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follow了個公眾號——Angie,作者是個時間管理達人,在2016年,實現了年收入100萬左右(實際上已經接近200萬)的夢想清單,影響了超過2000名小伙伴。
別人問她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她說,在設定目標方向時,沒有內耗,她從來不認為在出發時就想清楚要做什么了,反而是在試錯當中得到更多進步的機會。當她不知道方向是否正確時,她只問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否對自己有價值,我們不可能時刻確保方向的正確性,卻能通過做對自己成長有意義的事情來確保自己一直處在成長的狀態下。
這段話讓我想到了《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里,有一節是寫"精益創業的行動啟示"(p83)。精益創業的思想是說:我們并不需要完全準備好再上場,我們可以邊上場邊準備或者先上場再適應,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摔得鼻青臉腫,但進步反而會更快。"先做好準備再上場"觀念的一個致命問題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做好"完全"的準備。
這又讓我想到了李笑來的書《人人都能用英語》,他說想學好英語,最好的辦法是把你的英語"用"起來。
看的書越多,越覺得大咖小咖們的許多底層思維是一致的。
大多數人在短時間內把一門技能或一種知識學精學透是很難的,但是大多數人是有完美主義傾向的,總想著先把一樣東西學好再去用,于是便只顧下大力氣學啊學啊,就是不用,等到自己覺得學的差不多可以用了,要不然就是沒有達到自己所預想的效果,要不然就是大把大把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都在做"紙上談兵"的事,不是嗎?
比如我知道印象筆記這個app后,當時就覺得蠻不錯的,但是我不會用,也不了解云筆記之類的東西,于是買了李參的《印象筆記留給你的空間》來看,書寫的詳實,但印象筆記這類app 就像word,excel之類的軟件一樣,光聽老師講而自己不實操,很多東西看過后馬上就會忘記的。
在我想通這個道理后,在生活中,如果我有待辦事項或者截屏了一些喜歡的文章或內容后,我就會有意識的放在印象筆記里進行分類管理,盡管到目前為止,我還只會用它的一些最最基礎的功能,沒有體會到《印象筆記留給你的空間》里提到的那些強大的功能,但是我已經在用了,在用的過程中,慢慢開發,慢慢研究唄,就像當初學word一樣,一個一個按鈕試唄,試著試著就會了。
再比如寫作這個事情,我知道自己寫作水平挺爛的,想提高,那就得多寫,在寫的時候不斷修正,堅持下去,肯定能提高。
今天是連續寫作100天計劃的第9天,總結一下這段時間的感受:1 寫到第8天的時候,就有點感覺無話可寫了,所以昨天的文章有點為了寫而寫的意思,即便這樣,我也要堅持每天寫,寫了總會有收獲,哪怕收獲甚微,今天的文章不是為寫而寫哦。2 輸出倒逼輸入,這是我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的,為了每天輸出一篇文章,每天必須閱讀,閑暇時間還得思考,想第二天寫點什么啊,專注在寫作上,就不會去想其它亂七八糟的事情,心情也能美美噠,意外之獲。
先上場,其它事情,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