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眼欲穿的雪始終未曾露面,時光在期盼中緩緩流過,白天越來越短,氣溫越來越低,2019年的“大雪”到了。
01 “大雪”的由來
大雪,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21個節(jié)氣,冬季的第三個節(jié)氣。起點是每年陽歷12月6-8日,太陽到達(dá)黃經(jīng)255度。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節(jié)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降雪量漸漸增多。
大雪之后有三候:一候鹖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說一候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二候是陰氣最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三候時荔挺(蘭草的一種)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02 “大雪”的特點
雪是冬的盛裝,冬天的雪承載了太多美好的想象。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令人神往。
“拿什么形容你,這紛紛揚揚的大雪?”東晉名士謝安有此一問。李白答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岑參答曰“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居易答曰“大似落鵝毛,密如飄玉屑”,李賀答曰“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元代詩人吳澄說“不知天上誰橫笛,吹落瓊花滿世間”。
記憶中的大雪時節(jié),雪那么深,詩人眼中的大雪,雖寒卻情真。雪的魅力在它的潔白、輕盈,還有它的轉(zhuǎn)瞬就無影無蹤,生命短暫,卻綻放出最迷人的美麗,給肅殺的寒冬賦予了別樣的生機、浪漫的柔情,人們不顧嚴(yán)寒,投入雪的世界里,滑雪、溜冰、堆雪人、做冰雕,領(lǐng)略雪的神奇。
民間有許多關(guān)于大雪的諺語,如:大雪不凍倒春寒;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下雪,來年雨不缺;寒風(fēng)迎大雪,三九天氣暖,等等,這些諺語是人們在實踐中觀察總結(jié)出來的,反映了大雪節(jié)氣的氣象對未來天氣的影響。
03 “大雪”的習(xí)俗
大雪時節(jié)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長,因而有農(nóng)諺“大雪小雪、煮飯不息”的說法,用以形容白晝短到了農(nóng)婦們幾乎要連著做三頓飯的程度。大雪節(jié)氣白天短,夜間長,古時的手工作坊紛紛開夜工,俗稱“夜作”。手工的紡織業(yè)、刺繡業(yè)、染坊到了深夜要吃夜間餐,因而有了“夜做飯”,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夜宵”。
腌肉是大雪的主要習(xí)俗,俗語說“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jié)氣一到,家家戶戶都忙著腌制“咸貨”,無論是家禽,還是魚肉,人們用傳統(tǒng)方法加工成香氣襲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未曾過年,先肥屋檐”,說的是各家屋檐下掛滿腌肉、香腸的生活景象。
記得早年在濟南館驛街上有一家香料店,出售灌制香腸的香料和腸衣,配好的料,成套的賣,一套可以灌五斤肉。香料店譽滿全城,入冬后四面八方的人都來購買。
同事上班正好從店前路過,每每幫大伙買上2套。周末買上10斤肥瘦相間的豬肉,切、腌、灌、晾,兩個人要忙上大半天,累的腰酸背痛,手都會磨破,還是樂此不疲。
每次都不等晾干就迫不及待地開吃,因為沒有風(fēng)干,蒸出來的香腸胖胖的,軟軟的,肉香四溢,今天回想起來都流口水。就這樣過了十幾年,后來肉店開始提供灌制香腸服務(wù),不再需要自己動手了,開始很高興,終于不用勞神費力地自己動手了,還到肉店去灌上10斤,拿回家來晾曬,邊晾邊吃。
可是不知從何時起就斷了,才發(fā)覺已經(jīng)有好些年沒有買過了。想來那堅持了十?dāng)?shù)年的自灌香腸,留戀的應(yīng)該是那個儀式吧,吃是最后的一環(huán),儀式?jīng)]了,吃也就可有可無了。
這么多年過去了,同事退休了,館驛街重修了,不知道那家店可還在。大雪將至了,到了該灌制香腸的季節(jié)了,我想去看看,至少買上幾根香腸吧,撫慰一下那遠(yuǎn)去的記憶。