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姥姥住院了,回家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姥姥,第一次在她的面前哭了。右手和右腿已經行動不便的姥姥,眼睛清澈卻無神,默默看著我,而我竟從她的眼睛里看到了無助。
只在家呆了一天,我又匆匆回到了工作的城市,縱然心里有萬般不舍……坐在車上離開的我,深刻覺得自己無能而渺小。都說孝敬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又有幾個人真正做到了呢?
一
我有一個職場閨蜜,90年的姑娘堪稱孝敬父母的楷模。畢業后與父母住在一起,做的一手好菜,對生活的各項技能都能完美掌握。經常帶著父母出去吃個大餐,每個月給父母交生活費,定期給父母報旅行團出去散心。更重要的是,能跟父母無障礙地交流,她的思想父母能接受,父母的想法她也能理解。對于我這個跟我媽說不上幾句就得用吵的人來說,她與父母的相處讓我羨慕。
有一次下班后去她家吃飯,她在廚房做菜,我和她媽媽在閑聊,說到最近的新聞事件,她媽媽說:“天天看孩子(同事的孩子),哪有時間關注這些啊?”
“恩,也是。我媽在家沒事干,她也還沒怎么關注過呢!”我隨聲附和。
“你也沒天天跟她在一塊兒,你咋知道她關注啥呢?”她媽媽反駁我。
這時候,閨蜜從廚房伸出頭:“說錯話了吧,趕緊承認錯誤吧!”說完朝我擠擠眼。
我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趕緊承認錯誤:“嗯,是滴是滴!”
“她天天跟我住在一塊兒呢,連我平時吃啥藥都不知道。”
“我知道,好嗎?”閨蜜解釋道。
“那一次我跟你說了你才知道,我不說你以前知道嗎?”
在外人看來深知返哺之恩的閨蜜,其實也并沒有做到對父母事無巨細的照顧。
二
前幾天,媽媽給我打電話說,她與姥姥發生了爭執。姥姥生氣傷心了,讓我給姥姥打電話哄哄姥姥。我打電話給姥姥,姥姥說:“我啊,現在都有點兒后悔,你媽小時候我太慣她了。她在醫院照顧我,我手腳動不了,上廁所得在床上,她有時候嫌我把尿尿她手上了,有時候嫌我不能自己吃飯,太麻煩了。我這次真是生她氣了。雖然她照顧我照顧得挺好,但她那一張嘴喜歡嘮叨我……”
媽媽平時是一個與人為善的人。這一次,她對姥姥這樣沒有耐心,我雖然不能茍同,但又覺得自己還沒有媽媽做得好。我又何時對媽媽表現得不厭其煩呢?
三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說一位老人在路上看到有做促銷的活動,只要填一下個人信息就能免費獲得洗衣粉,老人不會寫字,回到家把兒子的身份證復印件拿給了促銷人員。十年后,準備買房的兒子發現自己辦了好幾張信用卡,欠了幾十萬的卡貸。
你能說這件事怪老人嗎?責怪她不知道身份證復印證屬于個人隱私物品,不能隨便拿給別人嗎?就像閨蜜的媽媽說的一樣,你不告訴我,我怎么知道這件事是這樣的呢?
前幾天我回家,聽到媽媽說:“我給你三姨打電話她沒接,你看她給我回了‘我現在正在開會,等會兒跟您回電話’這樣一條短信,你說她開啥會呢?”我告訴媽媽,當有電話打進來時,手機往上一劃,會有幾條樣版短信,你一點短信就自動發出去了。媽媽不相信,我就給她演示了一遍,她才作恍然大悟樣:哦,原來是這樣!
曾經走在時尚潮流前端的媽媽,現在也逐漸地模糊了一些基本的認知,你能因為她跟不上社會發展而責怪她嗎?還是怪社會發展太快?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那位老人,我想她肯定很委屈自責,她的無意舉動竟然給兒子帶來了這么大的損失,但她的兒子不應該責怪她,而應該反思自己,為何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的自己,沒有告訴母親這樣的常識問題。
四
我曾對朋友說過:“等我老了,我不要看到兒女們因為沒錢做手術而討論是否要放棄我,也不要讓人窺探我的隱私,我要有尊嚴的死去。”
然而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與這個世界的。我們無法決斷自己的生,更無法決定自己如何的死。
每一個人都會老去。有一天我們會生活不能自理,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犯一些白癡錯誤。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子女,或者自己對自己的老人,會有多么耐心,甚至自己的另一半在自己生命垂危之際,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我們唯一能做的,應該就是,平時對父母的多一點關心和耐心,抽時間帶他們一起觀看這個世界的快速變化,在我們馬不停蹄追趕世界的時候,偶爾停下來等等他們,陪伴他們,或許,這就是陪伴他們的最后一程。
中國有關孝敬父母的典故中,我最喜歡黃香溫席的故事。漢朝時有一個叫黃香的人,年紀九歲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并使蚊蟲遠遠地避開,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
這個故事反映出一個孩子細致、純真的孝心是出于天性的、并盡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要知道,父母把我們照料成大人時有多么辛苦。
孩子出生到老去,總有人在哭。出生時,哭的人是自己;老去時,你希望哭的人也只有自己嗎?
對于這個世界來說,這真的是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