擦,當中很多都談不上要去原諒,采取商量的方式處理就好。但當我們用一種不友善的方式向另一方說話行事后,那就需要去道歉,而且也要受傷害的人原諒你,才可以使你們的關系和好。
過失有大小之分,但請求原諒的過程差不多是一樣的。當你傷害了另一方時,你們之間的情感交流有了障礙,時間的流逝也不會自動移除障礙。想要消除它,就需要依靠真誠的道歉,真誠的原諒。
上帝說原諒我們時,祂說:赦免和移開。“東離西有多么的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 上帝原諒我們之后,我們的關系可以回到從前,而且祂永遠不再提起所犯的錯誤。
原諒不是靠一時的感受,而是一種決定。原諒實際上是要求我們做出一個放下自己的利益,而去恩待傷害我們的人的決定。這樣的原諒才能打通情感上的障礙,為關系的成長提供重建的機會。
原諒不是消除我們的記憶:我們的大腦記錄著我們任何一次經歷,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悲傷的還是愉快的。印象實際有兩部分組成,一種是明顯意識,一種是潛意識。明顯意識包含此時此刻能意識到的事物,比如此刻我在打字。
潛意識是通過我們的頭腦特有的存儲方式,記憶過去的各種經驗。潛意識中的一些信息會不受限制的進入我們的顯意識中,有時,我們也可以選擇潛意識中的信息進入顯意識。很多過去的經歷,在潛意識中埋藏的很深,甚至我們努力去想,也不一定可以回想起來。但有時,在我們沒有意識的情況下,一些潛意識會一下子進入到我們的顯意識中。這往往是令我們非常受傷的記憶。即使你非常努力去饒恕那些給你造成傷害之人的言行,想移開那些情感的障礙,那些受傷的記憶還是會不斷重現。這些記憶不意味著你沒有原諒,它只是說明我們作為人,無法避免地會回憶起那些痛苦的經歷。
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些傷痛的記憶呢?我想還是到上帝面前,說:天父,你知道此刻我所想起來的一切,你也知道我里面痛苦的感受。我感謝你,因為所有這一切你都讓我去原諒,現在求你幫助我,讓我今天能為改變與他的關系而付出。
2. 原諒并不意味著傷害所帶來的各種不好結果都能消除
我們所有的言行都會帶來相應的后果。好行為有好的結果,壞的行為有壞的結果。
3. 原諒不一定能重塑信任的關系
原諒不能離開帶來信任。信任某人意味著你對他/她正直的品格有完全的把握。
那如何恢復信任的關系呢?失去信任的一方,改變自己的行為,重新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任的人。這需要一段時間,如果看到言行一致,在有關的事情上,光明磊落,才能重新開始信任。
雖然原諒不能直接恢復信任的關系,但原諒確實能使信任關系的重建成為可能。
4. 原諒并不總是能夠帶來和好
和好的意思是恢復和諧的關系,它需要一起面對分歧,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處理好過去的爭端,并學會如何彼此支持,并肩生活。不同的關系,恢復和好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
雖然原諒并不會自動代理和諧的關系,但它為和諧關系的建立開啟了可能。
總結:
原諒是對道歉唯一有益的回應方式。如果我們不去原諒,那就意味著感情的障礙無法消除,雙方的關系會越來越疏遠。日復一日的生活,并不能治愈受傷的關系,關系的重建需要你作出原諒的決定,原諒才能為關系的成長提供可能。
如果制造傷害的人,拒絕道歉怎么辦?那就善意去面對那些傷害自己的人吧,等他們的道歉,好讓你原諒他們。如果你曾失敗過,那還是多試幾次吧。
道歉所表達的是:我看重和你的關系,我想處理好我們之間的問題。
拒絕道歉所表達的是:我不在乎和你之間的關系,哪怕我們不斷疏遠也沒有關系。
我們不能強迫別人道歉,但我們可以伸出橄欖枝,表達我們原諒他們的善意。
如果對方一直不愿意道歉恢復之前的關系,那我們就把事情交給上帝,也把自己受傷的感受也交給祂。不讓那個施加傷害者不面對問題的態度破壞你的生活,你要知道,恢復健康、向上的關系是兩個人的事情。
健康的婚姻,離不開真誠的道歉和完全的原諒。
思想和討論:
1. 現在有沒有需要你靠著愛心來面對曾傷害你的人呢?是什么原因讓你無法這樣做?
2. 目前的關系里有什么障礙呢?你愿意為除掉這些障礙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