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真的就是在我剛更新完今天的文章,剛過了不到五分鐘,我便收到了學校附近的小區內傳來的噩耗:
一名初中生,跳樓自殺了?!
晚間新聞還沒開始,估計不久便會出現在熒幕上。
還沒調查出原因,但是聽風聲說是因為抑郁癥,壓力過大。常年被父母逼迫,要求考滿分,周末滿滿的補習班。
這個話題其實是不想提起的,畢竟大眾都是不怎么愿意把這種事情擺在明面上來講的。
但是這件事真的很,,,找不到詞可以來形容。
一個生命失去后,才開始醒悟。這揭露了中國父母最大的悲哀。
都是為了你好,這一句話成了父母的口頭禪,也是孩子最不能反駁的理由,這似乎變成萬能的了。
父母將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寄托到自己孩子身上,孩子在兩代人的期望下行走,同時有“都是為了你好”讓孩子百口莫辯。
所以呢?結果怎樣?
非忒等到血淋漓的事實擺在面前才懂的悔恨嗎?
真不好意思,這次“都是為了你好”并不像以前一樣管用了。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些中產階級,家里并不是很富裕,父母希望我們能夠通過早期的學習而實現跨越階級的心情,對我而言我很理解的,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成就,孩子怎樣倒是無所謂,反正自己出門碰見街坊鄰居能夠臉上有光就夠了。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無論在什么情況下,臉面有多重要自然不需要過多的解釋了。
可是,就是為了這一張并無實際作用的“臉面”,毀了多少家庭,不僅僅是在孩子教育問題上,因為一張臉面,合作沒談成,情侶分手,各種各樣的。
但是!但是!這個樣子真的有考慮到孩子的問題嗎?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快樂嗎?你有多久沒見過孩子臉上的笑容了?
近幾年,青少年自殺,患上抑郁癥,最輕的也變得與他人無法正常接觸,變得自閉。
家長是一問題,但社會的教育模式才是根本所在。
以成績為中心,大肆宣揚成績是首要地位。同時課外興趣輔導班也給父母們洗腦,讓父母感覺到一種競爭壓迫感,別人家的小孩學了,自己的孩子不學的話便會落后。
于是“都是為了你好”便開始折磨孩子。
以愛之名行兇,這是我們乃至整個社會都不愿意看到的。國家也在盡全力進行整治,將眾多課外輔導機構、網課機構、興趣培訓班進行整改。頓時社會上的教學問題倒是減少了不少,但是這解決不了根兒的。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競爭,有競爭便會出現惡性競爭,以及進行競爭的方法。這不單單是能關閉幾所輔導機構能夠整治的了的。
競爭本身是沒有什么錯的,有效的競爭能夠讓我們彌補短板,發展自己。但是惡性競爭實在是沒有必要了,最后也只是資本賺的體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