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感動了半個世紀的童話——寫給孩子,也寫給大人
美國當代大作家厄普代克把懷特的三部童話歸于兒童文學經典作品之列,并認為《吹小號的天鵝》寫得“最無拘束,娓娓而談”,“它的故事給了小朋友一個最有說服力的關于成長的寓言”。
這不僅僅適合孩子,更適合大人。
1、
《吹小號的天鵝》,原名《天鵝的小號》,是E.B.懷特的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另外兩部為《精靈鼠小弟》、《夏洛的網》)。
目前有兩個版本的翻譯,一種是著名兒童文學家任溶溶譯本,另一種是網絡流傳的肖毛譯本。市面上有的都是任溶溶譯本,有中文版本,也有中英雙語版本。
這本書描述的是一只天鵝成長的故事,是一部典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路易斯是一只吹號天鵝,它聰明、帥氣,但卻生來發不出聲音。當遇到它心愛的天鵝——塞雷娜卻無法像其他天鵝一樣表達愛意。
但路易斯并沒有灰心,他找到了薩姆(它的朋友),并成功進入學校學會了讀和寫。但是塞雷娜并不認識字,它依然無法表達愛意。
于是老天鵝(路易斯的爸爸)為了兒子的終生幸福,去比林斯的商店搶來了一只小號。路易斯天生就是個音樂家,有了小號后,通過不斷的練習,甚至為了練曲而將自己的腳蹼割開。功夫不負有心人,它很快成為了名人,也賺取了大量的金錢。
幸運總是伴隨而來,沒料到它心愛的塞雷娜居然被一場暴風雨刮來了,欣喜若狂的路易斯終于用小號表達出自己的愛意,娶得美人歸。
路易斯之所以努力掙錢就是為了替父親還債,當還了欠給商店的小號錢和損失,路易斯帶著塞雷娜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
有人說這是一部典型的關于美國追夢的故事,我同意這種看法。
魯迅曾說過,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作為一名教師,在這部童話故事中看到更多的是關于教育的方法和理念。
2、
薩姆的問題
故事首先出現的便是薩姆。薩姆和爸爸來到加拿大旅游露營時,無意中在森林的池塘里發現了一對天鵝(路易斯的父母),并伸手救了母天鵝,而后與路易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對路易斯的幫助很大。
這里主要探討薩姆的一個很好的習慣值得孩子們學習。
薩姆每天臨睡覺時都會把一天里的重要事件記錄在本子上,也就是記日記的習慣。不僅如此,他每天都會在日記的結尾留下問題。書里提到的問題羅列如下:
狐貍為什么叫?
鳥怎么會知道怎樣造窩呢?
我大起來會成個什么人呢?
鳥怎么會知道,怎樣從它所在的地方飛到它想去的地方呢?
狗為什么醒來時總要伸懶腰呢?
“黃昏出沒的”是什么意思呢?
每個問題都可以加入《十萬個為什么》。學貴有疑,只有對未知充滿疑問才能真正調動學習的興趣。反思自己平日的教學,雖也讓學生寫日記,但缺少啟發教學。
雄天鵝的鼓勵式教育
當天鵝爸爸意識到路易斯是個啞巴時,對路易斯說了這樣一段話,對我的觸動很大。摘錄下來:
不要存在一種不正常的難過,天鵝必須快活而不要難過。要優雅而不要笨拙,要勇敢而不要膽小。
你要記住,世界上有障礙必須克服的年輕人多的是。你顯然是說話方面的缺陷。我肯定你會及時克服它。
在你這種歲數,不能說話甚至還有可能有點兒好處呢。這樣就迫使你很好地聽人家說話。世界上只管喋喋不休地自己說話的人太多了,肯聽人家說話的人卻難得找到。我告訴你,你在聽人家說話的時候,比在自己說話的時候可以得到更多的東西……
當天鵝爸爸意識到路易斯有殘疾的時候不是愁眉苦臉,而是告訴兒子要快快樂樂,有障礙必須克服的年輕人多的是,并通過想辦法來幫助兒子。
這是家長和老師應該學的。我們的孩子在某方面有缺陷時,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而很多時候學校的教育卻是對這樣的孩子報以同情或者閉口不談。這些其實都是不好的,應該鼓勵孩子,更不能把他們當做異類。
“以人為本”的學校教育
教育,我們一直強調公平,而很多時候公平常常體現在細節上。路易斯有缺陷,并且是異類,老師考慮到它不適合待在教室。但老師還是認真聽了薩姆的闡述,并給了路易斯機會。
換成我們呢?
對于像路易斯這樣的有缺陷的孩子,我們往往是讓他們遠離了正常人的世界(專門的殘障學校),這樣做反而將他們與正常的世界隔離了,是對是錯?
在國外我們會經常見到殘障人士,大家沒有異樣的眼光(無論是同情還是好奇),但是我們的周圍呢?首先你很少見到。其次,見到了也不知道要怎么與他們相處。這或許就是我們教育中的一種缺陷。
在課堂上,老師向薩姆提問:
“如果一個人一小時能走三英里,四小時他能走多少英里?”
薩姆回答“這要看他走完第一小時以后有多累”。
“這個問題我以前倒沒有這樣考慮過。我一直認為那個人四小時可以走十二英里。不過薩姆說不定是對的。走完第一個小時以后,那個人可能不會覺得那么精神十足了。他可能拖著腿走,他可能慢下來。”
接著老師又提了一個問題“用一個牛奶瓶喂一個嬰孩喝牛奶,喂一頓是八盎司,那么,喂了兩頓,那應該一共喝了多少盎司?”
“大約十五盎司”
“為什么?”
“因為他每次都要灑掉一點兒,牛奶從他嘴角流下來,流到他媽媽的圍裙上了。”
最為一名教師,深深感覺到我們的教育缺少這樣一種開放的氛圍。
首先我們的孩子很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他們習慣接受,一切按老師給的標準去做。從小缺少思考能力的培養。其次,就算有孩子提出了,又有多少教師會認認真真給孩子闡述理由,而更多的是直接進行了一種否定。
教育是為學而教。一切學習都是要在學生原有的認知上進行。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用大人的世界觀去看問題,而往往忽略孩子的角度。
停下來,認認真真聽孩子的話,你會發現他們的世界跟大人是不一樣的,而且有趣的多。
3、
最后再引用厄普代克對《吹小號的天鵝》的一句評價:能有這本書,實在是我們的幸運。
這不僅僅是一個成長的故事,也不僅僅是學到教育知識。
這還是一個與命運抗爭的故事,一個關于夢想的故事,一個關于愛的故事,一個關于自由的故事,一個充滿機智幽默又帶有善意諷刺的故事。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從這部小小的童話故事中有所收獲。
最后附上路易斯為塞雷娜譜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