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動見牛羊。
這首《敕勒歌》描寫的就是幾千多年前的希拉穆仁草原。
聽到“草原”二字,我們的刻板印象告訴我們是——一眼望去,廣袤無垠。而在希拉穆仁,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一馬平川,而是起伏的山丘。
車子在上面忽隱忽現地顛簸,卻顛的并不激烈搖蕩,而是很柔軟舒展。一條條溝溪在天際劃出優美的弧線。若是初秋時節到來,你會看到“大漠空高塵不飛,新秋塞上草猶肥”。一群群膘肥體壯的牛羊,散落在草原上,慵懶成一堆毛茸茸的棉花團,被太陽曬得膨脹起來。
由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恣肆破壞,現在的草原,比過去小了很多,政府為了恢復它的繁盛,采取了限牧等許多措施。讓牧民從牧業里解放出來,轉向旅游等新興行業。紅格爾敖包就是這樣一個新型的旅游項目,它真實地復原了十三世紀蒙古大軍的城池、原始部落、馬場,再現了薩滿祭祀、喇嘛文化,以及蒙古族傳統的節日慶賀。
紅格爾敖包聳立在1600多米的紅格爾山頂上,高大氣派,莊嚴肅穆。
敖包高九米,分上中下三層,被各種五顏六色的哈達和綢緞包圍著,正面一柄鋼刀,直插云宵。周圍還有幾個小型敖包,像排列整齊的士兵分布在大敖包的兩邊。
敖包作為蒙古民族神圣的祭壇,一直以來,都是蒙古人最重大的宗教活動。紅格爾敖包作為當前蒙古最大的敖包,每年的祭祀更是引人注目。
敖包前的廣場上,布置得恢宏,壯闊。各種蒙古的兵器,獸皮,樂器,被做成模型,安插在木柵欄上,增加了它的莊嚴肅穆。
幕降臨前若黑若藍的弱光里,那些猙獰的牛頭羊頭像剛從它們身上剝下來一樣,血腥刺鼻。刀槍劍戟的武器,散發著綠熒熒的光芒。各種皮毛被風一吹,像是一群野獸躍動起來,因為掙不脫鎖鏈的羈跘,更加地狂怒。撲面的風像是從它們嘴里呼出來的吼叫,在耳邊巔狂著轟響。
Tips:
包頭市達茂旗百靈廟鎮希拉穆仁鎮,位鎮政府正北6公里處。
自駕:從呼和浩特北二環與通道北街交叉口向北經武川到達希拉穆仁鎮,過紅格爾敖包向北4公里后到達希拉穆仁草原。
乘坐班車:在呼和浩特火車站內的長途汽車站選擇到達召河(希拉穆仁鎮)或百靈廟的班車,在召河(希拉穆仁鎮)站下車。
編輯:當然是我
攝影:美麗中國行網趙樹嶺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