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種學習類社群越來越多,既然是學習嘛,關注的當然是自己的成長。我們研究精力的管理也是一樣,目的也是為了讓我們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提高效率,能夠又更好的生活質量。
這些也是消費升級的表現之一。以前剛剛滿足溫飽的時候,甚至我們80后的父輩,小時候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是沒有時間去考慮提升生活質量的,能生存已經不易。現在我們開始接觸的很多服務,以前也有,只不過是只在上層社會,普通人是享受不到的。
我們現在做的減肥社群也是一樣,由一個專業營養師去指導你減肥,根據你的身體情況去不斷調整,以前是做不到的,所以更科學的方法本來就有,但是普通人接觸不到。
消費升級帶來的一個變化,就是消費的價格親民了,但是門檻提高了,而這個門檻,就是基礎知識。拿旅游來說,以前都是國內游,去黃山、故宮、西湖,這些景點都是我們在小學課本里就有的,在新聞里就能看到的。現在的旅游,出境游越來越多,如果你對西班牙的歷史毫無了解,對希臘歷史沒有任何概念,那除了拍照和買買買,也沒有什么可看的。
很多專業的咨詢類服務,開始進入普通人的生活,比如說養孩子。我們80后都知道自己小時候是怎么長起來的,雖然沒有現在的小孩那么累,但是在父母、老師不懂任何心理學知識的基礎上,無意中的影響,需要我們自己成年后用10幾年的時間去消除。
又說回到減肥社群,我們不會去忽悠誰,把原理和知識原原本本地告訴大家,但是很多人的反應卻是,“不要告訴我原理”。一開始的時候,我也不理解,難道我忽悠你就好了嗎?那我是不是在忽悠你,起碼你要有一個判斷的依據,除非了解我的為人,剩下的方式,不就是了解更多信息嗎?
我想對于時間管理、精力管理、知識管理這些,很多人的認知也是一樣,告訴我一個速成的秘訣,不要原原本本地告訴我原理。我也不知道是因為那些人理解不了,還是覺得沒有必要。
后來學了一點專業知識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是技藝思維,歐洲人的思維是哲科思維。技藝思維是從解決問題出發,出現問題,解決問題就好了,不去想什么原理。哲科思維是從原理出發,從底層推導,底層問題解決了,類似問題一通百通。
由于我們是應試教育,哲科思維的精髓并沒有學到什么,只是把那些定理公式當真理來學,記住了就行,從來沒有老師從頭到尾來推導,告訴你是怎么來的。而繼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的技藝思維卻在不斷強化,久而久之,成年人對方法的原理就沒有任何興趣了。
在以前的消費中,我們這么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以后的消費,知識類服務越來越多,我們一眼就能看明白的越來越少,需要先研究一下才能決定的越來越多。就好比買房子和炒股票,買房子,只要地段好就可以買,而炒股票,天天研究都會被套牢。可悲的是,以后買房子這類的消費會越來越少,炒股票這類的消費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