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逐光
01
根據我的理解,直到現在,也就是到前一刻為止。我們之所以還活在這個世上,沒有果斷地放棄生命。沒有打開窗戶鷹擊長空;沒有扎入水里魚翔淺底;沒有吊在樹上自掛東南,我們沒有死去。
僅僅是因為某些人、某些責任、某些引以為豪的事,它們束縛著我們,讓人心有欲念,不甘匆匆離去。
所以,此刻能看見這篇文章的人。我要對你說:你還沒有修成正果,得到成仙,人生尚未圓滿。在祝賀你的同時,也請你一定好好活著。
02
人只有在萬籟俱滅、萬念俱灰時,才會選擇輕生。每當我迷茫無助時,也時常有這種感受。當然,我只是指了無牽掛、不拘于感情的束縛。
有人會問了:那你怎么還不去死呢?死了多好啊。升天為佛,入地為魔。這么說,也無可反駁。
只是我想說,“福貴”遭受如此厄難都不想死,我怎么敢死。而且,即使我主觀上有多么愿意,但一想起史鐵生老先生的那句話,瞬間就軟了。
他那話是這樣說的:死是人生的一個大典,你不必急于求成。
常言說:好死不如賴活。我想還是慢慢來吧。而且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我的生活好像也沒有差到令人發指的地步,甚至會有很多人羨慕我呢。
但今天我為什么會說到死,為什么要提這么沉重的話題,這靈感從何而來,我無從去考證。如果各位非要探個究竟。
在我自然老死后,一定留個遺囑讓我的兒孫把我的大腦貢獻出來,以供各位探個究竟。
所以請記住此時此刻的時間。
03
在我所熟知的作家里,王小波關于人生的很多想法,為我所贊賞。他的書我反反復復看過很多遍。在《我的精神家園》里,有一段是對“現代人把取得社會地位當作一生主題”的嘲諷。
這個世上有很多人把取得社會地位看做一生的主題,如果你站在北京八寶山的骨灰墻前,你可能就會體會到這種想法。
我在那里看到一位已故的大叔幕上寫著:支部副書記、系副主任、副教授、某某教研室副主任,等等。這個大叔臨死時肯定是睜著眼的。如果能把這個“副”去掉,也許他就可以閉眼安息了。
在一生到底應該追求什么上,比起美國人,中國人做得不好。
因為美國人的墓碑上只寫兩件事:一是生卒年月,二是某年至某年服兵役,這就是說,他們以為人的一生只有這兩件事值得記述:這位上帝的子民曾經來到塵世,以及這位公民曾為國盡忠,寫別的都是多余。
我覺得這種想法比較質樸,而且這也使我萬分自豪,或多或少,還產生了一些灑脫的情緒。因為如果我是一個美國人,那我現在就可以死去。就好像吧,咋眼一看墓碑,我也不能比別人少些什么,所以有時會覺得,也許不該再掛念凡世塵塵了!
04
我以前還聽成功人士講過另一種說法:人生在世,不過是為了尋找自己的使命。
實話說,我挺支持的,畢竟有的人生下來就注定要穿三角褲當超人,有的人注定四處飄泊流浪,有的人也注定渾渾噩噩度過一生。
這就是命,或早或晚,不管你尋找到還是未尋找到自己的使命,冥冥之中早有定數。
所以,人年輕時,最頭痛的一件事不是愛情,不是生活,而是決定自己一生要做什么。
在這方面,我也沒有什么經驗,提不上建議。我只能說:干什么都可以,千萬不要當軍人。我不是說這不好,只是怕你吃不了這苦,容易想不開,造成英年早逝的結局。
因為我現在正在干這個,而且時常會有什么生死,稀奇古怪的想法涌入腦海。如果不是我意志比較堅定,想必早已得道超脫。
當然了,假如你執意要來,我也沒理由反對。總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樣子來,這才是人的價值和尊嚴所在。
05
我也曾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朋友說害怕死去以后沒人會記得他,除了自己的親屬。我說得了吧,靠他們記住你,還不如靠我把你寫進書里。過個二百年,又有誰還記得你呢。
我停了停,打了個盹,又說道:你想想吧,就像你一樣,莫非還能通個靈,去看看你曾祖爺臉上有幾顆麻子嗎?
坦白地講,我也解釋不大清楚生死這個問題。
只能說,假如我今天死掉,就不能把瞬間變為永恒,把一生寫入回憶;也不能老去后不感到厭倦,整天樂呵呵地捧讀自己過去所有的冒險史;也不敢說自己活過、愛過、寫過。
我很怕落到什么也沒留下的結果,所以我正在努力,總得留下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