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之人,必有厚福。之前,我卻從未想到過,厚道的人,還有厚福。
生活中,我們見到的厚道的人,一般都是心地善良,脾氣溫和,待人真誠,不尖酸刻薄的人,他們不愛占人便宜,會為別人著想,懂得知恩圖報。和這樣的人相處,輕松愉悅,舒服自然。
對于,“厚道之人,必有厚福,”這后半句,我猜,即使大家都愿做厚道之人,也未必都能想到會有厚福。
我老公原來的村里有兩位老人,大家稱呼他們三叔,五叔,他們是叔伯兄弟,都有三個兒子。
三叔厚道,他父親也厚道,他們兄弟四個;五叔精明,他父親也很精明,他們兄弟兩個。分家時,五叔的父親要求按“戶”分,三叔的父親要求按“人頭”分,結果,五叔的父親占了上風,給日后的五叔贏得了家底。
過去別人家都窮得沒飯吃的時候,五叔家卻富得經常炸魚。因為都門挨門住,當五叔家炸魚時,三叔的孩子,從旁邊路過,饞得直咽口水,即使最小的孩子挪不動腿地盯著五叔看,五叔也裝作沒看見,從未施舍過。
五叔是村里的會計,能說會道,又有心計,村里的糧食,就是他家的糧食。
五叔雖富,但卻從不幫助別人,心地又狠又硬,沒有人說他好。
那時三叔家的老大學習很好,要上高中,則需要村里開介紹信,五叔不希望別人的孩子有出息,硬是卡著不給開。最后雖然通過別的渠道也上了,但是其中作得難,對于三叔家來說,卻是滿滿的淚。
五叔教育孩子:咱可不能吃虧!誰也不能給咱虧吃!三個孩子,仗著父親的底氣,惹是生非,不愛學習不正干,至今都未曾離開過那片土地。
三叔厚道,實在能干,話不多,卻句句實。孩子多,吃飯都是大問題,無奈,只身離家,去建筑工地給人當小工。幾年后因干活認真,實在,不惜力氣,竟然轉成了正式工,現在每月拿三千多元的退休金,在村里也是首屈一指。
三叔教育孩子,吃點虧不要緊,缺德損人的事,堅決不能干;多讀點書沒壞處,能上到哪,供到你哪。結果,三叔的孩子,老大考上了中專,老二接班,老三考上了大學。現在三個孩子都在外面工作,成為村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今天看了老師的分享,更體會到了,厚道之人,必有厚福。現在三叔很幸福地在三個兒子家輪流居住,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其樂無窮。
而五叔,50多歲時得了腦血栓后,70多歲后行動不能自理,在自己的小土屋里,靠三個兒子家輪流送飯,茍延殘喘。幾年前的一天,下了場大雪,天特別冷,值班的那家,忘了送飯了,第二天發現五叔已經沒有了呼吸。
由此可見,一個人不論曾經多么富裕,不積累德行,就絕對沒有福報。
所以,我們要身體力行,積德行善,厚德載物,厚道之人,必有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