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的路途上,我正在翻閱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距離考研結束不久。不知是因為考試結束在冬季的原因,還是考前一個月發現難度大后就采取了半放棄狀態,總之到家后是一種悵然若失的狀態。我報考的是北大哲學系西方哲學方向,從復習途中沒入門時感覺唾手可得的幻象,到考試臨近時又遠在天邊的寂寥。直到現在決定不二戰的我,仍然不知道這件事于我到底有多少可能性。
總之,《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讓我如此沉迷。我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也受到很多激勵。這部雅致的長篇小說,成為我作家生涯的一個目標,寫作世界里的一個坐標軸。我仔仔細細反復閱讀它,每個角落每個細節都不放過,許多部分幾乎都能背誦下來。——村上春樹
于是,某個凌晨毫無來由地,我就是想聽打雷姐(Lana Del Rey)的《Young and Beautiful》,這是一首為電影情節量身定制的主題曲,而這部電影便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在B站上看相關的剪輯版MV,卻遇見了up主“木魚水心”對這部電影的解讀視頻,后來我把木魚水心的微劇場視頻都看了遍。因為我之前看的不少經典電影都是生吃的,消化不好總還是感覺的到。
站在樹下沒什么可看的,除了蓋茨比的那幢豪宅。所以我盯著它看了半個小時,就像康德注視著他的教堂尖頂一樣。
就拿這版2013年由萊昂納多翻拍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來說,我曾看的不明就里,僅僅臣服于夜夜華表的盛大party與古風扮相下的高顏值演員,就情節和故事本身,我卻沒有觸碰到。在有著導演相關知識的木魚水心解讀下,我瞬間被那河對岸徹夜閃爍的綠燈所吸引。我瘋狂地靜下心又看了一遍電影,饑渴地拾起原著小說的中文譯本閱讀。
“要不是因為有霧,我們就能看到海灣對面你的家。”蓋茨比說,“你那邊碼頭的盡處總有一盞通宵不滅的綠燈。”
剛讀及前言,我已然深陷其中。中文版的前言,編輯使用了村上春樹翻譯的日文版后記來充當。村上春樹介紹著這位他最愛的作者和最心頭肉的作品,作品的背景故事便浮出了水面。這也是我文章標題排布的邏輯,按各個部分的重要性:作者>作品>我的感受,作者的經歷是精彩作品的凝結源頭,最大的例子莫過于曹雪芹的《紅樓夢》。從《三國演義》轉而喜歡《紅樓夢》,我覺得無疑是作者更大的張力吸引著我。
那些消失了的樹木,那些為建造蓋茨比的豪宅而被砍伐的樹木,曾經在此輕聲應和著人類最后也最偉大的夢想。在沉醉的一瞬間,人類面對這片新大陸一定會屏息凝神,不由自主地沉浸到無法理解也不企求理解的美學思索中,也是人類在歷史上最后一次面對與其感受奇跡的能力相稱的奇異景象。
挫折每個人的生活都會經歷,但是,我想從含著全國數一數二的金鑰匙出生,到青蔥歲月撞上家道中落,最后流落到京城附近的殘破草廟下,經歷這般大起大落的人就不多了。珍貴的是他堅持寫作,十年鑄一部作品。這樣愴然的人生,這樣折騰的生活,他卻想留下些什么,他留下的,又是些什么。我沒計算過以勻速讀完紅樓夢前80回,需要多少時間,就很難去設想他十年間日日夜夜,打磨字字句句,構架結構情節,修改了多少遍。
蓋茨比深切地體會到財富是怎樣令青春和神秘永遠長駐,體會到一身身華服如何讓人保持清新靚麗,體會到黛西像白銀一樣閃亮耀眼,在窮人激烈的生存斗爭之上,安然而高傲地活著。
在村上春樹的介紹下菲茲杰拉德亦是如此:從落魄,到仗著才華不斷信手拈來短篇小說,過著奢華的生活,最后迎娶擁有令他人艷羨容顏的妻子——吉姍爾達。兩者的結合無不像極了名偵探柯南那神仙眷侶般的父母人設。紙醉燈迷歌舞笙簫的上流生活,給敏感細膩的菲茨杰拉德帶來了陣陣的虛無感。他也需要寫作一篇長篇小說來為自己的文壇地位證明,但當他為此投入創作時,他萬般信賴的妻子出軌了,這亦歸咎不到任何一個借口,沒有誰的過錯之說。妻子本來就是愛玩樂的性子,當他投入到《了不起的蓋茨比》寫作時,妻子沒有了玩伴,便順理成章地這樣傷了菲茲杰拉德心頭最柔軟的地方。
“噢,你要得太多了!”她沖蓋茨比喊道,“我現在愛你,這還不夠嗎?過去的事我無法挽回。”她開始無助地抽泣起來,“我以前的確愛過他,但是我也愛你。”
就是在這樣糾葛、迷離的環境中,不到半年時間菲茨杰拉德完成了這部作品。而它的價值卻在他身后時才真正綻放光彩,名列各大世紀小說榜單總榜的前三甲,時值今日,依然暢銷。
我走過去告辭的時候,看到那種困惑的神情又浮現在蓋茨比的臉上,他似乎對眼下的幸福有點隱隱的懷疑。將近五年了!那個下午一定有某些時刻,黛西并不如他夢想中的那般,但這不是黛西的錯,而是因為他的幻想生命力過于旺盛。這種幻想已經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創造的激情投入到這場夢幻中,不斷地給它增添色彩,用飄來的每一根絢麗的羽毛點綴著它。再熾熱的火焰,再飽滿的活力,都比不上一個男人孤獨的內心積聚起的情思。
我們也許可以很自然地察覺到:蓋茨比就是作者本人,而擔當小說中第一視角的隔壁鄰居也是作者本人,黛西是作者的妻子,湯姆是妻子出軌的那個對象。無論什么作品,都只能基于作者的實踐材料來進行創作。而虛構類文學作品的結構組成,和我昨天做的一場夢類似。我今天起床就立馬通過語音記錄下我所剩不多的印象——昨晚夢中的故事:是由我實習的公司、考研的經驗、初中的同學、校園的小黃車、上下班的公交車等等現實中不同的要素,重新搭建而成的。但我醒來所能做的事,只是記錄和欣賞這個故事,而沒法也沒必要去評價它。我想表達的是,即使有這樣的背景事實投射,但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應像觀看展覽一樣,站在黃線外,保持那現實與虛構的距離去觀賞,才最合適。
因為年輕人的心聲,或者至少他們表達的方式,往往是雷同的,還帶有明顯的遮遮掩掩。不對他人妄加評論,這是一種理想境界。我現在仍擔心自己因責人過苛而有所失,擔心自己忘記那句父親提出而我也一再重復的有些驕傲意味的忠告——每個人的基本道德觀念生而不同,不可等量齊觀。
《了不起的蓋茨比》被普世評價為“完美小說”,我是基本是認可的。但必須得進一步闡釋,正如曹雪芹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并不是人人想經歷都能經歷得到一樣,但那份心情確實我們能夠“移情”而感知得到的,再輔以他們行云流水般駕馭的文字,確實給我呈現了無可挑剔到接近完美的文本作品。我尚且只是閱讀中文版便已察覺到了這部作品所蘊涵的震撼,期待自己對英文原版的閱讀。
空氣的微妙流動,使得相應的色調、情形和節奏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這種自由自在、暢通無阻的美麗文體,沒有相當的閱讀水準的確很難體會到。從某種程度上說,并不是懂英語就能領略到這種等級的敘事美感。——村上春樹
我是這樣體會它的藝術價值,讀到盛大晚宴的描寫處,設想自己會怎么描寫這樣一場宴會::為什么描寫這個?為什么通過描寫這幾個氣氛一下就出來了?為什么先描寫這個再描寫那個?為什么用這個詞?如果換一個詞怎樣?經過一輪“批判反思”,然后我就發現菲茲杰拉德的描寫確實臻于完美,我表示完全服氣。
他報以會意的一笑——不僅僅是會意。這是一種罕見的笑容,給人無比放心的感覺,或許你一輩子只能遇上四五次。剎那間這微笑面對著——或者似乎面對著整個永恒的世界,然后它凝聚在你身上,對你表現出不可抗拒的偏愛。它了解你,恰如你希望被了解的程度;它信任你,如同你愿意信任自己一樣;它讓你放心,你留給它的印象正是你狀態最好的時候希望留給別人的印象。
在沒正視這部作品前,我拒絕它的理由是因為這個中二的名字“了不起的蓋茨比”,這和“很屌的xxx”仿佛拉不開太多區別。而當我仔細品讀后,才發現就是一個中二的作品,而且中二到了原地爆炸的地步。所以讀完我立刻問了自己:“為什么蓋茨比是了不起的?”。這是一個依托宏大語境的精致故事,菲茨杰拉德借鄰居(自己)給了蓋茨比(自己)一個評價:“他們那幫人加起來都比不上你。”這無疑和武則天佇立在乾陵前的無字碑一樣,也許并不是“是非成敗留待后人評說”,而是她認可她,即是我認可了我自己,這還不夠么。人生一世,所作所為,自己賦予自己價值,這也就夠了。
“他們是一幫渾蛋,”我隔著草坪沖他喊,“他們那幫人加起來都比不上你。” 我一直很高興說了那句話。那是我給過他的唯一的贊美,因為我自始至終都不贊成他。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對19世紀初美國的發展狀況有初步的了解,會更好地體會小說的故事背景。相關的優秀作品有網易公開課上的紀錄片:《誰建造了美國(The Man Who build America)》;美國四大自傳之二的《卡內基自傳》與《洛克菲勒自傳》。那確實是一個高速瘋狂發展的時代,鐵路、火車、石油、鋼鐵、電氣、汽車、金融正在那片土地瘋狂的發展著,白手起家的商人走到財富的巔峰,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這個“摩登時代”的背景下,確實撐得起所有中二的事情發生。
從皇后區大橋遠眺,紐約城永遠像初次出現在眼前,那第一次的驚艷蘊含著世上所有的神秘與瑰麗。
北大哲學系研究生,也許是我的綠燈,也可能是我的綠燈的一部分,出成績到現在,行文到此,我也對去年的自己,說一聲:這個成績,已經很了不起了。
如果真是如此,他一定是覺得已經失去了往日那個溫暖的世界,為一個夢想空守了太久,付出了太高的代價;他一定是透過可怕的樹葉仰望到一片陌生的天空;他一定感到毛骨悚然,當他發現玫瑰是多么丑惡,而陽光照在剛剛露頭的小草上又是多么殘忍。這是一個新世界,物質的世界,沒有真實可言,可憐的鬼魂呼吸著空氣一般的夢想,四處飄蕩……就像那個灰蒙蒙的怪人穿過雜亂的樹林悄悄向他走來一樣。
今后,我會繼續追求彼岸的綠燈,縱使看不清那是什么,縱使存在著不可逾越的距離,但唯有追求本身,讓我變得了不起。這也是這部作品最后鼓舞人心的地方。
當我坐在沙灘上遙想那個古老而未知的世界時,我也可以體會到蓋茨比第一次認出黛西家碼頭盡處那盞綠燈時有多么驚奇。他走過漫漫長路才來到這片碧綠的草坪上,他的夢想似乎近在眼前,觸手可及。他無從知曉,這夢想早已離他而去,被遺棄在城市之外一片漫無邊際的混沌中,遺棄在寂寂長夜里一望無垠的合眾國的黑色原野上。
巧合地是,今天也是我一位研友去我夢想地方面試的日子,她結束后便立馬氣喘吁吁的告訴我,她表現的很不錯,她還給自己打了85分,最終錄取結果約在一周后出來。借此文在今日祝福可愛的她順利錄取,恭喜她在追求綠燈的過程中獲得了階段性勝利,在日后的追求過程中,一起相互鼓勵。
蓋茨比一生的信念就寄托在這盞綠燈上,這個一年一年在我們眼前漸漸遠去的極樂未來。它曾經從我們身邊溜走,不過沒有關系——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遠……總有一個美好的清晨—— 我們奮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
最后,附上木魚水心對2013電影版《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視頻解讀。
感謝他提供了優質的影視內容,讓我受益匪淺,也鼓勵著我盡自己所能提供更優質的文字內容:
當時看完原著小說,情緒一周都不能釋懷,仿佛模糊了現實和夢境
類似的情況曾出現在閱讀巴金的《家》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后
有意控制字數的我,這回收不住了,我愛這部《了不起的蓋茨比》!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