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言,最好的離別應該是一別兩寬,各自歡喜。然而我與這座叫北京的城市從未如此。初遇它,是在地鐵上,清晰地記得那趟地鐵的終點是安和橋北。或許是自己實在愛極了民謠,以至看到這瘦勁肆然的四個字時,腦海就傳來宋冬野的那首《安和橋》。在歌里,我聽到了這個城市隱藏的詩意。我便試著在車水馬龍,來來往往的聲息里,去追尋了解這座城。到離別時才發覺,這座城像是老戲曲里的泛黃橋段,千回百轉,卻絲毫不令人生厭。
?北京是五月清晨里水鳥的啼叫。一夜顛簸,火車總算是到達了終點。兩個人便走在了去北京大學的路上,說說笑笑,走走停停間,終點悄然而至。沿著淺灰色的小徑一路前行,看見了布滿爬山虎的古樸教學樓,也看了紅漆木制,中國風味極濃的研究生院。六七點的校園,似乎還未醒來,恍惚間聽見些許水鳥啼叫,清幽寂靜。一抬頭看,不遠處是被春風吹皺的一池湖水。莫名篤信這就是我一直心心系念的未名湖。陽光透過垂柳灑在木椅上,鳥兒的啼叫在五月的清晨異常清亮。而我坐在椅子上,拿起了那本《美學散步》,萬籟俱寂間感受著宗白華先生的美學思想,他也曾拄著手杖,徜徉在未名湖畔。穿越幾十年的時光,我在同樣的地方,感受著他,也感受著這座城。
?北京是豪爽歡快,入耳即酥的京味兒口語。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做的最多的事便是問路。一入耳,便是兒化音諸多的北京話。在這種文化浸潤下的北京人,也是熱情豪放。當你問路時,他們總會熱情耐心地給你指路,生怕你走了冤枉路。二人漫步在大學校園的小樹林里,有人吹著那首《女兒情》,讓人不由駐足回望,不忍打擾。不由得坐在小亭子里,任他吹簫。旁邊有兩個人在那兒聊著天。又是頗為歡快有趣的京味兒口語。我和好友伴著簫聲,偶爾會聽到一兩句,他們互相打趣兒的話。你來我往,倒也愜意歡快。包裹在這種濃濃的京味兒之下的我們,在這個原本陌生的城市感到源源不斷的溫暖。
?北京是歷史風塵中車水馬龍的腳步聲。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行走,或是悠閑散步,或是匆忙趕路,邁步間總能感受到一份情懷。我常想,如果沒有行走,旅行又何以稱之為旅行呢?愛極了這種說走就走,只你我二人的旅程。我們曾漫步在金碧輝煌的紫禁城。看著那些雕龍繪鳳的白石階,我似乎聽到數百年前,一襲皇袍,一身紫氣的代代帝王,登上每一級臺階,那威嚴而又堅定的腳步聲。然而歲月無情,衣衫綷縩地從我們身邊走過,歷史的車輪終究要向前駛去。我們也曾行走在那條叫大柵欄的百年老街,時光流轉,老街也早已忘卻了它最初的模樣。唯一不變的,大概就是年年歲歲間,總有人從它身上走過,也許是信馬由韁,也許是踽踽獨行。老街微笑地看著川流不息的人群,靜靜地聽著他們踏在一塊塊青石板上的腳步聲,不知道它在這幾百年的時光里,有沒有感到寂寞?
?北京是什剎海畔清冷的木吉他聲。好像整個旅行中,我最期許的便是去后海的那條街。很多人言,它是這個城市的一股清流。素來是百聞不如一見,我和沉棲姑娘走在街上。陽光透過槐樹葉撒下一地又一地的斑駁,五月的清風掠過清淺的時光。我們走在星星點點里,聽著清冷的木吉他聲,和一首首觸人心弦的歌謠。喧鬧的城市,在歌聲的映襯下,卻顯得有些許寂寥。此情此景,讓人不免思緒萬千。但我想得最多的還是這些在風里歌唱的歌者。他們中有人唱歌也只是為了謀生而已,有的是在安靜蟄伏,積蓄力量。他們都在紛紛擾擾的人群里,歌唱著自己的歡喜與悲戚。不知是這座城像極了他們,還是他們像極了城,歌聲清冷卻潛藏著千軍萬馬,看起來頗為喧鬧,內心卻總有一片凈土。
這便是我所途經的城市。三天的時間,忽然而已。我們一路行走,走過紫禁城,也走過無數彎彎曲曲的小胡同。有遇到過熱情指路的阿姨,也遇到主動向我們問好的陌生人,還有文藝清新的流浪歌手……閉上眼睛,似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仍能勾勒出他們的面孔。回想著那些獨屬于這個城市的聲音,無論是水鳥的啼叫,還是豪爽暢快的京味兒口語,都讓我流連忘返。我喜歡這個城市,喜歡它的喧鬧,也喜歡它的寂靜。北京城沒有我的影子,但我已經走過。其實每次途經,都該是永遠……
?
PS : 和沉棲姑娘一起漫步在這座城,兩個人一路走走停停,吵吵鬧鬧,可依舊很開心。以前最怕一個人走在路上,總覺得萬家燈火,卻沒有一盞燈為我打開。后來再一個人走在路上,我想到的是波瀾壯闊的海,和無數的星辰。感謝我的沉棲姑娘與一次次旅行給予我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